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学网 工作范文 村民自治工作总结(热门)

村民自治工作总结(热门)

村民自治工作总结

村民自治工作总结 第一篇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

摘要: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一方面,村民自治的实施启动了农村管理民主化的进程,促进了新世纪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建设也为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并影响着村民自治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村民主化、村民自治、管理民主化

_中央、_在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可见,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促进新世纪农村管理的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同时,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为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深刻影响着新世纪农村的变革。

一、村民自治的实施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发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开启了农村管理民主化的进程,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对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纵观我国的农村治理模式,大致经历了传统社会的官绅治理模式,近代社会的官民治理模式,人民公社时期的治理模式和村民自治实施以来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中国传统社会的官绅治理模式是“由国家_和社会权威相互作用而成,在制度非制度两个层面同时展开,二者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该模式下国家_和制度层面对农村社会的治理实际上只达到县一级,县以下农村基层社会则由社会权威在村民自治模式下进行治理。该模式中的社会权威一般由族长、乡绅和社会名流组成,由他们实际承担传统农村社会的管理职责。”[1]近代的农村治理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官民二元结构,这个结构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社会权威日益萎缩,农村中的社会精英几乎全部流向城市,造成农村民众整体素质下降,治理难度增加;二是_逐步强化并且缺乏相应的制约,_对农村社会的侵害愈演愈烈,_存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2]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治理模式的特点是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生产大队成了联系公社和最基层单位——生产队之间的纽带,生产大队是领导机构,对其下属的生产队有着全面的领导权,掌握着政治、经济、文化、户籍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重要权力。以上三种治理模式虽各不相同,但都没能解决赋予农民的足够的自主管理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国家从经济领域退出,形成了“乡政村治”的政治结构模式(即乡镇_的国家权力运行与乡村基层组织的自治活动)。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设计,这种治理模式与人民公社时期的治理模式有所不同,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相当于村级的生产大队具有一级_的性质,担负着行政职能,但实行村民自治后的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不再是基层_的一部分,“乡政村治”模式下的村民自治,把村级事务的管理权赋予全体村民,为实现农村管理的自主化和民主化奠定了基础。

尽管“乡政村治”模式下的村民自治,村治与乡政还存在合流与冲突的现象,并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已衰变为“乡政”的统治,我们对目前村民自治的实施成效和其未来对我国民主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还不能作出过高的估计,但村民自治的实施,已经拉开了农村管理民主化的序幕,直接体现了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的要求。随着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农村管理的自主化和民主化程度必将进一步提高,并进而推进整个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民自治的发展

(一)地位界定:村民自治已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范畴并将成为农村社区新型管理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村民自治大致经历了试验探索时期(1980年至1986年);快速发展和法制化时期(1987年至1999年);向纵深发展时期(2000年至现在)。随着村民自治实践的推进,学术界和决策部门对村民自治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在国家政治生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升。村民自治是广西宜山、罗城两县农民在实践中的一种制度创新,当时国家认可并推广村民自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把农民自己组织起来,解决分田到户后因国家权力缺失而导致的村庄社会的治安和矛盾问题,以弥补国家权力的“真空”,同时还可以遏制乡镇政府的腐败行为并降低对农村社会的治理成本。伴随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和逐步完善,其地位逐渐提升,村民自治逐步成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市场经济,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形式。随着村民自治的法制化和向纵深的推进,村民自治已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范畴。_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_制度、中国_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3]由此可见,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也是村民自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及作用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实现了由解决实际问题层面的工具理性向作为目标追求层面的价值性的升华。

乡村治理模式反映了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治理模式的选择事关乡村社会的治理成效。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巩固新生的_,国家_的组织建设基本上延伸到社会的最基层,在农村建立了行政管理模式的村一级_,国家对农村社会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到80年代初,随农村改革的推进和公社体制的解体,农村治理模式发生了变化,逐渐形成了“乡政村治”的政治结构模式,但是,村民自治对村级事务自主管理的要求和乡镇政府对村级事务行政管理的惯性的矛盾造成村民自治被严重影响,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与村级事务的村民自治没有实现相互衔接和良性互动,村级治理成效大打折扣。因此,实现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关键。党的_为农村治理模式的创新指明了方向,_报告明确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_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4]按照_的精神,新型农村治理模式应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并通过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及政府职能、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大力培育各种农村社会组织来实现多元治理主体的协调互动。可见,农村治理模式的创新离不开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村民自治已从弥补国家在农村的权力真空、降低农村社会管理成本,进一步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农村社区新型治理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农村治理模式的进一步创新,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必将进一步显现。

(二)发展机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利益共同体的解体为村民自治提供了发展机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_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围绕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尤其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乡镇机构改革,使乡镇政府由原来的“压力型”、“管治型”、“汲取性”政府转变为“服务性”政府,改变了乡镇政府与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关系,打破了乡村利益共同体,为村民自治提供了发展空间。因为,在取消农业税之前,处在压力型行政体制最底层的乡镇政府,权微责重,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上级政府层层下压的各种达标评比任务指标,最后都要由乡镇一级政府来完成。面临着“一票否决”风险的乡镇政府,在手中拥有的为完成各项任务所需的各种资源都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不得不依靠村“两委”(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而在“乡政村治”体制下,乡镇政府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迫村委会协助其工作,为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乡镇政府利用其政治、经济和组织资源的优势,或明或暗地给村干部各种形式的回报,并把相应的费用负担转嫁给农民,乡村利益共同体形成,在存在乡村利益共同体的背景下,村民自治制度必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5]新农村发展战略的实施,打破了乡村利益共同体,因为,新农村建设在“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指导下,解除了村级组织的难以承受之重,意味着乡镇政府的职能从过去的主要从农村汲取资源,完成上级政府交办任务,逐步转变为履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重新划分政府与村民自治之间的关系,为村民自治构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平台。

(三)完善重点:实现由单纯重视“选举性民主”向重点推进“经常性民主”的方向转变

村民自治是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通常被称为“选举性民主”的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实施的前提,而包括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内的“经常性民主”是村民自治实施的关键。从目前的村民自治实践来看,在民主选举方面,无论是自上而下的推动,还是自下而上的创新都可以称得上是轰轰烈烈、成绩斐然,但民主选举只是完成了村民对村民自治组织的授权,接下来村民自治组织的具体运作情况及效果显然是村民自治实施目的能否实现的关键。在全国的相当一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各级地方政府,包括省、市、县及乡镇政府,对每三年一次的村“两委”——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通常都能做到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密部署、强化措施,以保证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健康顺利进行,而在民主选举任务完成之后,对村级组织的运行情况则较少关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根本没有或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作用。2009年1月,河北省68个县的206个村庄的村民自治实施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对 “你们村是否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回答中,选择定期召开的村43个,占;选择不定期召开的村117个,占;选择从来也没有召开的村46个,占。在对“村委会对村务决策执行情况是否定期向村民公开”的回答中,选择公开的村91个,占44%;选择不公开的村59个,占;选择只公开小事不公开大事的村16个,占;选择公开情况不真实的村40个,占。在对“村民对不称职的村干部是否行使过罢免权”的回答中,选择行使过的村36个,占;选择没有行使过的村170个,占。调查结果显示,村民自治中“经常性民主” 的实践与制度设计还相差甚远。如果没有在民主选举基础上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民自治就可能异化为“村民代表自治”或“村官自治”,村民自治就是一句空话。村民自治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和建设成效,今后在继续搞好民主选举的前提下,村民自治完善的重点应转向以《村委会组织法》的修改为契机、以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为突破口、推进“经常性民主”发展的方向转化。

(四)价值取向:推动村民自治从形式上的“民治”向真正意义上的“善治”转化

治理与善治理论是21世纪国际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之一,治理的基本含义是指官方的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而建立在国家和公民社会相互合作基础上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则被称为善治,善治涵盖了如下价值性要素:民主、自治、法治、参与、公正、透明、责任、有效等。

民主是善治的合法性基础,其实质性而不是以形式上的民主来衡量,当前的村民自治难以用民主自治来评价。首先,村民自治中的村民政治参与缺乏独立性。民主参与行为需要独立自主的参与,从村民自治实践看,“村民自治中农民政治参与的独立性不够,他们受许多力量的左右,除了正式组织的体制性力量如党组织和村委会外,最普遍的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宗族力量和精英力量”。[6]这在民主选举中表现尤为明显。除此之外,由于有相当多的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欠缺,权利意识差,对民主选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珍惜自身的民主权利而随意投票,使民主选举失去意义。其次,与民主选举相对应、通常被称为“经常性民主”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更为缺乏实质意义。就民主决策而言,在村民会议难以召开的情况下行使民主决策权的村民代表会议,由于村民代表的产生、议事程序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导致村民代表会议的决策并不能反映民意,而只是村民代表自身的诉求表达,村民自治演化为村民代表自治,更不要说在相当一部分村庄村民代表会议不能按规定定时召开,村民自治进一步演化为村官自治。就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村务公开而言,普遍存在着公开不及时,公开的内容不全面、避重就轻及缺乏真实性等问题。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与民的过程。善治表示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至多只是善政,而不会是善治”。[7]因此可以说,在村民自治“四个民主”中,村民的真实参与程度都不高的情况下,村民自治只能是实现了形式上的“民治”而非“善治”。

法治是善治的保证。从总体上说,村民自治是从属于中国现行法制之下的自治,无论是村民还是村民_的行为,都必须遵守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的规定。目前,村民自治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依据、以村委会组织法为核心、以地方法规为支撑、以村民自治章程为补充的法律制度体系,村民自治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就整体而言,在我国乡村治理中,宗族势力、宗教势力、乡村精英、风俗习惯等是农村治理权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农村治理中仍将发挥一定作用,就村民自治的法律体系而言,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从村民自治的立法初衷来看,只是从“组织”的角度、而非“权利”的角度立法,致使目前村民自治法律体系中,缺乏对村民自治权利保护的村民自治法,缺乏村民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项民主权利的程序法以及村民自治权益受到侵害后权利救济的法律规定。同时,在农村人口流动加大,农村社会分层加剧以及农村社会矛盾凸显的情况下,作为村民自治重要法律依据的《村委会组织法》已经不能适应村民自治发展的需要。现行的《村委会组织法》在体例结构、村委会的职责界定、民主选举环节的规范、民主决策的形式和内容、村委会违法行为的认定及处理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和不足。村民自治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以及《村委会组织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必然影响到实践中的村民自治的法治化程度。因此,目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还不能说已经实现了农村治理的法治化。

有效是善治的重要标志。管理的有效性有两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管理程序科学,管理活动灵活;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善治与无效和低效的管理活动格格不入。村民自治的实质就是把村级事务的管理权交给村民,实现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但就村民自治的民主管理来看,目前面临许多现实难题。一是普遍存在着村民会议召开难。随着务工经商的村民的增加,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非农产业,农村和农业对维系家庭成员的生存发展日益变得关系不大,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不便参与而家庭留守人员又不愿参加村民会议。二是民主决策议事难。无论是村民会议还是村民代表会议,由于村民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意识淡薄,往往是各自站在局部立场争吵不休、无果而终。为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作为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措施的“一事一议”制度,时常因个别村民的行为而使得对全体村民都有益的公共品投资夭折,这是村民自治缺乏有效性的典型例证。因此可以说,缺乏效益的村民自治,即使民主的实现程度再高,至多也只能称其为“民治”而不能称其为“善治”。

总之,在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实现农村的民主治理、依法治理和有效治理,促进村民自治实现从形式上的“民治”向真正意义上的“善治”的转化,是今后村民自治的价值取向。

能否实现善治,是中国村民自治的中心环节。切实提升村民素质和参与政治决策的热情是先阶段急需解决的关键。

村民自治工作总结 第二篇

20_年,我庙湾村在砖桥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新思路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全村党员干部以_理论和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村的目标,真抓实干,锐意进取,较好的完成了既定的各项任务,全村经济,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民主法治,村民自治,安全生产,党的建设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村委紧密团结,克服种.种困难,因地制宜、真抓实干,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年村委会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村两委办事能力

优化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水平和结构,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和从政行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积极做好各项行政性工作,确保一方平安。

行政性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面对各种难点、热点问题,我们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抓苗头,抓重点,抓落实,坚持原则立场。吃透政策,做到发现早,处理好。

三、积极参与创卫,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

在砖桥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村全面开展整洁创卫工作,我村发动党员、群众、村委人员,人人参与,人人动手,清理道路杂草,整理田间垃圾,清除卫生死角,号召村民搞好家庭卫生,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并做好各组考核工作。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美化了村容村貌。

四、全力抓好村委各项条线工作。

1、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我村的计生工作在砖桥乡计生部门的领导支持下,紧紧围绕低生育水平,提高新生儿质量这一目标,切实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宣传教育、优化服务、属地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充分重视民兵工作,完成征兵任务。对全村新增适龄青年进行兵役登记,在兵役登记工作中做到不错、不漏、不重复。今年,我们对体检合格人员及家庭挨家挨户进行了见面走访,及早摸清他们的想法、思想动态,根据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同他们畅谈思想,帮助端正应征青年入伍动机,圆满完成任务。

3、积极开展维稳、治安工作。为提高村委的综合服务能力,建立调解机制,全力化解村民内部矛盾,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无刑事案件发生。

五、为民办实事:

1、山洪暴发,严家坝崩塌80多米,冲毁良田21亩,粮食赔偿

万元,恢复田地耗资万元,筑堤耗资2万余元。

2、山洪暴发导致山体滑坡30多处,道路无法通行,组织人员和挖机工作100多小时,耗资1万余元,五天完成施工任务,道路就畅通无阻。

3、在今年夏季遇到百年难遇的旱灾,村支两委组织人员积极投身抗旱自救的战场,筹集资金6万余元,购买抗旱器材,深挖抗旱水井200余眼,确保全村农业生产丰收。

4、创卫保洁工作在全乡排名居中,望在新年取得更佳成绩。

一年来我们村的各项事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对照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愿望和与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完善和改进。

最后,祝各位在在新的一年龙马精神、马到成功!

村民自治工作总结 第三篇

一年来,我村在上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村广大党员、群众的紧密配合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了基层组织的进一步加强,群众经济的进一步壮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的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经济建设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村级经济,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原则,服务和指导好农、工、副三业的发展;努力为村民的增收搭建平台(成立了方联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使得村级群众经济得到了健康、持续的发展。今年,我村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了增长,村级可支配收入到达135万元。

二、环境卫生

继续做好环境卫生的长效保洁工作。今年,我村投入了15万元用于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工作,并透过此项实事工程,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另外,顺利完成了南渭上的村庄绿化工程,且在原四联村部新建了公共厕所一座,总计10万元。

三、计生工作

我村在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计生目标开展工作。不仅仅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还开展好优质服务(如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计生专干亲自上门发放药具等),出色完成了_年的计生工作。

四、社会治安稳定

我村村委会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结合本村实际状况,认真地开展工作以维护地方稳定。用心配合派出所的治安巡逻工作,为巡逻的开展带给有力保障,有效地阻止和控制了案件的发生。进一步发挥好人民调解室的作用,按照依法调解、以德协商的原则,努力把矛盾调解到最小。

五、新农村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村投入了资金10万元用于利群路的绿化工程,使得“绿”入人心。此外,还顺利完成了南河港、田塘港、朝霞港这三个自然村的桥梁改平工程,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六、党建工作

1、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在全村党员中全面实行公开承诺是创先争优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举措。同时,我村党组织还开展了向常德盛同志学习、党员干部进万家的活动,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2、第九届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按照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要求,我村设立了6个自然村和1个中心会场投票站,并及时、高效、准确地完成了唱票工作。经统计,我村实际收回的选票数为1348,占选票总数的41%,其中有效票数为1312,无效票数为31,弃权5票。

七、关心下一代工作

今年,我村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以“四有四好”先进村的建立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制度,并且利用假期开展了多次的知识讲座和活动,不仅仅让辖区内的青少年获取了知识,也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假期生活,受到广大青少年的一致好评。

八、其他方面

1、村务公开方面。村委会按照上级村务公开的要求,扎实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重点健全完善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村务运作有章可循。

2、超龄人员接轨社会保险工作。根据上级政策,筛选出贴合条件的超龄人员,并及时告知其状况,做好超龄人员接轨社会保险工作。

3、农村低保工作。把好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的申报关,广泛征求组长及村民代表的意见,做好申报人员的公示工作,理解村民的监督。

4、扶贫帮困方面。村委会用心落实上级文件的精神,透过发放党员关爱基金,将全体党员的关怀送到了困难户、贫困户的手中。同时,在年前进行了走访慰问活动,送去了村委会对他们的关怀。

5、老年人的关爱工作。在中秋、重阳、春节前夕,村委会对每位老年人都发放了过节费,合计7万元,让他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能够切实感受到村委会的温暖。九、_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首先是要继续做好环境综合治理,保障村容整洁;第二是继续做好农工副三业的服务和指导工作,帮忙村民增加收入;第三是做好部分环村道路的绿化工程建设;第四是用心配合好区规划建设局对方联新区的下水道铺设及道路的硬化工程。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村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还是存在着必须的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克服不足,开拓进取,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村民自治工作总结 第四篇

20_年是我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是推动我村加快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村委工作人员全力以赴,积极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

一、努力完成镇下达的各项任务

1、圆满完成镇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及考核任务;

2、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维稳信访工作良好;

3、大力促进群众创业、就业工作,推进民生保障工作,协助群众申请医疗救助等民生工作;

4、推进村务公开,及时公开各项财务收支状况,自主接受群众监督。

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三农”工作。积极配合省市区部署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抓住机遇推进我村灌溉工程建设,推进水稻种植阳光保险投保工作,解决了农民种田的后顾之忧。

三、提高新农保和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四、积极配合区“一事一议”工作,推进我村委各自然村道路硬底化改造,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20_年,我村将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使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经济发展加快,集体经济逐步好转,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村庄规划扎实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展,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主要措施:

1、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干部凝聚力,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双强”村干部,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抓好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加强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对外良好形象,不断完善村图书室、娱乐活动室、会议室等场所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2、加强制度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建设包括:制定定期会议、学习制度;党建工作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民议事规则;完善村规民约;设置无职党员示范岗;党员结对帮带制度。

20_年,我村将在镇委镇政府领导的领导下,努力工作,乘势而上,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l四中全会的各项政策措施。

村民自治工作总结 第五篇

第一篇:村民自治汇报材料

大西帐村民自治汇报材料

大西帐村位于高新区的最东边,总人口3213人,协会理事共计15人,成了8个小组,协会会员332人,联系户405户。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小组都由理事和会员参加,理事、会员中党员占60名,加强了协会队伍的建设,将人口计生工作融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局,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能力,形成多数人做少数人工作格局,使人口计生及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精心组织,建立村民自治新水平

二、规范管理,建立自我约束新制度

一是建立章程,出台公约。村委会根据法律法规和村的实际,及时修订完善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出台了《计划生育村民公约》。二是完善制度,自我管理。按照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和完善了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相关的工作制度,如:议事会制度、会议联系制度、计生服务承诺制度、村民公开制度、民主议事制度。奖惩落实制度等。三是签订合同,相约互利。在上级计生部门指导下,制定规范了计划生育协议合同,由村委会和育龄夫妻签订协议合同,明确各自职责和权利义务。四是村务公开,阳光操作。利用固定公

开栏,定期公开结婚孕情,生育审核,节育措施落实、开展免费服务项目、重大事项决策运行及群众关心的其它热点问题,全面接受群众的阳关监督。五是双向管理,严明奖罚。在全村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双挂钩”、“抓两头”。“双挂钩”既:本户的计划生育情况和村内福利挂钩,本组的计划生育情况和会员小组长奖惩挂钩。“抓两头”既:一头抓秘书长、会员小组长,全面推进工作人员聘任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和业务培训制度;另一头抓村民,在村民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政策外生育子女的夫妇永远不享受本村的一切福利待遇”。

三、打造品牌,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

四、作为协会工作新创举,如何让贫困育龄妇女感到关

怀,享受温暖,一是抓节日,利用“两节”走访慰问活动,为贫困计生户送米、送油、送生活用品。今年两节期间共慰问10户,送各种物资折合人民币900元。二是抓生殖健康咨询服务。联合长城医院、燕赵医院利用“”“”、“”,来我村为育龄妇女进行义诊,共服务群众700人。三是做项目,积极与上级计生协沟通,今年为我村218户独生子女家庭,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承保人数共计654人,为独生子女家庭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及保障福利水平。在上级为独生子女每个家庭投入30元保费的基础上,我村又投资了万元为独生子女进行了意外伤害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计生协积极投身到生育关怀行动中,计生志愿者主动与计生关怀对象结对子,在“三夏”、“三秋”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协会作用,做到“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良好氛围。

五、突破难点,建立动态管理新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