水稻工作总结
水稻工作总结 第一篇
在工作思路上:今后我市稻米产业的开发,着力点应定位在:抓两头,带中间。产前抓种子,开展优质品种评选活动,就是想解决种子多、乱、杂问题。每2-3年举办一次,每次结果由政府发布,发布之后由部门推介,开展一系列的展示、推介、评选活动,逐步筛选出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主导品种。产后抓加工和品牌开发,开展优质大米展示展销活动,就是想让市民了解XX大米,促使加工企业建基地、签订单、改进加工工艺、开发知名品牌,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牵动能力。这样不仅能解决粮食部门的收购压力,而且能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开发出优质品牌,实现多赢。
在工作方式上:四个字内整、外联。内整:一是整合技术力量,共同抓点示范;二是整合加工资源,小船并大船,共创市场风险;三是整合大米品牌,努力打造几个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外联:加强与粮食部门联合,开展优质稻米的展示展销等活动;加强与科技部门联合,结合国家粮食科技增产工程项目,实施好水稻科技同时行动;加强与农财部门联合,结合黄淮海开发项目和小水利工程项目,改善和提高农田防御能力;加强与种子企业联合,开展优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展示、筛选等活动;加强与种植大户联系,开展科技帮扶活动;加强与加工企业联合,开展订单生产,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推行完善“三角产业链”的“三赢”模式,努力提升我市稻米产业水平,为实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粮产区农民增收再做新贡献。
水稻工作总结 第二篇
xx年春播作物种子销售工作已经结束。现将营销二部销售内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总结:
2、协助各区域经理做好宣传材料的发放工作,并做好登记,销售结束后统计宣传材料剩余数量,今年各品种的宣传材料全部发放无剩余;
3、一些常用资料、表格的制作,做好文档的打印及复印工作,做好各类会议材料的准备工作;
4、负责办理各类部门文件的收发、登记、阅签、整理、归档、保密工作,管理好上级下发文件以及公司内部文件的目录以及存档工作,到年底做好各类文档的分类归档工作,保证部门内部员工及时了解公司相关规定和政策;
5、做好部门信件的收发工作,信件一般都采用快递和挂号信进行发出,和申通快递公司商谈省内区域以8元/份的价格进行合作(不超重,超重部分按2元/公斤续重费计算),一般是客户急需要的资料和量少的示范试验用种采用申通快递寄出,在保证安全快捷的同时,也可以节约部分费用,示范种量大的用物流方式发货;
6、办公用品的领取,合理分发、做好登记,节能降耗;
7、做好营销部门费用的核对、登记、统计,每周二、周五统一报销,部门费用分区域归属,分项和区域制作成月报表,销售季节结束做好费用汇总表并存档;
8、做好部门各项通知的编写和传达,营销部办公会议结束后,及时整理会议记录,待总经理修改后,按照统一文本格式打印,复印送至公司各经营层及部门内部轮阅并存档;
9、制作完善的客户档案,及时更新,整理公司销售合同并存档,保护公司机密;
10、制作水稻、玉米、棉花的提货、退货明细表,及时更新方便查询,每周做好销售情况汇总表上报公司,销售结束后统计各品种的销售实绩汇总表;
11、完成了xx年度营销二部水稻、玉米、棉花种销售的发货、退货工作,水稻总计发货公斤(其中广西辐香优98发出25000公斤),退货35936公斤,玉米发货18228公斤,棉花发货公斤,退货公斤,西瓜发货公斤,协助生产部亲本种子发货,做到收发货后及时跟踪,确保了货物安全到达,择优选择物流公司合作,在确保货物安全及时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运输成本;
水稻工作总结 第三篇
水稻生产技术总结
[摘 要] 水稻作为人民生活必备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产量的水稻栽培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水稻的种植主要与优良的稻种和正确的栽培技术息息相关。本文结合黑龙江虎林市近年来在水稻种植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分析和总结了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栽培技术 虎林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5-0073-01 一、前言
虎林市位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乃至我国水稻生产的大县之一,目前水稻的种植面积超过11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国际级生态示范区。近年来,为了壮大水稻种植产业、增加水稻的生产科技含量、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已经初步总结出了一套完善高产栽培技术,其主要包括了品种选择、秧苗的培育、栽培及大田管理等方面。二、水稻品种的选择
决定水稻品质好坏的因素包括其自身品种的特性、范文写作种植生态环境以及后期的栽培条件,而最基础的影响因素即为水稻品种的特性。一般情况下,选用米质好、味道优良、产量高、抵抗
稻瘟病能力强的水稻进行高产的栽培。篇2: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报告 黑河地区水稻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报告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水稻研究室)
黑龙江省黑河市属于高纬度寒冷稻作区。这里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水稻种植的纬度最高限。黑河地区横跨四、五、六共三个积温带。近年来,随着早熟、极早熟耐寒水稻品种选育创新和稻作栽培技术水平的进步,实现了喜温作物水稻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高产与稳产。黑河地区的水稻生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面积由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的接近40万亩。黑河分院水稻室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试验数据积累和整理,并与与种植大户、农业推广部门等生产经验相结合,形成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黑河地区水稻生产农时标准
(三)秧田播种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置床温度(有地膜)稳定通过12℃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适播期旱育机插中苗4月8日-20日。
(四)泡田整地期:上年秋季或4月上旬旱整地,4月10-15日
开始放水泡田,4月15-20日开始水整地,5月5日前结束。(五)移栽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泥温稳定通过15℃时为移栽始期,机械插秧5月10日开始,5月25日结束。(六)晾田控蘖壮根期:水稻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位,10叶品种7叶,预计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80%左右时,在叶期开始晾田,控制8叶的同伸分蘖发生。
(七)稻瘟病防治期:10叶品种在水稻叶期防治水稻叶瘟;水稻孕穗末期-始穗前期防治水稻穗颈瘟;水稻齐穗期后15~20天防治枝梗瘟、粒瘟。
(八)安全成熟期:水稻在9月8日前安全成熟,安全成熟的标志为全田水稻穗部黄化完熟率95%以上。(九)收获期:商品粮收获10月16日前结束。二、黑河地区水稻生产用种标准
(一)种子标准:水稻种子发芽率85%、纯度>98%、净度>98%以上、水分<以下。
(二)芽种标准:芽种标准为芽长2毫米以内,根、芽长一致,呈“双山型”。
(三)种植比例: 第三积温带下限以10叶品种为主,11叶品种占30%;第四积温带生以10叶品种为主,11叶品种占10%;第五积温带以9叶品种为主,10叶品种占20%。
(四)主栽品种:北安主星、海星等三积温带下限四积温带上限地区以龙粳31、龙粳36、龙粳37、龙粳24、龙粳27等为主,五大连池、嫩江、逊克等地以龙粳24、龙庆稻2号、龙粳27、龙粳31、黑交06-213为主;五积温带以黒交9709、为主,搭配种植龙粳24、龙庆稻2号等。三、黑河地区水稻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旱育壮苗量化标准:旱育中苗叶龄叶,秧龄35天左右,生产上要求旱育中苗具有10条以上根系,地上百株干重3克以上。
(二)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标准:1、根白而旺。2、扁蒲粗壮。3、思想汇报专题苗挺叶绿。4、秧龄适当。5、均匀整齐。四、黑河地区水稻培育旱育壮苗技术标准(一)旱育秧田标准
1、规范化秧田。规范化秧田置床高度20-30厘米,置床宽度7-8米,棚间距13米,秧田布局合理,井(水源)、池(晒水池)、床(苗床)、路(道路)、沟(排水沟)、场(床土、有机肥堆放场)、林(防风林)综合配套。
2、二秋三常年。秧田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备床土、有机肥、培肥地力。
3、钢骨架大棚。钢骨架大棚高米,宽米,长60-63米。大棚燕尾槽开闭式肩部通风和卷帘器肩部通风技术,加强防风建设,培育壮苗。
4、扣棚。早扣棚、早化冻,保证种子播在暖床上,早生根、早发苗。
5、大棚增温。采用大棚三膜覆盖、两膜覆盖增温技术。(二)置床处理技术标准
1、做床。要求旱整地旱做床,秋季粗做床使床土平整细碎、床面平整、土质疏松,有利于部分根系通过盘孔,扎入置床吸收养分和水分。
2、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每100平方米用壮秧剂30公斤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如测定置床pH值达不到之间,再用%固体硫酸补调到标准pH值。3、床土配制。将过筛的床土3份与1份腐熟有机肥或4-5份床土与1份炭化稻壳混拌均匀,然后,按照种衣剂配套肥使用说明将床土与配套肥充分混拌均匀后堆放待用,要堆好盖严,防止遭雨和挥发。
4、机插秧苗摆盘。在播种前5-7天进行摆盘,普通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高性能机插盘和钵形毯式秧盘盘内装土厚度厘米,盘土厚薄一致,误差不超过1毫米。5、浇水。摆盘后采用微喷浇水要一次浇透底水。
6、覆土。摆好盘浇透底水后,当气温达到秧苗生育低限温度指标(气温5℃,置床温度12℃)时即可播种,播种器匀速作业。覆土要求厚薄一致、到边到角、覆盖严密。
7、保温增温。水稻播种后采用三膜增温时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或覆上防寒膜,或采用炭火炉、液化气炉等增温。4月15日前播种的秧田采用三膜增温技术。
(三)播种技术标准
1、播期。采用三膜覆盖或具备增温措施的大棚机插苗最佳播期为4月10-18日。
2、播量。常规机插中苗播芽种4400粒/盘(种子发芽率90%,机插中苗田间成苗率90%),即每100平方厘米播芽种275粒)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秧盘边缘无聚堆和压摞现象。(四)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1、温度计监测棚内温度。种子根发育期主要是指播种后到不完全叶抽出的时间,约需7-9天时间,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此温度时即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第1完全叶露尖到叶枕露出,叶片完全展开,约需5-7天时间,棚温
控制在22-25℃,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及时通风练苗,离乳期控制温度和水分,棚温控制在2叶期22-25℃,最高不超过25℃;3叶期20-22℃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
25℃,最低温度不低于10℃。
2、防病:离乳期应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
3、秧田追肥:为了保证秧苗健壮生长,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秧苗叶期、叶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纯氮1克/盘,即硫酸铵5克/盘(尿素2克/盘)。
4、做好插前三带工作: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70%艾美乐6-8克/百平方米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兑水3公斤喷洒预防潜叶蝇;带生物肥:天然芸苔素1克/棚,或生物肥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五、黑河地区水稻田间作业技术标准 (一)生产全程机械化
1、秧田机械化。最好实现集中浸种、集中催芽和精密秧田播种器播种,秧田播种以精密播种器为主,人工播种器为辅。2、移栽机械化。以机械插秧为主,以洋马、久保田等高速插秧机为主。
3、整地机械化。水田旱整地以翻地机械为主,旋耕、深松机械为辅,水整地以搅浆机整地为主,手扶拖拉机找平为辅。4、收获机械化
水稻收获在枯霜前以机械割晒、机割机拾、半喂入式收获为主,枯霜后以机械直收为主、,充分发挥半喂入式收获机的作用。5、植保机械化
在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弥雾机的作用,每户一台弥雾机,本田防病防虫要坚决淘汰喷雾效果差、防效差、效率低的人工背负式喷雾器。(二)耕作技术标准
1、本田规划。实行单排单灌,灌水渠地上渠,排水渠地下渠。
2、泡田。本田实行花达水泡田、花达水整地,即泡田水深为垡片高的2/3为宜。
3、整地。在水田放水泡田之前先进行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放水泡田3~5天垡片泡透后即可进行水整地,水整地要求达到早、平、透、净、大、齐、深、匀。
4、沉淀。水整地沉淀后,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期正是插秧适期。(三)移栽技术标准
1、移栽秧苗类型。机械插秧旱育中苗叶适龄秧苗。2、插秧水深。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
3、插秧时田面硬度。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或木棍)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
4、移栽深度。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厘米。
5、移栽密度。①原则:移栽密度总的原则是地力条件好、秧苗素质好的地号宜稀植,地力条件差,秧苗素质差的地号移栽宜密植。②密度:根据黑河高纬高寒气候特点,四积温带插秧规格在30×10厘米,30×12厘米为主,每穴4-6颗,五积温带插秧规格×10厘米,30×10厘米为主,每穴5-7颗。(四)施肥技术标准
2、施肥量与比例
①施肥量: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如计划产量在600公斤/亩时,建议
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公斤/亩,其中,旱改水5年以内的稻田施用氮磷钾总量在25公斤,生物硅肥5公斤/亩;建议使用钙肥、镁肥、锌肥等提高品质,增加优质率的肥料和使用配方肥。②施肥比例:常规生产田亩施肥26公斤时,尿素(46%N)10公斤,磷酸二铵(18%N、46%P2O5)6公斤,硫酸钾(33%K2SO4)10公斤;N:P:K比例为2:1:
,要提高钾肥用量,使氮:钾达到1:1。如果使用50%硫酸钾(K2SO4)10公斤或60%氯化钾(K2CL)10公斤,则N:P:K比为2:1:或2:1:,常规生产田可以减少50%硫酸钾或60%氯化钾3-4公斤。4、肥料种类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生物硅肥为主。5、施肥时期
①基肥:氮肥总量40%、磷肥100%、钾肥6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人工全田施入或用撒肥器施入,随着搅浆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
②蘖肥: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天及时施入。蘖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田施入,其余20%哪黄哪弱施哪。蘖肥在施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施用3-4公斤硫酸铵。
③穗肥:在水稻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30%,钾肥总量的40%。
④粒肥:生产田以叶面追肥代替粒肥。(五)浅湿灌溉技术标准
水稻浅湿灌溉除返青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实行浅水灌溉以外,其他各生育期均实行间歇灌溉,土壤水分调节要点如下: A、水稻返青期:水稻返青成活后,分蘖始盛期高肥田采取强度的间歇灌溉,中肥田采取轻度的间歇灌溉。也可视苗情在分蘖始期浅灌,分蘖盛期间歇灌溉。
B、水稻分蘖末期:水稻进入分蘖末期落干晒田。晒田适宜时期在有效分蘖临界期,最晚不超过穗分化前期,对分蘖力强的品种,当分蘖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就应开始晾田;分蘖力弱的品种可在达到计划茎数时开始晾田。通过晾田,稻株形态上应是叶片耸立,茎杆老健,叶色清淡,出现所谓“拔节黄”。
C、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从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灌水保持3-5cm水层,期间晾田1-2次。
D、乳熟至黄熟期:从乳熟到黄熟期,实行浅湿交替的间歇灌溉,干干湿湿,前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到黄熟期停水。(六)化除技术标准
1、旱育秧田杂草防治技术。水稻叶期,稗草2-3叶期,千金与排草丹,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
2、本田杂草防治技术。第一次插秧前5-7天阿罗津乳油或瑞飞特或马歇特,第二次插秧后15-20天马歇特与草克星甩施。严禁水整地后立即施药,防治药剂局部富集产生药害,同时,防止两次用药间隔时间过长,二次用药时杂草已经出土,灭草效果不佳。3、池埂化除技术。%草甘膦100-150毫升/亩,或41%农达200-300毫升/亩,兑水喷雾。(七)防病技术标准
1、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病害防治技术
①水稻立枯病:真菌病害。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数量及置床、床土调酸、消毒的基础上,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时,药剂防治立枯病在水稻叶期,30%瑞苗青水剂㎡,兑水5升喷雾。严格做到边喷药边喷水洗苗,严防烧苗现象发生。②水稻恶苗病:真菌病害防治,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的基础上,进行药剂浸种或种衣剂包衣防治水稻恶苗病(详见水稻药剂浸种或种子包衣部分)。2、移栽田稻瘟病害防治技术
(1)农业措施防病: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培育壮苗,全面提高秧苗素质,提高其抗逆、抗病性能;合理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施钾肥、硅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严防深水淹灌,采取井水综合增温措施,保证温水入田;按照水稻条件叶龄生育进程,及时晾田壮根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增强水
稻抗逆性和抗病性;合理密植,严防生育后期田间郁蔽和湿度过大,以降低病原菌浸染机率,提高水稻抗病性。
(2)穗颈瘟药剂防治:水稻孕穗末期-抽穗期2%加收米80毫升/亩+20%好米多100毫升/亩,或25%施保克(咪酰胺)10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
(3)粒瘟、枝梗瘟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后15-20天防治粒瘟、枝梗瘟,药剂配方及防治方法同上。(八)防潜叶蝇技术标准
(1)农业措施:培育壮苗、带蘖移栽。本田保持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可减轻潜叶蝇危害。(2)药剂防治:水稻移栽一周左右做好田间调查,在幼虫初发期,40%乐果100毫升/亩或70%艾美乐6-8克/亩+%敌杀死20-30毫升/亩或25%阿克泰6-8克/亩,兑水5升弥雾机喷雾防治。(九)收获技术标准。
(1)直收时期:水稻黄化完熟率达到90%以上。(2)割茬高度:15-30 cm。(3)技术要求:不掉穗、脱谷干净、谷草分离彻底、不裹粮。(4)收获水分:籽粒含水量16%以下。(5)收获损失:直收综合损失3%以下。(6)糙米率:小于2%。篇3:2010年金坛市水稻生产技术总结 2010年金坛市水稻生产技术总结 金坛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2010年,我市水稻生产紧紧围绕“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保障粮
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产增收、农业持续增效”目标,狠抓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强化农业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开展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为抓手,注重新品种、新农机、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应用,大力推进高产增效集成技术普及化,水稻生产获得了全面丰收,全市单产622 kg,增产增收效益明显。一、基本情况与特点 1.产量及效益情况
单产增、面积和总产减。据_资料,2010年全市水稻平均亩产为622kg,比去年增2kg,增产;水稻实种面积万亩,比去年减少了万亩,减;总产192186吨,比去年减1296吨,减。
产量结构表现为“三增两减”。据苗情哨资料,见表1,不同种植方式其产量结构表现有别,今年机插稻的产量结构及产量表现为穗数、粒数和产量三增,结实率和千粒重两减。直播稻为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三增,粒数和产量两减。
表1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结构及产量(苗情哨资料)种植效益增加。随着粮价的提升,种稻效益明显增加。据全市7镇1区160户代表农户的水稻生产效益调查,见表2,2010年水稻生产亩均成本为元,亩产值元(每kg稻谷元计算),与去年相比,亩成本增元,单价高元/kg,亩产值增元,亩均效益增元。总增效益亿元。
表2 水稻种植效益分析表 2.气象与苗情特点
气象条件总体上对水稻生长较为有利。今年水稻全生育期间(5月20-10月31日)气象特点是:积温正常、日照较足、雨水偏少。据气象资料(与去年同期比),今年水稻全生育期间≥0℃积温℃,同比少℃。日照小时,同比多小时。降雨量毫米,同比少毫米。从不同生育阶段看,表现为有效分蘖期、扬花灌浆期不利,育秧期、拔节孕穗期有利。见表3。
育秧期:今年水稻育秧期间气象条件特点是:积温、光照正常、雨水少。该时期≥0℃积温℃,同比少℃。日照小时,同比少小时。降雨量毫米,同比少毫米。育秧期温高、光足、雨水少,有利于培育壮苗。分蘖期:今年水稻分蘖期间气象条件特点是:低温寡照连阴雨。该时期≥0℃积温℃,同比少℃。日照小时,同比少小时。降雨量毫米,同比少毫米。雨日14天,同比多2天。由于低温寡照,导致有效分蘖发生差,够苗晚。今年有效分蘖终止期机插秧为7月19日,同比晚5天;直播稻为7月11日,同比晚3天。机插秧7月30日达高峰苗,同比晚7天,高峰苗数万,叶
龄叶,分别比去年多万和大叶;直播稻7月25日达高峰苗,同比晚3天,高峰苗数万,叶龄叶,分别比去年少
万和小叶。是近年来发苗较差的一年。
拔节孕穗期:今年水稻拔节孕穗期间气象条件特点是:高温强照降水少。该时期≥0℃积温℃,同比多℃;总日照小时,同比多小时;总降雨量毫米,同比少毫米。由于高温强照雨水少,有利于提高搁田质量,培育健壮根系。
抽穗灌浆期:今年水稻抽穗灌浆期间气象条件特点是:温光正常、降水少。该时期≥0℃积温℃,同比少℃。总日照小时,同比少小时。总降雨量毫米,同比多毫米。虽然灌浆结实期的温光较正常,但昼夜温差较小,平均日较差,同比少,由于昼夜温差小,影响灌浆充实,单从粒重上看,今年机插秧的千粒重为克,同比少克。
表3 2010年水稻全生育期间气象条件表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
1.强化惠农哺农力度,突出推广主体品种。一是强化惠农政策,实行了水稻良种补贴的全覆盖。二是突出主体品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全市以武运粳23当家,推广面积万亩,武运粳19应用面积万亩,武运粳7号万亩,糯稻应用面积万亩。三是提高良种覆盖率,据统计,市、镇两级组织水稻良种统供率达90%以上。
2.优化水稻种植方式,确立机插栽培主体。大力推广机插稻,控制直播稻盲目发展,全市机插面积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直播稻面积万亩,占。
3.强化精确定量栽培,全面提升应用水平。熟化机插秧核心技术的配套与集成,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一是巩固机插面积,全市插秧机保有量1679台,今年新增116台,其中高性能乘座式插秧机61台,水稻机插面积为万亩。二是培育适龄壮秧,推广精做通气式苗床、增盘降密(每亩移栽大田播25盘,增盘不增种,掌握每2 cm2落谷5粒种子)、壮秧剂培肥床土(拌过筛细土75kg)、无纺布全程覆盖为核心的标准化育秧技术,着力培育适龄壮苗,成效显著,苗情资料分析,今年秧苗百株地上部干物重,比去年重。三是提高机插质量,将插秧机株距调节至最小档位,适当增加栽_数,据苗情哨资料,平均每亩机插万穴,基本苗万,比上年增万穴和减万苗。
4.强化精准绿色植保,着力提升生态稻作。一是加强预测预报,稻作生产期间,全程关注病虫草发生动态,及时发布信息,确保高效综防技术的有效实施。二是加大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控力度,全面实施前茬作物防治压基数,采取多药浸种、重防秧田、机插育秧应用无纺布全程覆盖、带药移栽等防控措施,水稻条纹叶枯病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及时化除,机插稻掌握机插后5~10天内适期化除,直播稻采用“一封一杀”化除技术,有效控制大
田杂草的发生,确保田净禾苗壮。四是科学轮换
用药,选准药种,合理配方,科学轮换使用,避免多次使用同药种对害虫形成的高抗性和减少农残量。五是打好大田综防总体战,统一病虫草防治技术指导,资料发放到村到户;统一农药供应,统一配方,不失时机打好病虫防治总体战,确保防效。六是推广应用“苯甲丙环唑”新型农药,全市应用新型农药“苯甲丙环唑”面积15万余亩,拔节期和抽穗期结合常规打药的同时使用“苯甲丙环唑”,不仅有效预防穗期穗颈瘟、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而且能延长功能叶的光合作用,成熟期秆青籽黄熟色好,增产提质作用显著。七是大力推广担架式植保机械,全市担架式植保机保有量692台,其中今年新增280台,推广应用大功率植保机械,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大大提高了病虫防治作业率和防效。八是探索物理防治技术,今年全市应用频振式杀虫灯210盏,其中2100余亩有机稻生产实行了全覆盖,应用成效显著,为促进水稻优质化及清洁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5.强化高产增效创建,推进集聚项目实施。一是积极组织水稻高产增效创建项目的实施,今年全市共建设水稻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7个(其中部级2个、省级3个、自建2个),百亩核心方71个,累计实施面积
万亩。从5个省部级万亩示范片产量情况来看,平均理论产量公斤,实产公斤(其中指前万亩片经省级测产确认亩产为公斤,旭红方高产田块亩产达公斤),实
产比全市单产622公斤增公斤,增产。同时,示范片区域全面推广应用优新品种、机插秧、秸秆全量还田、配方施肥和病虫草专业化防治技术,体现了展示、示范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提高社会化服务的农技推广方向。二是深入开展水稻科技入户,市级组建水稻科技入户专家组,专家组由负责栽培、植保、土肥、种子、农机等条线的8名科技人员组成;镇级遴选出50名技术指导员,培植1000个科技示范户,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原则,责任到人,进村入户深入到田间地头,传授实用技术,物化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印发
以上是《水稻生产技术总结》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主要描述水稻、防治、插秧、技术、同比、为主、公斤、生产,觉得好就请收藏下。
水稻工作总结 第四篇
1、抓组织领导。为落实省、市有关工作部署,我市成立了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技术指导组织,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开展工作。
2、抓产业规划。为加快我市稻米产业的发展,市政府以滁政办[20xx]6号文件印发了《XX市“十一五”时期优质稻米产业发展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一个优质品种、一个龙头企业、一片生产基地、一个专业合作组织、一个优质品牌”的稻米生产、加工、销售格局。到20xx年,优质稻米产业化生产基地面积发展到200万亩,目标产量由现在的5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建成达到国标一级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20万亩以上,开发出2-3个知名大米品牌。
3、抓政策落实。为把中央1号文件、省委5号文件和省政府18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滁发〔20xx〕3号文件,加大了生产基地的扶持力度。全市扶持生产基地20个,每个基地补助2万元;对成绩突出的农民专合组织,每个补助万元;对获得省级龙头企业,每个补助10万元;对获得市级龙头企业,每个补助5万元;安排30万元推广农业主导品种和关键技术。同时,严格按照水稻良种补贴程序,落实水稻良种补助面积500多万亩。
4、抓技术服务。为提高我市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科技含量,各地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活动。南谯区实行了农技人员联系科技示范户制度,全区农技人员共联系206户示范户,采取定期上门指导的方式,把技术送到田头。天长市农委分别在电视和广播上开办了农业《致富金桥》和《农村大视野》两个专栏,开通了农技“110”和专家咨询两个服务热线,有力地促进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定远县除印发“明白纸”外,还组建了配方施肥公司、植保服务队、农机服务队等专业化服务组织,深受农民的欢迎。同时,市、县还建立了水稻“三情”点9个,积极开展苗情监测和病虫情调查,有针对性的及时指导农民田管。
5、抓基地建设。全市抓优质水稻高产核心示范区万亩,其中产业化示范基地20万亩,能基本达到“一个优质品种、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专合组织、一片生产基地、一式订单合同”要求的核心示范区4万亩。建立优新品种展示园处,其中市农委建立的“XX市优新水稻品种展示中心”,参试、参展品种达369个,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
6、抓协会组织。为提高稻米产业组织化程度,20xx年3月10日,在滁召开了“XX市稻米协会”成立大会。XX市稻米协会,下设7个分会,会员以种植大户为主,同时,还吸收了从事水稻种植、管理、收购、加工、科技、推广以及种子经营等方方面面的代表入会,进一步整合了我市水稻产业生产与开发的力量,为今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创造了良好环境。据统计,全市共成立稻米合作经济组织10个,发展会员15865名。
7、抓考评管理。为了把皖政办[20xx]18号和滁政办[20xx]6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市政府又制定了《XX市优质水稻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考评办法》,并以滁政办[20xx]16号文件印发各地执行。对基地规模、品种品质、项目效益、产销衔接、组织管理等5个方面,实行百分制考评。对年度考评达标的县市区,由市政府通报表彰;对考评前三名的核心示范区建设单位进行奖励。
8、抓观摩推介。为加大水稻优新品种的宣传推介力度,全面展示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成效,8月31日,XX市农委、稻米协会联合召开了优质水稻品种观摩推介会。种子企业和大米加工企业代表、水稻种植大户、协会理事及有关单位领导等15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田间看品种长势长相,室内品尝米饭和品种推介,使农业、粮食、科技、财政、种子、加工、种植大户等对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据统计,全市举办现场观摩会261场次,参加人数近4万人。
9、抓测产验收。一方面按照省农委〔20xx〕15号通知要求,积极配合省专家组对我市各县(市、区)的水稻核心示范区进行实地测产验收,并及时上报测产验收报告。一方面按照滁政办[20xx]16文件要求,组织技术力量对今年各地建设的水稻产业化示范基地进行测产验收,为市政府开展表彰奖励提供依据。
10、抓品种筛选。20xx年10月16日,由市农委、市_联合主办,市稻米协会、市粮食行业协会承办的首届粮油精品展示交易暨第三届优质稻米评选会在滁隆重举行。一方面为市民展示、销售了我市优质大米和知名品牌;一方面评选出了丰两优1号、皖稻119、辐香优98、新两优6号、扬两优6号、淮两优3号、丰两优四号等7个优质籼稻和天协一号、Ⅲ优98等2个优质粳稻作为我市今后水稻生产上的主推品种;丰两优香1号、嘉禾218作为示范种植品种。
水稻工作总结 第五篇
1、产量、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今年我市水稻生产,虽然遭遇了水稻高温热害和稻飞虱大发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仍取得了较好收成,这得益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实施,得益于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有方,措施得力,防控效果显著。据统计,全市万亩水稻,平均单产公斤,比上年公斤增产%,比全市前五年平均单产公斤增产;总产亿斤,比上年亿斤增产%。其中万亩水稻高产核心示范区,通过省专家组实地测产验收,平均单产公斤,比全市均产增加公斤,部分地方创700公斤以上产量水平。如天长市33亩攻关田,通过国家粮食丰产工程专家组验收,现场实收称重亩产创公斤新纪录。在产量提升的同时,品质也有所提高,全市种植以丰两优一号为主的优质品种面积达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6%以上,较上年扩大了8个百分点。尤其是丰两优一号,今年发展到138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这让我们看到了品种优质和主导品种形成的希望。
2、种植效益有了明显增加。全市万亩示范区平均单产公斤,比非示范区增产公斤。经测算,增产部分亩增收147元(按每公斤稻谷元计算);订单加价部分增收30元(按每公斤稻谷加价元计算);仅这两项项目区累计亩增收177元。如果再加上生产过程中的节本和龙头企业的二次结算返利,亩增收在200元左右。
3、产销衔接有了良好趋势。为解决种植与收购、加工“松散型”的问题,今年,我们在选用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基础上,积极推行订单生产,由大米加工企业(或中介组织)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按不同品种每斤加价3-6分钱收购。据统计,今年建成优质水稻产业化示范基地20万亩,其中基本达到“一个优质品种、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专合组织、一片生产基地、一式订单合同”要求的核心示范区4万亩。市农委与南谯区农委、南谯区_、金谯稻谷协会、绿一集团联合在黄圩乡建成万亩笑丰一号产业化示范基地,由企业与农户签订单,农户向企业交售订单稻谷,企业按订单收购的稻谷每斤给农业部门2厘钱作为技术服务费,农技人员从良种供应开始,直接服务到户、到田,农户手中有个服务手册,科技人员每去服务一次由农户签字,买粮时由企业收回。这种企业、农民、农技部门“三赢”的`模式,有人把它归纳为“三角产业链”,这种模式得到了省政府、省农委领导的充分肯定,要求不断完善、示范推广。
4、品牌开发有了良好开端。由于水稻核心示范区推行优质品种订单生产,推广保优栽培技术,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基地,大米加工企业有了优质粮源,在品牌开发上有了良好的开端。20xx年,XX市金成米业的“金同牌”大米,在上海非常热销,许多市民拿着他们的米袋子在找购,导致上海大米经营企业纷纷派车来厂现钱拉货,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给我们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树立了信心,品种和品牌取得了良好的开端,这是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最令人振奋的两个结果。
5、提升行动有了良好氛围。主要表现:一是成立了领导组织。就水稻这个作物,省、市政府专门印发了文件,成立领导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同志经常深入核心示范区指导工作,积极参加水稻提升行动的有关活动。二是加强了部门协作。尤其是农、粮两家由过去种与收“松散型”的状况,逐渐走在一起,形成合力,共同开发优质稻米产业。三是锻炼了一批农技推广队伍。在实施过程中,农技人员有用武之地,改变了过去机关作风,深入田间地头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尤其是在今年稻飞虱的防控过程中,可以说在广播上能经常听到他们的声音,在电视上能经常看到他们的图像,所到之处深受农民欢迎。
水稻工作总结 第六篇
2013年水稻生产工作总结
2013年,是我县水稻生产大发展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农业局与各乡镇积极谋划,明确方向,认真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强化工作落实,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实现了全面兴水兴稻的发展目标,多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提高和新突破。全县共落实水稻种植面积13538亩,比2012年增加6818亩,增幅。据农业局组织人员测产调查,全县水稻平均单产达到公斤,高产田块达到公斤,低产田达到501公斤,比去年的557公斤,增公斤,增加了。
一、主要特点
主要是强力推广三种发展模式。
一是“以水兴稻,兴水兴稻”的倒逼水利建设模式。 水稻产业,前年谋划,去年恢复发展,今年跨越发展,实现了“持之以恒,稳扎稳打,连续倍增”的目标。两年时间,投资2000多万元,在湍河上新建截潜流工程四处,清淤硬化渠系近万米,自流灌溉面积达万亩,有效灌溉面积扩大了3万多亩。调动了乡村组三级和私营企业老板、1
在外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二是“两头工厂化,中间专业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产前,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节约了土地,缩短了工时,降低了费用,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插秧,人工一人一天一亩100—120元,机械一机二人一天40亩一亩30元。今年第一年,就建起了2000亩的育苗中心,推广机械插秧2000亩。产中,统一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组建了两个专业合作社,全程跟踪服务。产后,动员县内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老总谢国定,投资亿元,占地70亩,建设车间及配套设施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12万吨的优质大米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产品包装、商标注册已经完成。解决了农民的售后服务、加工增值问题。
三是大乡、大村、大户、大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 2013年通过强力推进,全县共形成3000亩以上乡镇2个(赤眉镇、七里坪乡),种植大村10个(赤眉镇的朱陈村、夹道村、四坪村,七里坪乡的三道河村、后坪村,马山口镇的岳岗村、庵北村,夏馆镇的吴岗村,赵店乡的岗堤村,湍东镇的北符营村),千亩大方1个,百亩示范方20
个,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大户2个,流转土地2000多亩。在大方大户的带动下,高产栽培技术得以普及,提高了关键技术的到位率。推行规模经营,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解决了水稻的种植难题。
二、具体做法和成效
内乡县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但由于近年来河道采砂,河床下降,水利失修,品种不优,种植技术落后,没有专业化服务,投工投劳多,比较效益低等多种因素,导致群众没水种稻,不愿种稻。面对诸多问题与困难,2013年县农业局和各乡镇把服务发展水稻产业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积极谋划,针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认真分析,调查论证,查找症结,摸着石头过河,全程用心服务,使水稻生产成为传统产业的升级版,推动了水稻产业的跨越发展。
——行政推动促发展。首先县委全书记高度重视水稻生产。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等会议上多次强调发展水稻的重要性;在水稻发展过程中,多次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调研和视察水稻生产;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了水稻生产座谈会,对发展水稻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对职能部门上报的水稻生产工作汇报等材料做了多次重要批示。其次县政府党组成员於景银身体力行,亲自带队学习考察,亲临一线调研指导,3
经常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调研和视察水稻生产,在生产的关键时期,多次组织召开水稻生产座谈汇报会,时刻关注水稻的发展进程;三是赤眉、七里坪、马山、赵店等八乡镇都把发展水稻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排上工作日程,主要领导亲自上前,亲自进行安排部署,划定种植大方,出台奖补政策,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根据工作进展,先后于2月19日、2月21日、3月15日、3月29日、4月2日、4月16日、6月6日,分别召开了水稻发展汇报座谈会、全县水稻生产工作会、全县水利建设观摩会、全县水稻专题汇报会、水稻旱育秧现场会和全县水稻插秧现场会,加压鼓劲促发展。五是强化督查,加压紧逼促发展。县农业局多次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深入各乡村和水利工程现场,听取主要领导汇报,实地现场察看,督导工作落实,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狠抓水利建设夯基础。要想兴稻,必先兴水。上至县委书记,下至村组干部,都在搞调研,查水源。2013年首先分层次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进行全面调研。先后组织召开了有关植稻乡镇主抓领导、部分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座谈会,了解当前水源建设现状,做好水利建设规划。其次是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督导与协调。针对每一个工程,每个坝的每个堰门的位臵和高度都进行了认真的规划,时刻关注着工程的进度,确保能满足今年水稻生产用水。赤眉镇的福
山坝修建后,其龙泉堰虽在赤眉镇境内,但效益却在下游的赵店乡。赵店乡的张庄坝修建后,其双河堰在赵店乡境内,但效益在湍东镇。为此农业局积极协调三乡镇,要从全局出发,做好本乡镇境内堰渠的修复疏通,确保下游正常用水。其三是分别于3月29日、4月2日,组织召开全县水利建设观摩会和水利建设专题汇报会。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全书记和於县长多次深入施工现场调研指导,推动了水利建设的顺利开展。2013年在赵店乡、赤眉镇、七里坪乡的积极努力下,全县开工新建了赵店乡张庄村、赤眉镇福山村、七里坪后坪村3个截潜流工程,修复加固了赤眉镇夹道村截潜流工程,进行渠系清淤及修复硬化项目11个,新修硬边渠及清淤渠系32760米,全县水利建设总投资达1300多万元,有效灌溉面积扩大了3万多亩,水稻面积扩大到13000余亩。
——优化品种结构抓关键。多年来我县水稻生产,由于面积小,效益低,生产处于无序状态,品种多由乡镇经销商盲目引进,品质不优且多乱杂。为切实做好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工作,农业局一是积极外出考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先后到河北省农科院,到我市植稻大县南召、唐河、桐柏,以及信阳市农科院、种子管理站、光山县、息县实地考察学习水稻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引进试种了国稻6号、丰两优1号、丰两优4号、准两优60
8、川香优6号、太和香糯等籼稻品种和9优
418、宛粳09
6、徐68优20
1、69优8号等
粳稻品种,分别在七里坪后坪村、赤眉镇朱陈村进行示范展示。二是积极做群众工作,改变群众认识,推广优质稻。新品种9优418为优质杂交粳稻,产量高品质优,但生育期长,比群众习惯种植的籼稻晚熟一星期,收割较晚。群众担心新品种产量不高,零星种植收割晚,没有收割机收割,同时怕优质卖不出好价钱,而不愿种植。农业局组织人员深入乡村,为群众联系收购企业,算好效益帐,并规划大方种植,确保统一机收。三是县财政和各植稻乡镇加大了对9优418的推广补贴力度,全县良种补贴达40余万元。通过多方努力,2013年9优418成为我县的主导当家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县水稻面积的40%以上,这在全市的其他成熟稻区都是少见的。
水稻工作总结 第七篇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销量:1-12月份水泥销售数量吨。年初制定水泥销售计划273万吨,完成销售计划的。与去年同期销量吨相比减少销量吨,降幅。没有完成销售计划,欠计划销量470613吨,供大于销。
2.品种结构销售情况:等级水泥销量吨,占总销量的。其中金牌水泥销量吨,占销量的。等级水泥销量吨,占销量的。等级水泥销量吨,占销量的。散装水泥销量吨,(其中等级水泥销量吨。等级水泥吨)占总销量的。纸袋包装占,编织袋包装占。符合袋包装占。
3.运输情况:公路,铁路运输基本正常。主要是公路运输,4月14号受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的影响,汽车核载量减少25-30吨,计重收费前运量75-90吨,计重收费后运量50-60吨,运输成本增加15元以上。(原来运温州市场运价58-65元,宁波48元。)
4.市场行情及价格情况:由于我省水泥行业产能大,水泥市场供大于求较为突出,市场竞争十分残酷,上半年主要受阴雨天气较多的影响,4月x日高速计重收费后影响较大,特别是路程较远的温州、宁波、台州市场,由于核载量减少了,运输成本每吨增加15元以上。竞争难度大,工建项目工程动工少。有的工建项目,打桩工程,粉刷水泥都是采用水泥价格较低的品牌,用户认为只要质检部门坚持合格就可以使用。多县市工建项目,打桩,甚至郊区的农户联建房都使用商品混凝土,包装水泥销量明显下降。等级的散装水泥销售量明显提高,各县市都有商品混凝土公司,温州地区现有37家。温州市区就有17家,上半年温州市场等级散装水泥
销售价格较低。温州西、东站中转库出库价格在290元左右,出现亏本销售状况。包装水泥在农村市场有较好的信誉,市场反馈良好,水泥市场销售的价格较高。同一般粉磨厂家水泥相比要高50元/吨以上。下半年从7月份开始我省节能减排,停电,运量减少的情况下,协同提高水泥价格,效果较好。上半年水泥平均销售价格236元/吨,下半年水泥平均销售价格304元/吨。全年水泥平均销售价格276元/吨。
5.应收货款回收情况:各区域每月按公司限额资金周转,基本控制在周转范围(除重点工程、搅拌站)今年没有出现赊账现象。计划应收款在春节前回收率达100%。
二、主要工作
1.销售部按照公司制定水泥销售计划,各区域制定好年月水泥销售计划,并细分市场客户。
2.每月召开销售工作会议,各区域负责人对本月完成销售、工作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汇报,同时制定下月水泥销售工作计划。
3.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水泥销售责任制考核办法,各区域每月完成销量,水泥销售平均价格,应收货款回收情况进行考核。
水稻工作总结 第八篇
2012年水稻生产技术总结及2013年生产技术意见
宿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今年我市的水稻生产在省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广大干群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推广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大生产投入,进一步强化实施“水稻四改”工程,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积极开展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全市水稻生产再创佳绩,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生产特点
(一)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据统计部门数据,今年我市实收水稻万亩,比上年增万亩,增;单产公斤/亩,比上年增公斤/亩,增;总产万吨,比上年增万吨,增。其中,籼稻万亩,比上年减万亩,减;单产公斤/亩,比上年增35公斤/亩,增;总产万吨,比上年减万吨,减。粳稻万亩,比上年增万亩,增;单产公斤/亩,比上年增公斤/亩,增;总产万吨,比上年增万吨,增。
(二)穗粒结构“四增”
全市水稻亩平均成穗万,与去年相比,增万,增;每穗粒数粒,增粒,增;结实率,增;千粒重克,增克,增。其中杂交籼稻亩平均成穗万、每穗粒数
粒、结实率、千粒重克,分别比去年减万、增粒、增、增克;粳稻亩平均成穗万、每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分别比去年增万、增粒、增,增克。
(三)气候条件总体有利
气候条件总体表现为对水稻生长利多弊少,水稻栽插期干旱,水源紧张,栽插推迟,生长中期气温较高,生育进程加快,生育后期温光适宜,灌浆充分,产量增加。
手插稻育秧期间(5月10日至6月15日),日平均气温℃,比去年高℃,比常年高℃,降雨量较常年偏少,仅有,比上年少19mm,比常年少,部分高岗地区秧田受旱。机插稻育秧在5月下旬开始,降水少,气温高,一部分田块因缺水导致出苗不齐。
今年我市水稻普遍在6月15日开始栽插。由于前期降雨偏少,缺少水源,6月底至7月12日连续阴雨,严重影响栽插进度,尤其是机插稻,沭阳县西南部和沂河以北、泗洪县西南岗等地区水稻栽插推迟到7月15日才结束,比往年栽插期推迟10天左右。
7月中旬至8月上旬水稻分蘖期,气温偏高,日照充足,有利于水稻积累营养物,为分蘖成穗和形成大穗打下基础。7月10日至8月10日平均气温℃,比常年高℃;日照时数小时,比常年高小时。
8月中下旬(8月11日至8月31日)水稻拔节孕穗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温度正常、雨水偏多、光照偏少,但能满足水稻生产需求。此期间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小时、降雨量,分别比常年低℃、少小时、多 mm。
8月底至9月上旬是水稻抽穗扬花期,此阶段日平均气温℃,比常
年低℃;降雨,比常年少;日照小时,与常年持平,充足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水稻抽穗扬花。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9月10日-10月20日)是灌浆结实期,温度适宜、雨量较少、光照充足,有利于水稻灌浆结实,增加粒重。此阶段日平均气温℃,比常年的高℃;降雨,比常年减少;日照小时,与常年持平。由于气温偏高,有利于水稻后期产量形成,水稻千粒重增加,特别对于迟熟的水稻品种和直播稻,后期生长较为有利。
(四)病虫害偏轻发生
水稻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6月12日秧田一代灰飞虱虫量达到高峰,与常年时间相当,全市平均万头/亩,重发田块虫量高达300万头/亩。6月底二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大田平均虫量头/百穴, 比去年高头/百穴。7月下旬三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大田平均虫量头/百穴, 比去年高头/百穴。由于防治措施到位,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降低,平均病株率低于,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万亩,比去年少万亩。是近几年最轻的一年。
二代稻纵卷叶螟零星发生,无明显迁入峰。三代稻纵卷叶螟8月7日出现蛾高峰。亩蛾量8-3500头,平均260头,田块之间差异大。8月下旬普查,田间卷叶率为左右,是近几年来最轻的一年。
四(1)代白背飞虱迁入早、迁入量大,系统田6月25日始见,比去年早28天。8月7-9日大田普查,全市五(2)代白背飞虱虫量2-8000头,平均737头,虫量为近几年同期最高。
褐飞虱迁入迟、虫量低。9月下旬普查,虫量2-150头,平均百穴头,是近年来虫量较低的一年。
水稻纹枯病是我市常发性主要病害,与常年发生相同,栽插田发病早,直播田发病迟、扩展快,9月下旬病情稳定,9月18日普查,病穴率2-100%,平均,病株率,平均19%,与常年持平。
直播稻田杂草发生加重,密度5-350株/平方尺,平均为株/平方尺。草相复杂,其中危害较重发生数量较多的杂草有稗草、千金子、水莎草、异型莎草、瓜皮草、鸭舌草等。水旱兼生和旱地杂草向直播稻田蔓延,如狗尾草、牛筋草、双穗雀稗、游草在局部地区发生趋势加重,面积扩大。杂草稻在新直播稻区发生趋势加重,宿豫区、宿城区等地直播稻田杂草稻穴发生率达60%以上,最高的达90%,损失较重。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惠农政策落实,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
今年我市除了继续实施国家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标准和水稻直补之外,在水稻籼改粳地区又以良种物化形式给予每亩10元的补贴。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农效益,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各县区都成立了支农惠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惠农政策的实施方案,并通过广播、电视、走村串乡等形式广泛开展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等政策的宣传工作,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确保资金发放到位,市、县(区)分别成立了惠农政策落实检查小组,自下而上,严格核查,核对补贴清册内容与核定的农户水稻种植面积、金额是否一致、是否公示等。通过精心组织,逐级布臵,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各个环节,使惠农政策对稳定和发展我市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促进了农民加大了种田投入,据调查,本年度稻田每亩地用工和物质投入比去年增加了近百元,商品良种率达100%。
(二)深入开展“水稻四改”和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加快高产技术普及化
今年,全市落实水稻籼改粳面积60万亩,直改栽面积万亩,旱
改水万亩,手改机42亩,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按照“扩量增规模,提档上层次”的思路,全市上下广泛开展“三改一创建”活动,全市共落实水稻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区52个,较上年增加17个,其中整县制推进1个(沭阳县)。为切实做好水稻高产增效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自项目下达后,各项目县(区)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各示范县、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整合了专家技术力量组成了技术指导小组,积极争取资金开展自创自建工作。按照“一推四普及”和“五有五统一”的要求,各示范片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示范观摩、黑板报、广播、电视和技术明白纸等形式,组织农技人员下村入户到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加强示范片的宣传力度。我市宿城区,在各个乡镇均建立书记、镇长指挥田,实行每月观摩一次,考核评比通报一次,对于落后乡镇,由镇长做表态发言。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也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观摩评比制度。据统计,在实施过程中,全市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316期、召开现场观摩119次、投入技术人员2853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6万份、扶持建设专业化服务组织716个、培训农民万人次、辐射带动120万亩。同时市级农业部门也成立了督查小组,定期督查指导,并通过简报形式通报督查结果。通过这些有力的措施,项目区内良种覆盖率达100%,各项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根据田间测产,全市52个万亩示范片有12个达到A级标准。
(三)建设综合展示基地,加快技术创新与转化
今年我市继续抓好水稻综合展示基地建设,始终把展示基地作为新形势下农技推广的载体,除了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展示基地之外,泗阳、泗洪、宿城区也都建有展示,各项目组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以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为目标,集中展示了一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和杂交粳稻,结合当地实际和生产上的需要重点做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秧技术、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等新技术示范,大力开展育秧产品、育苗基质和后期叶面喷施调节剂等示范。同时为提高展示基地知名度,扩大展示基地辐射范围,在实施过程中,各项目组以展示基地为样板针对当前限制我市水稻产量提高的主导因素分地区、分阶段举办技术培训班,在各主要生育时期召开现场观摩会。
(四)优化品种布局,加强高产、优质、抗病水稻品种的推广 为加快水稻新品种更新、优化品种布局、提高规模化生产、增强稻米产业化开发水平,今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以 “高产、优质、多抗”为方向,不断加强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宣传。从2月份开始,我们联合有关种子企业,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媒体宣传等方式,不断加强优质良种的宣传力度,取得明显效果,全市形成了粳稻品种主要以连粳7号、武运粳
21、宁粳4号主体,搭配徐稻5号、连粳6号等品种;籼稻品种主要以II优系列为主体,两优系列等品种。2010年全市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
(五)加大适用技术推广,促进良种良法配套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农民种田科技含量和产量水平,今年市、县、乡各级农技部门借助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省农业三新工程等项目实施机会,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班、召开生产现场会、印发技术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培训、宣传和推广力度,积极推广麦秸全量还田机插稻、肥床旱育稀植、精确定量栽培等稻作技术。在水稻生长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户家中详细讲解关键技术操作规程,及时修正不规范操作程序,切实抓好技术指导工作。今年推广麦秸还田机插稻188万亩、精确定量栽培162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1013万亩次、分别比上年增加42万亩、26万亩、108万亩次。
(六)创新形式,大力开展专业化服务
为确保水稻生产健康发展,我市以高产增效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创新为农服务机制,引导县(区)农技推广中心和当地种植大户和部分农民成立了水稻育秧、水稻机插、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或其他服务组织队)25家,鼓励有经验的农户流转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据初步统计,今年新增50亩以上种植大户300多户,流转土地近10万亩。专业合作社(服务队)按照“五有”(有配套的技术服务规程、有良好的服务手段、有统一的服务标准、有规范的服务合同、有完整的服务档案)实行“五统一”(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机收)专业化服务,每个服务队根据服务要求,制定了具体的服务标准;与农户签订了服务合同,建立了完善的服务档案,对服务农户、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效果、农户评价等都进行了详细记载。
三、2013年水稻生产技术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水稻“四改”和高产创建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水稻生产的茬口安排和品种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稻高产技术普及和生产方式转变,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
2013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40万亩,单产提高至610公斤,总产达200万吨以上,品种优质化率达95%以上。
(三)主要措施
1、优化品种布局。充分发挥粳稻品质优、产量高、出米率高和价格
高等比较优势,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推进全市 “籼改粳”步伐,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强化生产技术指导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种植粳稻,提高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12年全市水稻品种布局为:粳稻品种以宁粳4号、连粳7号、武运粳21为主体,搭配连粳6号、连粳9号等;籼稻品种以II优系列、两优系列为主体。杜绝“一县多品”、“一乡多品”甚至“一村多品”和“籼粳插花”种植现象,发展规模化生产、订单种植,推动产业化经营。
2、提高技术到位率。重点提高机插稻、秸秆全量还田、精确定量栽培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抗灾减灾技术的到位率,控制直播稻面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大机插稻、麦秸全量还田等技术的试验、研究,组装集成适宜于当地的高产实用栽培技术体系。
3、继续推进水稻四改,提升高产增效创建层次。今年全市水稻四改和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全市粮食产量的提高起到一定推动作用。2013年是我市实施的“水稻四改”三年攻坚计划的最后一年,我市将巩固前两年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扩大“水稻四改”规模,提升高产增效创建水平,通过增加示范点和示范面积,提高高产创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步伐,推动我市水稻生产水平的再提高,实现粮食高产的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