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工作总结优选22篇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一篇
20xx年度,持续坚持“两调整、两提高”和“两创新、两带动”的战略,进一步提高选煤厂的综合管理水平,以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目标为中心,以深化内部市场化运作、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为主线,严格贯彻“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的管理要求,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双驱,通过多种手段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着力打造创新型选煤企业。现根据集团公司和永煤公司科技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城郊选煤厂实际情况,将20xx年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具体做法
1、创新管理理念
(1)是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以尊重员工、关怀员工、方便员工为前提,变管理为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实现制度治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我厂在永煤控股20xx年“双创”工作推进会会议结束后,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制定了管理创新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和目标要求,为确保“双创”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从全年情况看,我厂所属7个车间,都能做到领会精神、熟悉方案,并与实际工作结合,认真执行。这说明各单位组织得力、部署到位,创新理念已逐步为广大干部职工知晓、理解和接受。
(2)要树立“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的管理理念。严格管理标准,严格工作纪律。20xx年,我厂对各单位下达了管理创新考核指标,并对管理创新工作进行了分解落实,各单位积极扩大
视野,开拓思路,全年共收集管理创新56项,涵盖经营管理、生产、安全、企业文化等各个领域。通过检查,各基层单位对所报送的管理创新项目都能进行认真落实,对创新项目制定了配当表。原煤车间把“废旧铁丝回收管理项目”分解细化到了班组,洗煤车间将创新项目落实到了个人,并辅助于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目标管理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了基础。
(3)树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管理理念。管理无遗漏、无盲区、无空档。厂属各单位围绕管理创新工作,大胆思考,扎实推动,成效明显。安检科采用内业资料模板化管理,将全厂所能生产模板的表格进行统一制定,规范填写内容;企管科建立成本旬预测制度,使我厂成本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政工科更新金牌员工评选制度,由以往的综合金牌员工评选,改为创新金牌、安全金牌、企业文化金牌、五小活动金牌,更有助于提升我厂员工岗位价值。
(4)树立精细管理理念。标准要细化,考核要量化,责任要实化。按照创新方案要求,各单位围绕“双创”工作等方面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动员管理人员找问题、提建议,并形成了专题报告,对改进管理工作发挥积极作用。20xx年,厂生产技术科、企管科每季度都开展了“有制度、有监督、有检查、有评比、有考核”的“五有”创新工作大检查活动。根据考核评比情况,对创新工作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对排名靠后的单位进行处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创新管理体制
(1)明确各职能科室的职责和职能,理顺管理创新机构工作
关系。管理创新工作实行厂、科室车间、班组三级管理,成立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厂长兼创新小组组长。管理创新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创新办公室,管理创新办公室设在企管科。明确规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厂管理创新的有关制度和方法;负责编制城郊选煤厂管理创新规划和计划;负责厂管理创新项目的立项、组织验收、成果鉴定、向上级推荐评选、推广应用、归档、存档等工作。各车间、科室要成立相应的管理创新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建立和完善检查、考评、激励等相关制度,全面加强和推进管理创新工作。
(2)完善管理创新考核、监督制度。规定每月管理创新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对基层申报的创新项目进行验收,对被厂审定确认立项的项目组织评审并备案、建档。对有价值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评选的管理创新项目,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负责组织进行成果鉴定,经管理创新领导小组批准后向上级申报。
3、创新管理机制
坚持从“细微末节”入手,突出过程和激励机制创新,实施成本旬测、科室绩效考核和对标排序管理,不仅强化了管理人员危机感,激发了学习热情,而且促进了管理潜能的挖掘,使各项工作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1)激励创新
20xx年,我厂为了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厂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深入开展,我厂每月进行管理创新收集及评审工作,把职工在通过努力学习理论、钻研新技术、苦练新技能等方面后,
针对本企业在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新的举措等各类创新合理化建议进行收集,并进行奖励,此举有助于优化完善生产和经营流程,优化管理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内部科学管理水平,促进职工的素质提高和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引导职工关心集体,主动提出创新合理化建议是开展一切创新工作的基础。按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总要求,不断加大对参与管理创新人员的奖励力度。全年共收到基层单位上报管理创新项目56项,经评委会初评和终评后,有42项目被收购,收购金额达 9890元 。
(2)科学创新
为了切实把管理创新工作抓实抓好,我厂注重抓好三个结合:一是与单位一把手结合起来。我厂将管理创新月度上报情况与单位工资、单位一把手工资进行挂钩;二是与职工个人进步结合起来。凡是在创新方面有项目的个人,在诚信账户中进行奖励,诚信账户中分数高的职工,在年度评先和岗位转换等方面都给予优先考虑;三是与经营目标结合起来
。创新工作与企业发展在目标上是同向的,在决策上是同步的,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互为促进。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创新技术、加强管理、降本增效等开展创新工作,实现科学和谐发展。
(3)双赢创新
各单位结合发展实际,开展了管理创新活动,企业在活动中改进了许多问题,创新工作得到了加强,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同时提高了职工的工资待遇,提升了职工整体素质,稳定了职工队伍,实现了企业与职工的双赢。
(4)跟踪创新
以往,我厂管理创新项目只局限于季度申报,对申报以后项目实施情况缺乏跟踪管理,致使许多好的管理创新项目及方法在短时间内便销声匿迹,形成了管理创新项目昙花一现的格局。三季度,我厂根据以往管理创新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大项目管理力度,以新增项目为着眼点,全力做好被重点创新项目的跟踪管理工作,建立了《管理创新项目进展情况跟踪记录薄》,“实施了“前、中、后”的跟踪监控管理。从项目申请、评审立项开始,到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均设计了标准表格,全面实现项目进展情况痕迹管理。
二、管理创新工作中的亮点
亮点一:设备检修PDCA闭环管理的形成
以往设备检修缺乏必要的流程控制,检修随意性很强,安全系数较低。三季度,机电科针对设备检修实施了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反馈)闭环管理,要求各检修人员从检修准备工作开始,根据PDCA管理方法,按照每台检修设备和检修项目的不同制定详细作业流程,制定完成后报机电科审核;检修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参与检修的所有物项(管理、组织、人力、程序过程等)和质量因素的管理,以使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检修设备、材料和工具要摆放整齐有序,现场实行定置管理,安全措施到位、标志明显,并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检修作业严格执行停送电工作票制度,并设专人监护,严格执行特种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防安全措施,发现有流程不符合的现象及时制止,并进行相应处罚;检修作业完毕后,要试机运行,
篇三: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中铁三局集团三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20xx年度,我公司开展的科技创新工作与公司发展相结合,以解决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工作要点,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审查,在建工程技术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技术标编制,技术交流与培训,专项方案评审与讨论会,信息化运行及完善,工法的研发等。在20xx年之前,由于我公司前身的实际情况,科技创新工作一片空白。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尤其今年我公司更名为三公司以来,经过对研发工作的有效管理,公司的研发环境、研发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主要体现在:研发经费逐年增长,20xx年首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实际投入高达500万元,今年计划投入1000万元;参与研发人员的素质逐步增强,人员也相应增多。目前公司主要是依托集团公司和社会推行的“四新”技术并根据在建项目的实际情况展开技术研发工作,直接为现场服务。具体工作如下:
一、企业技术管理方面的情况
根据公司实际施工情况和发展需要,20xx年度,公司共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约28份,现场技术监督与指导约34人次,协助各项目解决各类施工难题约12次,组织或参加各类专项方案评审会6次。确保在建工程项目基本正常,没有发生一起由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重大工程技术质量和技术安全事故。在经营配合工作中,编制技术标书8份,其中市政公路工程3份;房屋建筑工程5份,成功协助公司开展自主经营与外地市场的开拓。
二、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行情况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二篇
20年面对复杂多变经济发展形势和严峻的市场经营困难,我们公司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正确引导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深挖内潜、积极应对,在夹缝中不断寻找发展出路,困难面前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为求生存谋发展,20年公司大力倡导以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为出发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实施了多项举措,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活动,研发并实施了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重点项目有“煅烧炉用液化气烘炉”、“焙烧车间密封火盖的研制”、“煅烧炉热维修”、“冷煤气综合开发与利用”、“一焙烧车间二期改用天然气作燃料”等。这些项目的开展共为公司节约资金达300万元,有效推动了公司经济的发展,为公司持续稳定向前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收入和创新意识,完善并优化了生产和工艺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年仅征集合理化建议和五小成果就直接创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20年我们将继续发扬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经营理念,明确目标,主动出击,突出重点,按照公司20年的创新工作计划逐项给予攻关。特别是今年公司将下力气在针对员工迫切需要解决的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问题上,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得到改善。主要围绕生产现场的粉尘污染、沥青烟气治理和噪声控制这几方面,彻底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另外计划中的余热发电项目也是今年我们所攻关的一个重点项目。为此今年我们将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具体措施是首先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其次要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强化创新理念;再者是要提高技术创新项目的申报质量,多立项,多出新招,力争20年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竞争力和自身实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谋求生存和发展。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以百倍的热情和努力去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三篇
一、具体做法
1、创新管理理念
(1)是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以尊重员工、关怀员工、方便员工为前提,变管理为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实现制度治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我厂在20xx年“双创”工作推进会会议结束后,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制定了管理创新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和目标要求,为确保“双创”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从全年情况看,我厂所属7个车间,都能做到领会精神、熟悉方案,并与实际工作结合,认真执行。这说明各单位组织得力、部署到位,创新理念已逐步为广大干部职工知晓、理解和接受。
(2)要树立“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的管理理念。严格管理标准,严格工作纪律。20xx年,我厂对各单位下达了管理创新考核指标,并对管理创新工作进行,有助于提升我厂员工岗位价值。
(4)树立精细管理理念。标准要细化,考核要量化,责任要实化。按照创新方案要求,各单位围绕“双创”工作等方面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动员管理人员找问题、提建议,并形成了专题报告,对改进管理工作发挥积极作用。20xx年,厂生产技术科、企管科每季度都开展了“有制度、有监督、有检查、有评比、有考核”的“五有”创新工作大检查活动。根据考核评比情况,对创新工作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对排名靠后的单位进行处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创新管理体制
(1)明确各职能科室的职责和职能,理顺管理创新机构工作
关系。管理创新工作实行厂、科室车间、班组三级管理,成立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厂长兼创新小组组长。管理创新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创新办公室,管理创新办公室设在企管科。明确规定管理不仅强化了管理人员危机感,激发了学习热情,而且促进了管理潜能的挖掘,使各项工作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1)激励创新
20xx年,我厂为了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厂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深入开展,我厂每月进行管理创新收集及评审工作,把职工在通过努力学习理论、钻研新技术、苦练新技能等方面后,
针对本企业在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新的举措等各类创新合理化建议进行收集,并进行奖励,此举有助于优化完善生产和经营流程,优化管理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内部科学管理水平,促进职工的素质提高和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引导职工关心集体,主动提出创新合理化建议是开展一切创新工作的基础。按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总要求,不断加大对参与管理创新活动,企业在活动中改进了许多问题,创新工作得到了加强,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同时提高了职工的工资待遇,提升了职工整体素质,稳定了职工队伍,实现了企业与职工的双赢。
(4)跟踪创新
以往,我厂管理创新项目只局限于季度申报,对申报以后项目实施情况缺乏跟踪管理,致使许多好的管理创新项目及方法在短时间内便销声匿迹,形成了管理创新项目昙花一现的格局。三季度,我厂根据以往管理创新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大项目管理力度,以新增项目为着眼点,全力做好被重点创新项目的跟踪管理工作,建立了《管理创新项目进展情况跟踪记录薄》,“实施了“前、中、后”的跟踪监控管理。从项目申请、评审立项开始,到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均设计了标准表格,全面实现项目进展情况痕迹管理。
二、管理创新工作中的亮点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四篇
今年以来,市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和领导同志事务性活动的意见》(襄办发[20xx]14号)精神,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局“三短一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三短一简”工作督查的通知》(襄办发电 [20xx]15号)要求,我局对今年以来开展“三短一简”工作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短一简”工作开展情况
3、切实改进话风。在召开会议时积极改进话风,提倡讲短话、讲有用的话,杜绝空话、大话、套话。市林业局组织召开的会议采取计时方式,专题会议领导讲话严格控制在一小时内,一般性会议领导讲话严格控制在半小时内,工作情况交流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对于一般性会议,不专门安排由相关科室起草、拟定发言材料,由局领导亲自起草讲话或即席讲话。
4、切实改进事风。对于接待上级部门领导,需要提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参加的重要活动,严格依照审批程序,提前上报活动方案和相关资料到市委、市政府总值班室。对于本系统内组织开展的各项事务性活动,严格控制活动数量和规模,安排议程、活动内容力求精简,切实保证高效节约。对于各项考察、迎检等事务性工作,按照对口接待原则,安排具体分管领导负责接待,减少陪同、随行人数;实行接待费用定额制度,按照市林业局接待制度规定标准接待,严格控制接待标准,严禁超出标准接待。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今年以来国家和省级主管部门领导到我市开展林业考察、调研、检查工作次数虽然增长较多,接待费用却没有增加。
二、主要措施
1、强化领导责任。为确保“三短一简”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局领导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单位)认真抓落实,并安排局办公室具体负责“三短一简”工作日常工作。对于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局领导及时召开会议认真研究,落实措施,及时解决。
2、强化制度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市林业局结合工作实际,对局机关管理制度如《市林业局公务接待制度》等30多项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力求符合实际,力求执行有效,不断完善和规范“三短一简”工作。
3、强化工作落实。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要求抓好“三短一简”工作落实,将“三短一简”工作纳入工作考评范畴,年终对相关工作开展检查考评,对严重违反相关规定的科室(单位)和领导进行通报批评,确保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4、强化督办检查。由局领导带队,组织局办公室、纪检监察室经常检查督办,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及时总结好作法、好经验,扎实推进“三短一简”活动,确保取得实效。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市林业局开展“三短一简”工作以来,虽然取得了有效成绩,但执行力度仍显不足。近几年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林业工作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和社会关注。目前全市林业工作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现代林业示范区、打造“千亿林业产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受到国家、省级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我们向国家、省级有关部门汇报、交流工作越来越密切,上级部门领导经常到我市考察、调研和检查指导林业工作,对加快我市林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增加了必须的接待费用。
下一步,市林业局将围绕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进一步强化“三短一简”工作执行力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积极构建务实、精简、高效的行政工作体系,强化措施,扎实工作,为加快襄阳林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五篇
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部署会后,渑池县司法局科学谋划,脚踏实地,积极作为,全力打拼,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向前迈进。工作中注重“统一”、“快捷”、“整合”、“一线”、“项目”、“考核”等措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探索,激发潜能,争当全县、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排头兵,为助推渑池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一)、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调解运行机制趋于健全。目前,我县已经在管理指导、协调联动、动态预测、绩效考核等层面,建立了奖惩整合机制、衔接联动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成立渑池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人民调解与行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衔接联动的意见),深化了机制效能,提高了运作水平,基本形成了具有渑池特色的调解工作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点多面广、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坚持“能调尽调、以调促和”的原则,广泛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开展人民调解质量年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保障了调处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落实,提高了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率。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四调对接”机制,不断提高人民调公信力,推进调解协议无障碍执行进程。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月通报制度,对全县每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选登典型案例,通报情况、交流经验、推广典型。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156件,调解成功150件,成功率98%,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同时,充分发挥律师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优势,深化律师参与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律师参与工作机制,积极协助党委府、有关部门处理问题和群众事件,根据县委府安排,每天及时安排律师参加县领导大接访活动。有效发挥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职能作用,指导公证员切实履行好现场监督、证据保全等职责,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为更好地实施法律援助“民心工程”,推出法律援助便民措施,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做好法律援助接待咨询工作,简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方便群众异地申请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主动接受受援人和社会监督,确保“应援尽援”,今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余件。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宪法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有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出台了XX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点,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对重点的刑释解教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管控,有效防止了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基本做到了不流于形式、不留死角、不漏管、不失控。根据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启用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软件,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人员基本信息进行核查,录入了管理软件,实现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日常化。开通了安置帮教信息“飞信”业务,及时将信息发送到乡镇安置帮教管理人员。落实安置策,加强日常管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特别是对“三无”、“三假”及去向不明、人户分离人员进行了重点排查,摸清了底数,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强化帮教措施。组织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大走访”活动,防止和减少了重新犯罪的发生。今年以来,接受刑满释放人员37人,无一人脱管漏管,无一人重新犯罪。
(三)、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
始终坚持依法、循规、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根据“依法规范、积极稳妥”的原则,努力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一是创新组织管理形式。县里设立渑池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局里设立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在司法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站。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二是创新衔接管理方法。出台(渑池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矫正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矫正适用对象、主要任务、职责分工、工作衔接、工作制度等,要求矫正对象当面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发放(社区矫正宣告书)、(社区矫正对象须知),选配好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指定矫正工作人员;分别与矫正对象、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签订(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和(社区矫正监督协议书),做到工作环环相扣,逐一落实。三是创新分类教育模式。要求定期组织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外,依据矫正对象所犯罪行的类别不同,由县组织,分别开展教育矫正工作,既增强针对性,又防止“交叉感染”。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方法,丰富集中矫正形式,提高教育效果。四是创新监督管理方式。采取红、黄、绿三分管理法,将不服从管教、有重新犯罪倾向的定为“红”色管理,明确专人跟踪管控,一旦出现规定情形的,及时收监执行;将能够定期汇报思想、定期参加公益劳动、自觉服从矫正的对象列为“黄”色管理,落实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负责矫正、监控;将经济类犯罪或年龄较大的矫正对象列为“绿”色管理,即常态管理,矫正期间未出现任何问题,矫正期满后,经考核鉴定终止矫正。同时尝试建立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出台了(渑池县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方案)。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六篇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农村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配合全市做好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工作,按照市政法委、市创新办的要求,现将我局20xx年以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社会管理创新摆在与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局党委书记为副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科室站所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各个科室站所校,在组织领导、工作队伍、制度规范、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完善保障,确保工作有人抓,各项要求在各科室站所校得到有效落实。
(三)、严格工作考核。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全局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四)、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宣传栏、LED电子屏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和成效,动员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机关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推进机关组织建设。围绕机关党支部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离退休支部活动经费保障等方面,推进机关和谐建设步伐。
(三)、推进社会重点特殊人员、不稳定因素人员服务管理。建立重点特殊人员和不稳定因素人员管理档案,建立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工作任务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把维护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强化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安全有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社会矛盾,使社会管理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协调各方利益、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等方面发挥更大的能动作用,确保社会的动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坚持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局党委、机关支部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各科室站所校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律作用,发挥多方面社会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格局。
(四)坚持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积极作为,把改革贯穿在整个社会管理的过程之中,使社会管理创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五)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创新举措。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在全局营造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职工参与、群众受益的和谐氛围,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和活动领域,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七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优化治安环境,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转变工作理念,深入推进管理模式创新,以提升我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水平。
一、建立月末排查机制。
为了确保信息数据库与变化了的实际相符,使流动人口底数达到月清季明,针对流动人口数量的动态性和流向的不确定性,采取定期排查,及时采集补录的办法,把每月的最后一天作为流动人口排查日,由乡镇村组干部逐户进行访视登记,随时把握动态,全面了解流入、流出及回流情况,及时报送并变更相关数据和档案资料,对数据库数据信息进行补充和更新。这样,一方面强化了源头控管,把流入、流出人口及时纳入了管理视野;另一方面保证了信息采集工作的连续性,同时,也确保了数据库数据的真实和完整。
二、建立分类管理机制。
按照居住时间长短、职业、收入、流向、活动等情况,将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划分为劳务型、经营型、公务型、社会型及盲目型,通过细化流动人口类型,区别对待,因人施策,使街道、社区在流动人口工作中易于操作,便于管理,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根据城区辖区范围,结合社区区域规划,划分责任区,并绘制流动人口分布图。每个社区成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站,实行联席办公,按照工作职责要求,每月对所辖区内居民小组、家属楼院、社会经济组织的常驻人口、流动人口进行清查登记和信息采集,分类统计、建档立卡,输入微机、归口管理,从而形成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
四、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为了加强区域合作,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确保信息的畅通,在接到兄弟单位的查询及外省要求协查事项时,平台操作人员必须当天予以处置和情况反馈。当天难以解决或把握不准的,必须于一周内予以答复,不得推诿拖延,从而保证工作高效和信息的畅通。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八篇
根据煤业公司的统一部署,本着注重规划,推动落实,务求实效的原则,煤业下属各单位大力开展管理创新活动,管理创新克服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问题和不足,破除阻碍企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思路的大拓宽、作风的大转变,使各项工作有大的进步和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安全管理创新。
安全生产既体现了企业的形象,又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近年来,华电煤业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机制,赋予安全_门依法依规独立行使安全监察权,推行工程质量永久负责制、重点工程安全质量监理制、动态安全联保责任制、全员风险抵押制,有效地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一是围绕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实行安全工作“零事故、零隐患”目标管理,根据系统安全管理的要求,实行闭环式管理,各专业每月一次安全检查,基层单位实行班组“隐患班排查”、区队实行“隐患日排查”,专业实行“隐患周排查”,项目公司(矿、厂)实行“隐患月排查”,起到了超前防范的作用。截止20xx年9月30日实现安全生产2223天。二是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鼓励职工参与创新。按照国家井工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全力打造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煤业各单位积极实施创新项目,目前所有采掘头面实现动态开放。
二、科学技术创新。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原煤生产的科技含量,是煤业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的主攻方向。为保证矿井经济效益的稳定,公司首个煤矿实施综采放顶煤技术,与煤科院、矿大等单位进行巨厚煤层开采技术研究,工作面单产水平达到3万吨。积极推广应用煤巷锚杆支护新技术,既改善了工作面巷道支护状况,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成本投入。把技术创新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来抓。
三、精神文明建设创新。
注重文明创建与企业管理的紧密结合,突出管理的创新性,把管理推向了新的运行状态。本质安全型企业标准及安全文化的引入,促进了企业安全发展。不断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行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了资源共享。
四、存在问题:
1、部分职工对当前形势认识不够,紧迫感、压力感和忧患意识不强;
2、生产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系统单一,制约生产的因素目前无法缓解;
3、在安全管理上力度不够,安全基础不牢,质量标准化存在创建快,回潮快的弊端;
4、工种多,职工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和业务技术较低,培训效果不够明显。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
要继续坚持在思想上重视创新、思路上围绕创新、工作上依靠创新、实践上落实创新,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和谐发展。下一步,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创新技术管理。突出群众性特色,调动广大职工的内在动力,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努力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职工素质,造就一支知识型职工队伍。坚持实行技术工人、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结合”,发挥其在安全生产中的技术管理和技术监督作用,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逐步形成激励广大职工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创新技术的机制。
二是创新分配机制。按照“技能决定岗位、贡献决定收入”的原则,自主决定工资分配,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绩效挂钩,责权利统一,打破利益均分、效益共享的大锅饭分配方式,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三是创新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模拟市场,实行全方位成本管理。各区、队、班之间建立起市场关系,实行劳务有偿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四是创新经营核算机制。对矿下达的经营指标层层分解,进班队,到人头,做到“指标硬、手段全、管理细、考核严”。从科区长到班队长到工人,人人都参与经济核算,人人都关心经济效益。
五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改变人才单一的格局,采取“老、中、青”三结合,着力打造华电煤业人才体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劳动组合,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尽所能,人尽其才。并赋予应有的权力和责任,使职工个人的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适应,把人的能力在工作中充分才能发挥出来。真正打造“想干事就有机会,能干事就有舞台,干成事就有地位”的平台,营造人才辈出、人才荟萃的局面。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九篇
乡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工会工作的社会化进程,全力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现将我镇开展争创“优质服务单位”、争创“优质服务明星”活动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窗口办公“创优”,营造最佳环境
组织民政办、计生办、城建、综治办、工青妇办、寺庙管理办公室、农牧等窗口服务办,以争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为目标,以“五比五看”为内容,开展争创“优质服务单位”、争做“优质服务明星”活动。全镇涌现优质服务办2个、优质服务明星3名,促进了窗口行业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营造了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坚持开展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
进一步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保障机制以及加强党对工会组织领导等四个方面做出具体规定,着力解决多年来影响,把工建纳入党建目标内容进行考核,强化了建会工作的领导责任,做到“五同步”,即组织同步设置、工作同步谋划、制度同步建立、活动同步开展、阵地同步建设。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要求,拓宽领域,创新模式,不断消除基层组织建设的“空白点”,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会组织全覆盖。
三、多措并举保稳定,切实履职促和谐
充分发挥工会职能,着力解决广大职工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职工队伍和社会和谐稳定。实施帮扶救助温暖困难职工。职工保障互助会和职工服务台,构建健全的职工帮扶服务体系,
四、比拼争先创优,打造一流工会
以服务职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群众立场、群众观点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工会干部工作热情,形成了爱岗敬业、比拼争先、创新奉献、勇创一流的工作氛围。
(一)深入学习体验
坚持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开展规范化建设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奉献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干部谈感想,讲体会,找差距,拟措施,增强了干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提高了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二)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活动
围绕“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岗责目标、提供优质服务、承诺办理实事、争作先锋模范”,深入开展公开承诺活动,机关干部每年向职工群众公开承诺办理事项,激励广大党员创先争优,争做表率,增强了党员干部爱岗敬业的奉献意识。
(三)开展比学赶超竞赛活动。
坚持工会工作月评比、季通报、半年讲评的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工会干部比拼争先的工作热情,实现了工会工作的新突破。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十篇
近年来,我们宜陵小学面貌日新月异,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特别是美术特色教学成绩喜人,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转变教育观念管理创新是学校特色教育的前提。
首先要实现了从“小美术”到“大教育”,从“小而稳”到“大而强”的观念转变。把壮大规模,提高质量,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发展中显特色的办学思想,把美术特色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突破口来抓,争取办学效益最大化,办学模式最优化。
其次,消除文化课教师与美术课教师的隔阂,特别是部分文化课教师头脑里“美术是辅课”的本位观念,为美术特色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本着“学科无主次,教育是合力”的思想,宣传美术教师的地位与贡献。同时组织文化课教师现场观摩美术课,让文化课教师了解美术教师的劳动,通过及时疏导,相互沟通,两部分教师学会了换位思考,形成了合力。
再次,纠正家长、学生(尤其是家长)的“画画不务正业,比不上学文化课有出息”的错误人才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的优秀作品上墙悬挂,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与热情。办好学校的美术班,使美术班从小到大,办学结构与模式从兴趣小组到美术特色班。
美术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一支高素质有特长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特色教育的关键。通过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请各师教师上课,以老带新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为老师提高到名校的进修机会,组织教师参观各类画展,定期外出参观学习、写生和美术教师个人作品汇报展等活动。开阔美术教师的教学和创作视野。还可以聘请艺术名家作为美术导师、兼职教授,实行一个导师一个美术教师的带徒制。通过专家教授的定期讲学指导、教材教法指点和作品辅导等多种形式,使美术教师水平迅速成长。
特色学校中,立足教学,科研兴校是学校特色教育的根本。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育科研工作,要求教师从“苦干型向科教型”转化。形成一套有较高科学性的课程计划,每一门课程都有合适的教学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初步形成了美术教育的独特课程体系。编印了学校“美术”校本课程和“美术教学大纲”。
为进一步增强艺术教育的辐射力和穿透力,学校要抓住特色做文章,以美术特色教育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加强美术特色教育全方位实施的教育活动。通过:“寝室,我心爱的家园”设计大赛等活动,使学生的布置和设计更富有艺术气息,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生活品味;通过与本镇派出所、交警、环保等部门联合组织“法,在我身边”、“交通安全在心中”、“环保世纪行”等宣传画竞赛活动,借助艺术的表达形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法纪教育、生态德育等教育。美术教育以其特有的形体、空间、色彩结构等手脑并用的`“语言”,对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开发都大有裨益,有效地促进智育教育,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十一篇
煤矿管理创新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汇报总结
煤矿管理创新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汇报总结
我矿于1957年建井,1959年投产,是江苏省大型矿井之一,徐矿集团的主力矿井,现有职工5700人。近年来,我们导入学习型组织理念,结合企业实际,探索了一条“学习、创新、发展”的学习型企业创建之路,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2001~2003年,产煤533万吨,超82万吨,上缴利润13537.46万元,超2768.46万元。荣获全中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全中国用户满意企业、全中国诚信服务优秀示范单位、全中国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双保障企业、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徐矿集团先进党委、文明煤矿等称号。
一、运用系统思考,引进先进理念
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系统思考的目的在于看到企业整体结构内存在的症结,找出纠正突破的对策。
系统思考,使我们看到了自身处境。我矿虽然基础管理工作相对较好,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处在集团公司前列。但放眼全煤系统,尤其是与我矿具有相近区域优势的山东枣滕矿区、安徽两淮矿区,他们老矿井挖潜改造,新矿井不断投产,而且都是现代化装备;再加上西煤东运专线不断增量,西气东输成为新的替代能源。我矿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区域优势将逐步丧失;用人多、负担重、资源禀赋差的不利因素将会凸现出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会遇到严峻的挑战。怎么办?唯有努力创新,励精图治,扬长避短,搏击市场,才有生路和出路。矿领导班子召开会议,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综合思考如何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做大做强企业,永葆基业常青。所以,在2002年3月省经贸委创建学习型企业文件下发后,我们对企业队伍现状、管理现状、经营机制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放在企业发展的大系统中思考如何转变,把旗山矿作为市场中的一分子置于市场经济的大系统中思考如何做优做强。系统思考,使我们看到了差距,为我们确定创建学习型企业和找准自身的定位提供了科学保证。于是,矿党委组织政工部门负责人赴山东省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莱芜炼钢厂等在全中国率先引入学习型企业理念的单位学习考察,实地感受兄弟单位创建的氛围和成果。通过学习,对标找差,也使我们看到了与先进单位存在的差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自下而上的反复研究,设计了“五步走”即“宣传发动、理论学习、创建设计、构建体系、试点推广”的推进规划。
理念灌输,使职工明确了创建意义。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是由下而上的群众性活动,而是从上至下的管理推动。为解决广大干部职工对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认识问题,我们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和理论普及工作。在普及基本知识工作中,我们坚持分层次的灌输。首先抓干部的学习,党委中心组每半月利用半天时间集中学习相关理论、概念及外单位创建的经验做法。认真系统学习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和集团公司教委编发的《学习型企业——理论与实践》书籍,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给矿领导和基层党政工团负责人讲课,利用每周的党支书例会,坚持半小时学习,使全矿干部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习型企业理论有了基本的掌握。其次抓骨干学习,先后开办五期党员学习型企业知识专题学习班,矿领导、政工部门负责人主讲,239名在岗普通党员参加学习。矿工会、团委利用每周例会时间,有计划、有步骤组织车间工会主席和团支部书记进行学习,对推动全矿群众性学习起到了引导作用。第三是抓职工学习,利用职工每周两个班后活动时间,重点学习宣传部门编发的宣传教育材料,集中收看外单位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电视专题片,激发职工学习的兴趣。为检验全矿学习效果,先后组织了各单位党政主管创建学习型企业征文和基层单位党政工团负责人、机关科室全体人员学习型企业知识考试,促进了学习的深化。在办公楼、福利楼、职教楼上塑立了企业愿景、企业广告词等铜字标志性标语,在工业广场制作了26块《旗山理念》灯箱宣传栏,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强劲的宣传声势。与此同时,我们选择了综采一区、掘进六区、机电科、洗选厂等为创建试点单位,安排8名政工部门负责人分别与4个单位建立联系点,进行指导,帮助设计创建规划,及时解决创建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宣传试点单位的闪光点,在全矿起到了辐射、指导作用。
二、构建愿景体系,形成个性文化
企业愿景是企业全体职工通过共同努力,可望又可及的远景目标。企业文化是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两者都具有认同感和强烈的感召力。在创建学习型企业进程中,我们着力构建创建体系,形成企业特色文化。
运用愿景激励,形成创建体系。我们把“创建全煤系统最具创新力的优强企业”确立为企业的共同愿景,并引导全矿52个区队及科室根据自身工作特点、环境特点,建立区队(科室)愿景、班组愿景及个人愿景,把企业共同愿景构建在区对愿景和个人愿景之上,为企业共同愿景提供有力支撑。大愿景和小愿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每个职工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一项创造,感受到自己日常工作的不平凡意义,必须为愿景的实现尽个人的责任。同时,我们运用愿景激励,把建立愿景与创建工作融汇起来,引导职工把实现企业目标的共同信念同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联系起来,帮助职工开发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引导职工明确要追寻什么,如何追寻,产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自觉真诚地投入学习型区队创建。洗选厂以“四个一流”为团队愿景,在全厂成立了以学习岗位技能、知识为主的“责任型学习小组”,以创新为主的“趣味型学习小组”和以解决本厂管理“瓶颈”的“研究型学习小组”,形成了团队学习的风气。去年被徐州市总工会表彰为“读书自学”先进单位。综采一区从抓管理人员和要害工种入手,制定出台了班组长动态考核和维护员末位淘汰制度,增强了职工干好本职的责任感。基建工区突出流程再造,将原来的两班掘进一班喷浆改为“班掘—班喷—班锚”新工艺,提高了岩巷单进水平,进尺不断刷新。矿物供公司单体支架班18名职工都制定了5年个人发展规划,有2人参加大专函授学习,6人拿到了中专文凭,14人获两个以上工种操作证书,在集团公司举办的技术比武大赛中勇夺单体维修工种第一名。去年,被集团公司表彰为“文明示范点”。注重发挥_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员示范岗”竞赛,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法,每季进行一次考评,使广大党员自觉做到“五个示范”,即在学习上示范、爱岗敬业上示范、遵章守纪上示范、恪守道德上示范、联系群众上示范,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优秀党员、洗选厂班长郭恒祥和职工一起,坚持向书本学、向生产过程学、向事故学,由他牵头的技术攻关项目“洗煤工艺改造”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去年8月份,光荣地出席了全中国优秀班长表彰会。
三、突出团队学习,开发人力资源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最大的资本是职工。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增智、协调、扩散三个方面下功夫,着力人力资源的开发,营造了团队学习的风气。
建立人才快速成长机制。一是对新入矿的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导师培养制”。矿组织部门按他们所学专业和培养方向,安排高、中层管理人员与他们建立固定的导师培养关系,双方签订《导师培养制目标责任书》,矿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年终进行一次总结,对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建立了一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二是借助高等院校力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矿在97年与徐州师范大学联合开办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49名35岁以下的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不出矿门取得了大专文凭。去年又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办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专班,有60名职工通过成人高考被录取。三是强化“兵头将尾”的培训。与江苏省工贸学校合作,开办了采掘和机电两个专业中专班,77名一线班长顺利毕业,改善了班长的文化结构,提高了班长的技能水平。为切实解决全体干部的学习动力问题,我矿提出机关科室年龄在45岁以下的干部2005年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目前,全矿干部有92人参加大专以上学历学习。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十二篇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东西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一、辖区基本情况
东西社区位于大江区西侧,面积约平方公里,辖金农、金溪两个居委会,居民3016户、10166人(其中:常驻人口2061户、7419人,流动人口955户、2747人)。社区党委直属1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党员共有126人。辖区内有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物勘院、贵阳朝晖滤清有限公司、贵阳电线厂、大有风机厂等31家公共户单位。
二、居政分离 充分自治
社区围绕把居委会建设成为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工作目标,按照“居政分离、社区指导、居民自治”的工作思路,通过进一步明确居委会自治职责,健全居委会日常运行机制,范文写作理顺居委会与社区的关系,确保居委会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把居委会建设成为居民共同生活、安居乐业、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
回归自治 购买服务
社区紧紧围绕建立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目标,实行“一社多居”的模式,剥离居委会的行政职能,居民原在居委会办理的出具证明等相关事项也由社区承担,真正使得居委会成为在社区的指导下、按照有关法律依法自治的群众性组织。对于社区需要居委会协助完成的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兑现工作经费,实现“费随事转”、“养事不养人”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十三篇
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部署会后,xx司法局科学谋划,脚踏实地,积极作为,全力打拼,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向前迈进。工作中注重“统一”、“快捷”、“整合”、“一线”、“项目”、“考核”等措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探索,激发潜能,争当全县、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排头兵,为助推渑池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一、工作成效
(一)、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调解运行机制趋于健全。目前,我县已经在管理指导、协调联动、动态预测、绩效考核等层面,建立了奖惩整合机制、衔接联动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成立xx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衔接联动的意见》,深化了机制效能,提高了运作水平,基本形成了具有渑池特色的调解工作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点多面广、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坚持“能调尽调、以调促和”的原则,广泛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开展人民调解质量年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保障了调处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落实,提高了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率。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四调对接”机制,不断提高人民调公信力,推进调解协议无障碍执行进程。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月通报制度,对全县每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选登典型案例,通报情况、交流经验、推广典型。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156件,调解成功150件,成功率98%,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同时,充分发挥律师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优势,深化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处理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根据县委政府安排,每天及时安排律师参加县领导大接访活动。有效发挥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职能作用,指导公证员切实履行好现场监督、证据保全等职责,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为更好地实施法律援助“民心工程”,推出法律援助便民措施,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做好法律援助接待咨询工作,简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方便群众异地申请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主动接受受援人和社会监督,确保“应援尽援”,今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余件。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宪法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有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出台了2011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点,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对重点的刑释解教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管控,有效防止了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基本做到了不流于形式、不留死角、不漏管、不失控。根据中央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启用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软件,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人员基本信息进行核查,录入了管理软件,实现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日常化。开通了安置帮教信息“飞信”业务,及时将信息发送到乡镇安置帮教管理人员。落实安置政策,加强日常管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特别是对“三无”、“三假”及去向不明、人户分离人员进行了重点排查,摸清了底数,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强化帮教措施。组织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大走访”活动,防止和减少了重新犯罪的发生。今年以来,接受刑满释放人员37人,无一人脱管漏管,无一人重新犯罪。
(三)、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
始终坚持依法、循规、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根据“依法规范、积极稳妥”的原则,努力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一是创新组织管理形式。县里设立xx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局里设立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在司法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站。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二是创新衔接管理方法。出台《xx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矫正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矫正适用对象、主要任务、职责分工、工作衔接、工作制度等,要求矫正对象当面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发放《社区矫正宣告书》、《社区矫正对象须知》,选配好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指定矫正工作人员;分别与矫正对象、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签订《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和《社区矫正监督协议书》,做到工作环环相扣,逐一落实。三是创新分类教育模式。要求定期组织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外,依据矫正对象所犯罪行的类别不同,由县组织,分别开展教育矫正工作,既增强针对性,又防止“交叉感染”。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方法,丰富集中矫正形式,提高教育效果。四是创新监督管理方式。采取红、黄、绿三分管理法,将不服从管教、有重新犯罪倾向的定为“红”色管理,明确专人跟踪管控,一旦出现规定情形的,及时收监执行;将能够定期汇报思想、定期参加公益劳动、自觉服从矫正的对象列为“黄”色管理,落实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负责矫正、监控;将经济类犯罪或年龄较大的矫正对象列为“绿”色管理,即常态管理,矫正期间未出现任何问题,矫正期满后,经考核鉴定终止矫正。同时尝试建立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出台了《xx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方案》。
(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贯穿于争先创优始终,最大限度地提升法律保障的社会知晓率
我局始终把队伍建设当作工作的头等大事抓,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学习强警,以活动促作风转变,提高了干警素质,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强化制度管队伍。把队伍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制定了《目标管理考评细则》、《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干警行为规范》、《干警请销假制度》、《关于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等制定,克服了管理上的“空位”;二是强化学习管队伍。严格坚持“星期二”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个人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强化队伍业务学习,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坚持政治学习常抓不懈,把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以案释法相结合,不断提升从业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三是是强化监督管队伍。聘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行风监督员,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设立投诉电话和信箱,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在电视上进行公开承诺,接受舆论监督。通过各种形式的监督,有效规范队伍的言行,提高了队伍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精心作出安排部署
(二)、围绕“六个着力”,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是着力“统一”的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统一思想是前提。局班子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和部、厅、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领会和把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要义,把班子成员的思想统一到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上来。分层召开全系统人员会议,把全县司法行政系统人员的行动统一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上来,把握创新领域,聚焦工作重点。同时,主动对接相关成员单位,互相学习,畅通衔接环节,构建联动机制,同唱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一台戏。
三是着力“整合”的合力优势。社会管理创新涉及面广,牵动的部门多,必须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机制。从内部管理体制为切入点,在成立专门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的基础上,整合调配局机关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在现有科室人员岗位不变的基础上,一是成立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二是成立了法制宣传工作岗、法律服务工作岗、法治保障工作岗和创新保障工作岗。“一办四岗”有利于工作的统一安排和统一保障,形成强大合力,便于工作推进。
四是着力“一线”的工作方法。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根据行业特点和实际,深入一线不断在重点难点上求突破、创新路、出经验。我们推出以提高效能为目标的“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工作在一线推进,问题在一线解决,方法在一线创新,经验在一线总结,及时解决创新难题,有效推进工作。局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到基层司法所和项目联系点每月不少于一周的时间,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五是着力“项目”的管理机制。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前无古人借鉴之处,我们以项目管理的要求,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压力传递制,积极探索,坚韧不拔,扎实推进。我们做到一个项目一个部门一套班子一系列措施,采取定部门、定人员、定任务、定进度,一着不让,扎实有效地推进。
六是着力“考核”的工作举措。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项目、人员、措施等全面到位,必须加大推进考核的力度。一是局机关从有限的经费中每月拿出部分资金进行奖惩考核。二是科室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不力,没有完成项目书规定的项目,年底科室负责人和本科室人员不得参与评先评优。三是创新办加大督查考核的力度,做到每月一督查每季一考核,半年一点评,形成督查与考核两者合力的推进机制。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建立建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充分发挥党委在社会管理格局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合理配置党政部门社会管理职责权限,切实解决各自为战、多头管理、资源分散、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的问题.
二是深化对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要培育和发展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扩大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的社会空间,形成政府与其他社会管理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提高社会自治与自我服务能力,努力降低社会管理的行政成本和总成本。
三是增加更多财力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落实到重大公益性项目上,把政策资金更多更好向边远地区倾斜,把更多温暖和实惠送给困难群众,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
四是切实解决基层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待遇。当前我局从局机关基层司法所,人员和经费严重匮乏,影响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成了制约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瓶颈。队伍素质也亟待提升,要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以适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际需要。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把落实“社会管理创新”与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着眼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稳定,着力解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注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努力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推出一批在全县有影响的创新成果、特色亮点和精品项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化管理创新,在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确保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各项部署和任务要求落到实处,为建设富裕、秀美、和谐新渑池做出贡献。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十四篇
我区现有5所学校、7所幼儿园设置了食堂,5150余名学生在学校用餐。学校食堂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形象。为加强我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20xx年5月-12月,在辖区学校、幼儿园食堂推行“六T”管理法,学校及幼儿园食堂覆盖面为100%。通过“六T”管理,倡导食堂和餐饮店员工从小事做起,做好每件事情,让每位员工都养成“六T”的习惯。提高我区学校、幼儿园食堂和餐饮店整体的卫生状况和管理水平。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我区成立了餐饮“六T”管理现场管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区食药局局长尹亮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区教育局副局长叶成国和区食药局副局长聂素梅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食药局,具体负责餐饮“六T”管理创建工作。
领导小组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工作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研究创建工作推进方法和实施措施,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制订方案,认真实施
根据“六T”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本着提高我区学校、幼儿园食堂整体的卫生状况和管理水平,我区制订了《龙子湖区推行餐饮“六T”管理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时间节点,落实了相关措施,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六T”管理不仅是要落实一种科学长效的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一种创新的管理理念。现场管理规范的核心是科学处理现场的人、物品、场地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而员工是创建“六T”的主体,为此我们于20xx年6月26日,我们召开了“推行餐饮‘六T’管理启动会和培训会,首先让学校领导和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动员工一起行动,知道了创建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要全面提升食堂的安全、卫生、品质、效率、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学校食堂的各项管理要求变成员工的创造性成果和良好的习惯,通过宣传,不仅让广大员工增强了意识,同时大家的理念更新了,为创建“六T”食堂现场管理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2、组织学习,明确要求
“六T”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方法。我们认真组织领导员工的业务学习,通过学习,员工知道了六个天天的内容是什么,同时清楚地知道要实施“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等六个方面,必须按顺序进行,不能颠倒,不能取消,不能停顿,天天做,螺旋向上,不断提升而没有终止。“六T”知识的学习,为创建工作打下了专业基础。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十五篇
一、20xx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上半年直销事业部经营指标良好。
在20xx年上半年,创新业务管理部仍以事业部的模式经营,并在经营结果、专业化建设、大项目拓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边际成本率,基本达成经营目标要求;二是进一步强化管理职能,加强费用管控;三是大项目及重点客户签单超额完成任务;四是在创新方向探索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直销事业部前期在市场上的探索为创新业务管理部今后的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二)创新机制初见雏形,开启创新工作新局面。
(三)多个重点项目取得进展与突破,通过实践为公司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而不懈努力。
创新业务管理部坚持以创新谋求突破,伴随着创新工作机制建设,同时充分关注及拓展重点项目,包括全国僧伽住院健康险、WWF生态保险项目等多个项目在今年相继取得了进展与突破。生态保险项目方面:公司内部方面,经过前期完成生态保险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董事会、股东会审议,今年公司正式成立生态保险项目组,随后项目组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与各部门的配合下,完成了与WWF合作备忘录签订,拟定了与WWF联席项目组项目管理章程,注册上报了《生态保护区巡护人员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及其附加险种。对外方面,项目组组织参加了地球一小时、99公益日、洞庭湖观鸟节等三次全国性重要活动,并与合作公关公司蓝色光标进行项目联动宣传策划。生态保险项目组全年共组织召开7次项目组工作会议、两次WWF联席会议、两次公关公司宣传会议。12月底我司还将与WWF、保险行业协会、林业草原局共同参与协办“融益绿色金融公益论坛”,这更将充分展示我公司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勇于担当的形象,通过积极组织参与各项活动,在与政策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国际公益组织、公关媒体的接洽中,该项目获得各界的充分赞许与支持,项目组也将更加坚定信念,为公司有朝一日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而继续努力。
全国僧伽大病项目方面:自20xx年中标以来,在各部门和分公司的支持下,项目组积极推进,相继拜访了西藏自治区民宗委、西藏自治区佛教协会,对拉萨市内布达拉宫、大昭寺、堆龙乃琼镇达扎寺等多家寺庙进行了拜访和项目推广,并与僧伽基金会共同对西藏分公司员工进行了项目培训。目前项目已完成首批人员保单出单,产生保费收入元。西藏佛协和民宗委相关领导对珠峰保险“公益+保险”的创新探索表示赞许,同时也肯定了珠峰保险作为西藏人民自己的保险公司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举动。
(五)微客渠道工作持续推进,结合现有微客系统进行开发。
20xx年微客项目组归属创新业务部管理,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微客产品开发方面,截至20xx年6月,微客平台已上线保险产品7大类,15小类,满足20xx年上半年用户需求。微客系统建设方面,负责移动端业务流程优化、用户体验优化等,20xx年实现部分计划开发并得到用户认可。按照领导指示,按季度制定会员、机构营销方案,其中二季度拉动同期保费增长20%。三季度修订基本法,向总裁室汇报微客“一套系统,两个主体”转型方案。营销活动方面20xx年举办年度精英会员大会,会议期间主要负责会议文件撰写、会议日程安排等,与地接分公司做好对接工作,确保了会议的顺利召开。制定“四季度全员微客活动”奖励方案,组织培训、落地实施,全司注册率60%以上。完成本年度微客公众号运营内容撰写,培养用户黏度,提高用户活跃度;发布文章获得平台10%粉丝的关注及转发。20xx年成功举办六期微客线上小课堂专栏,负责文章内容撰写及解答,受到广大会员的认可。系统切换方面:完成微客切换第三方系统,所涉及条线人员变动、新系统切换开发、处理原系统遗留业务及费用、新人内部培训等工作皆顺利完成。
二、当前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
创新业务管理部经过半年的运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在运营机制和项目拓展方面仍面临很艰巨的任务与挑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传统思维难以摒除,机构创新仍需理顺。缺少与机构沟通交流的机会,难以从当前市场中挖掘机遇和人才。缺少对机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在项目拓展中应提炼市场需求,利用创新产品和渠道上下游关系的整合进一步挖掘市场创新潜力,围绕客户打造以产品为中心的保险服务。
(三)重客保费任务较艰巨,发展模式仍需建立。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十六篇
我市开展社区建设10年来,已建成社区240个,其中:三区110个,四县130个,基本实现了市区、县城、乡镇人口集中区域居民的社区化管理。社区已成为我市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载体,在开展居民自治,保障居民民主权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各种新问题不断出现,基层社会管理的难度空前增大,我们只有不断创新社区社会管理服务观念和制度,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不断优化社区组织结构实现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全覆盖。要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建工作,实现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全覆盖。
2、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委员会。调整充实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委员会设置,建立有效承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等各类下属的委员会,切实增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和协助乡镇(街道)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3、选好社区各级管理服务负责人。选齐配强社区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推动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新格局。
4、健全社区工作专业服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建立社区服务站(或称社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等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社区的行政性事务和专业化帮助居民的工作。
二、不断完善居民自治体系不断健全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居民自治章程、居规民约、居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财务管理制度等。创新公开形式,畅通干群之间的沟通渠道。
2、严格依法搞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通过选举,凝聚民心,形成社区归属感和参与感,选出居民满意的干部;强化对新任社区干部的培训提升,增强其依法开展居民自治、带领群众致富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乡镇(街道)干部联系社区制度,增强联系干部对社区工作的指导,防止社区干部违反法规民意独断专行;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规范社区干部行为和工作作风,培育廉洁为民的社区“两委”班子;落实并适当提高社区干部报酬及办公经费,确保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有钱开展;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增大从优秀社区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的比例。
4、充分发挥居民监督委员会的功能。通过去年底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我市已全面建立了村(居)民监督委员会,并逐步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接下来,重点是落实好制度,发挥好监委会的监督作用,保证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监委会“三权制衡”,良性互动;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5、坚决遏止和扭转社区行政化倾向。根据社区的性质定位,梳理社区服务内容,分离出不属于社区业务范围的工作项目,让社区回归到以开展居民自治为主要工作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社区自治组织才有的精力放到加强社区管理,更好服务居民上来。
三、大力整合社区管理服务资源推进共驻共建。广泛开展社区同驻社区企业、单位、协会等的共驻共建活动,寻求驻区企业、单位、协会等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发挥其工作优势和资源优势,提供资金、智力和人力帮助,促进社区建设发展。
2、健全志愿者队伍。整合社区志愿者队伍,建立符合社区居民需要、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人数力争达到居民总数的10%,并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环境。
3、充分发挥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居民是社区建设的主体,既要保证社区居民享有社区服务,更要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可通过各种群众组织、兴趣小组、坝坝会、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寓教于乐,形成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的良好局面。
4、引进社区社会工作专业机构。针对社区特殊群体(如流动人口、残疾人、老年人)等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引进人员、资金、项目等,用专业方法改善社区服务,努力使公共产品和服务惠及每个社区居民。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十七篇
一、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激发社会活力
1、制定出台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切实贯彻落实《中江县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县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德阳市社会管理创新“596”工程。
2、全力推进乡镇“三中心”(即产业引导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群众工作中心)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取消对城乡社区的经济考核指标。
4、制订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登记管理实施办法;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扶持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经济类、科技类、公共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社会组织评估体系;加强社会组织的建党和党建工作,党组织覆盖率100%。
5、发展社工和志愿者队伍,在养老助残、精神病人护理、未成年人保护、环境保护、社区安全防范、体育活动指导、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等方面培养和引进社工,对派驻志愿者实行源头化管理,明确其服务岗位。
6、积极推行社工等级制,对社工队伍实行定期培训,考核考评,登记评定,做到持证上岗、以岗定薪。
二、建立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机制,促进社会和谐
2、高度重视群众信访接待工作,建立信访群众联动接待机制,加强群众工作,推进信访系统平台建设。
3、健全党员干部接访、下访、走访制度,倾听群众声音,处理群众意见。
4、支持、配合完善人力资源社保部门、工会组织、企业代表组织共同参与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
5、支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在建筑、交通、水利施工等特殊行业以及已经发生严重拖欠工资行为的企业,建立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确保无拖欠民工工资等事件发生。
6、支持、配合职能部门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逐步提高法律援助标准。
7、推进“大调解”平台建设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设,加强“三调联动”,建立面向群众、扎根基层、覆盖各行业的调解员队伍,健全行业性、专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规范调解行为,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无违法调解案例发生,投诉率为零。
8、落实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支持、配合职能部门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平台建设,建设综合信息库、风险分析模型库,重大项目严格实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率达100%。
三、着力推动城乡社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1、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德委发[2011]12号),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保障社区工作人员待遇。
2、加强城乡社区“三委一站”(党组织、自治组织、监督组织、综合服务站)建设,实施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双百工程”。年底前,完成30%的村(社区)规范化建设。
3、回归城乡社区自治功能,建立政府代办事项社区准入机制,落实“费随事转”、“以奖代补”政策。
4、加强民主管理,落实城乡社区村务公开、社务公开制度,社区重大事项经监委会或议事机构审议,保障群众参与和监督有关集体事务。
四、加强对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体现人文关怀
1、建立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放开户籍迁移政策,取消城镇落户限制条件,吸引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到城镇落户。
2、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落实县、乡镇、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力量和相关工作经费,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全覆盖,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率达90%以上,境外人员住宿登记数据采集率达到100%。
3、落实国家对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土地的处置政策,建立与之配套的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新机制,逐步消除城乡居民福利保障差别,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逐步建立涉及闲散青少年、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流浪乞讨青少年、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帮扶工作志愿者服务站、留守学生之家、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心和“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实施未成年人轻微违法犯罪记录封存、注销制度。
5、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必接必送”衔接制度,建立发展社区矫正司法警察队伍,GPS定位管理系统对矫正对象覆盖率达100%。
6、依托当地精神卫生机构逐步建立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专区或增设安康病区;在重点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设立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康复站(点)或心理卫生干预室,完善重性精神病人治疗和管控机制,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7、对艾滋病人、传染病和吞食异物违法犯罪嫌疑人先医治,后惩治,严格管控;家庭困难的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
8、推进“无毒害市”创建工作,实施“物质成瘾者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点建设。
9、依法查处“非法入境、非法居住、非法就业”行为,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五、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服务管理,满足发展需要
1、加大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规范亮照经营工作力度。城区无照经营率控制在5%以内,乡镇及农村无照经营率控制在8%以内。
2、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确保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100%建立党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建设。
3、加强个私协会组织建设,实现对信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新办个体工商户诚信守法教育培训达100%。
4、加强对非公有制组织“一会三站”(职工书屋、妇女之家、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积极推进“一会三站”进社区、进农村、进商场(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学校、进景区,实现消费者协会分会、消费者投诉站、“12315”联络站、行政调解站建成率达100%。
5、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环保、卫生、劳动保护等责任制度,指导监督建立内部治安保卫机构,组织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十八篇
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部署会后,渑池县司法局科学谋划,脚踏实地,积极作为,全力打拼,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向前迈进。工作中注重“统一”、“快捷”、“整合”、“一线”、“项目”、“考核”等措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探索,激发潜能,争当全县、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排头兵,为助推渑池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一)、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调解运行机制趋于健全。目前,我县已经在管理指导、协调联动、动态预测、绩效考核等层面,建立了奖惩整合机制、衔接联动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成立渑池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衔接联动的意见),深化了机制效能,提高了运作水平,基本形成了具有渑池特色的调解工作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点多面广、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坚持“能调尽调、以调促和”的原则,广泛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开展人民调解质量年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保障了调处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落实,提高了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率。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四调对接”机制,不断提高人民调公信力,推进调解协议无障碍执行进程。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月通报制度,对全县每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选登典型案例,通报情况、交流经验、推广典型。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156件,调解成功150件,成功率98%,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同时,充分发挥律师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优势,深化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处理信访问题和群众事件,根据县委政府安排,每天及时安排律师参加县领导大接访活动。有效发挥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职能作用,指导公证员切实履行好现场监督、证据保全等职责,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为更好地实施法律援助“民心工程”,推出法律援助便民措施,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做好法律援助接待咨询工作,简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方便群众异地申请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主动接受受援人和社会监督,确保“应援尽援”,今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余件。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宪法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有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出台了XX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点,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对重点的刑释解教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管控,有效防止了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基本做到了不流于形式、不留死角、不漏管、不失控。根据中央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启用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软件,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人员基本信息进行核查,录入了管理软件,实现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日常化。开通了安置帮教信息“飞信”业务,及时将信息发送到乡镇安置帮教管理人员。落实安置政策,加强日常管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特别是对“三无”、“三假”及去向不明、人户分离人员进行了重点排查,摸清了底数,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强化帮教措施。组织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大走访”活动,防止和减少了重新犯罪的发生。今年以来,接受刑满释放人员37人,无一人脱管漏管,无一人重新犯罪。
(三)、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
始终坚持依法、循规、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根据“依法规范、积极稳妥”的原则,努力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一是创新组织管理形式。县里设立渑池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局里设立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在司法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站。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二是创新衔接管理方法。出台(渑池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矫正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矫正适用对象、主要任务、职责分工、工作衔接、工作制度等,要求矫正对象当面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发放(社区矫正宣告书)、(社区矫正对象须知),选配好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指定矫正工作人员;分别与矫正对象、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签订(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和(社区矫正监督协议书),做到工作环环相扣,逐一落实。三是创新分类教育模式。要求定期组织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外,依据矫正对象所犯罪行的类别不同,由县组织,分别开展教育矫正工作,既增强针对性,又防止“交叉感染”。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方法,丰富集中矫正形式,提高教育效果。四是创新监督管理方式。采取红、黄、绿三分管理法,将不服从管教、有重新犯罪倾向的定为“红”色管理,明确专人跟踪管控,一旦出现规定情形的,及时收监执行;将能够定期汇报思想、定期参加公益劳动、自觉服从矫正的对象列为“黄”色管理,落实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负责矫正、监控;将经济类犯罪或年龄较大的矫正对象列为“绿”色管理,即常态管理,矫正期间未出现任何问题,矫正期满后,经考核鉴定终止矫正。同时尝试建立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出台了(渑池县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方案)。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十九篇
我区现有5所学校、7所幼儿园设置了食堂,5150余名学生在学校用餐。学校食堂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形象。为加强我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xx年5月12月,在辖区学校、幼儿园食堂推行“六T”管理法,学校及幼儿园食堂覆盖面为100%。通过“六T”管理,倡导食堂和餐饮店员工从小事做起,做好每件事情,让每位员工都养成“六T”的习惯。提高我区学校、幼儿园食堂和餐饮店整体的卫生状况和管理水平。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我区成立了餐饮“六T”管理现场管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区食药局局长尹亮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区教育局副局长叶成国和区食药局副局长聂素梅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食药局,具体负责餐饮“六T”管理创建工作。
领导小组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工作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研究创建工作推进方法和实施措施,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制订方案,认真实施
根据“六T”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本着提高我区学校、幼儿园食堂整体的卫生状况和管理水平,我区制订了《龙子湖区推行餐饮“六T”管理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时间节点,落实了相关措施,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六T”管理不仅是要落实一种科学长效的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一种创新的管理理念。现场管理规范的核心是科学处理现场的人、物品、场地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而员工是创建“六T”的主体,为此我们于xx年6月26日,我们召开了“推行餐饮‘六T’管理启动会和培训会,首先让学校领导和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动员工一起行动,知道了创建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要全面提升食堂的安全、卫生、品质、效率、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学校食堂的各项管理要求变成员工的创造性成果和良好的习惯,通过宣传,不仅让广大员工增强了意识,同时大家的理念更新了,为创建“六T”食堂现场管理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2、组织学习,明确要求
“六T”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方法。我们认真组织领导员工的业务学习,通过学习,员工知道了六个天天的内容是什么,同时清楚地知道要实施“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等六个方面,必须按顺序进行,不能颠倒,不能取消,不能停顿,天天做,螺旋向上,不断提升而没有终止。“六T”知识的学习,为创建工作打下了专业基础。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二十篇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生存于世,并得到持续发展。我们银行业一样,不创新意味着银行墨守成规,死水一潭,它被市场无情淘汰是指日可待,这不以人的意识而转移。当前,我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国银行业之间的较量中,创新者生存发展,守旧者淘汰死亡。一个优秀的银行应该始终怀着一种开放、学习的心态,必须破旧立新。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多数银行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从产业框架,组织体系,产品特点,营销模式等方面全面创新,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以求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银行如何创新管理,浅论自己的一些观点:
如果说传统管理手段是强调做事,强调银行经营战略战术的执行,那么在新经济时代银行的管理更强调的是做人,因为尊重和发挥个人的价值,最大限度的激发个人潜力,鼓励创新,宽容失误,是银行创新中的重要思想。现代管理需要强有力的科学手段做支撑,为把银行管理业务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银行应当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另外还要重视新一代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要投入必要的资金建设先进的VIP系统,其包括销售、服务、物流、财务、生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会计等系统,还要建设办公自动化OA系统,实现电子化办公等等。
(一)加强金融知识服务理念的树立和传播。
银行要充分认识推进、实施知识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知识服务的主导地位,使知识成为我国银行面对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要积极向社会公众传播金融知识服务理念,采取广告宣传、新闻媒介、专题公关等形式,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激发客户对金融知识服务的认同感和信赖感。
(二)开发人力资源,建立人力资本报酬机制。
人才是银行最重要的资源。银行应更加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确定开发策略和重点,关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确保人力资源作为我国银行当前和未来最重要的竞争优势。
1、人员聘用:建立知识就是财富的收入分配管理体制,试行“少而精”、“高薪吸引人才”的人员聘用战略,完善人力资本内在效应机制,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
2、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对员工系统的教育和岗位培训,积极创造人力资本增量,为银行持续不断的创新提供潜能。
3、人才配置:银行人才配置应逐步市场化。根据银行需求直接向市场寻求优秀人才。要鼓励员工与银行双向选择,按岗定酬。通过推进金融知识服务,建立银行内部人才资本协调机制,一些内源动力不足的岗位将被撤除,重叠的中间管理层次将被信息技术替代,使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幅度扩大。
4、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以精神激励为核心的人力资本管理途径。一种协调而生机勃勃的企业文化不但能够吸引、保留人才,而且能在工作中更为有效发挥人才的潜力。知识服务以人为本的核心和特有的运作原则、价值取向,极大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化和发展,鼓励员工在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发挥团队精神并实现自我价值,提高整体创新能力。
(三)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充分应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为知识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和保障。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二十一篇
xx乡地处城郊结合部,与广汉城北新区规划发展区域相交,结合发展形势和xx实际,乡党委、政府确定了推进北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主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分步实施推行,一方面对统征统转的村,以安置小区为单位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努力推进村向社区转变,村民向居民转变。另一方面,在未涉及征地的村社开展以林盘院落风貌治理为代表的传统院落治理改造工程,改善传统农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一、村转社区工作
20xx年年底,桅杆村最先在全乡实现了统征统转,20xx年年底,炳灵村完成统征统转,经市政府批准,桅杆村、炳灵村率先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近年来,乡党委在推进传统农民向城市居民过渡、农村村民委员会向现代社区管理过渡中,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积极探索适合xx乡情实际的统建、自建小区管理运行模式,努力在“五个强化”(即:强化队伍建设、强化制度建设、强化就业培训、强化社区活动、强化公益设施)上下功夫,完善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困难救助、文化教育、安全稳定等社区公共服务,推动社区党建,力争党建工作有新成绩。
(一)完善制度,转变观念,推进社区基层党建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我乡一方面不断完善社区建设管理制度和机构,推进社区规范化管理,一方面积极转变和提升社区干部、党员思想意识和服务水平,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桅杆、炳灵社区均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明确的居民代表议事制度及民主理财小组,在议事决策程序和社区财务和集体财产管理上正逐步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提升社区干部服务民众的能力,我乡通过定期开展基层干部素质培训、利用社区远程教育资源等方式组织基层干部参加培训和学习;为促进社区干部思想转型,我们多次组织炳灵、桅杆社区两委班子开展社区建设及管理的知识学习,并积极到雒城镇各社区、新丰镇征地农转非社区进行了“取经”,直观地让社区干部感受到管理的多面性,提高了社区干部对社区规范化建设的认识,为社区今后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打下基础。
(二)倡导居民自制,居民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同时,我们注重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社区居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目前,社区在按要求做好社区党务公开和事务公开的同时,定期开展社区居民议事会,通报近期社区工作开展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每逢重大事项召开社区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让居民参与进来,实现社区的民主管理。在管理上,我们把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原村社干部和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愿为群众服务的党员群众作为社区干部和居民小组长的候选人,由群众投票选举出来,同时,社区将按照楼栋、楼宇划分新的居民小组,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实现社区规范化管理。
(三)加快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四)整合社区资源,推进社区服务工作上台阶
1.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完善社区居民就业服务工作
桅杆、炳灵村在实现统征统转后,劳动人口比列达到65%左右。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及我乡农转非人员在劳动技能、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城市劳动力之间的差距,我乡在办理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的同时,乡劳动保障所积极与市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开展针对失地农民的各类劳动技能培训,使得社区居民能有一技之长,解决就业问题。20xx年,我乡先后在乡政府、桅杆、炳灵社区组织举办了多期劳动技能培训会,包括缝纫、车工、焊工等多个工种,并对劳动者如何创业进行相关指导,累计培训800余人次。通过此类培训班的开展,提高了失地农民从事相关行业的专业技能,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强有力的创业平台。
为更好对社区劳动资源进行统计归档,我乡建立了农村人才资源库,对每期参加技能培训的人员进行登记。同时,积极与市相关部门联系,及时接收反馈的省内外招工用工就业信息,并组织有就业意向的人员参加招聘会,确保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
2.推进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保障社区居民生活安全
针对社区在统征统转后建立,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为切实加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乡首先在社区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主任为主的社区治安稳定领导小组,强化职责,分工协作;二是在社区组建了治安巡逻队、联防队,将本辖区内的退伍军人等有机力量有序的整合起来,实行24小时轮值、轮巡;三是逐步建立起群防群治工作体系和社区隐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室,加强社区调解人员的配置,合法、合情妥善处理好社区内的各类矛盾纠纷。四是并定期在社区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并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维护好社区稳定。
3.开展基层文娱活动,繁荣社区文化生活
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第二十二篇
自20xx年金通煤矿归属华电蒙能公司以来,金通煤矿机电部主要以加强机电基础管理为核心,以完善制度为保障,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依靠,不断加大机电设备更新升级改造力度,提高了煤矿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了煤矿机电运输管理的质量,实现了机电设备的高效、合理和经济运行,为华电蒙能公司的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归属华电以来,金通公司管理水平走向正规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完善制度,创新管理
金通煤矿在归属华电集团期间是我矿快速健康发展的2年,也是煤矿机电管理迈入制度化和规范化良性循环发展的2年。各级各单位从强化机电管理制度入手,做到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考核,实现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推动了我矿机电管理迈上新台阶,实现机电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并注重落实“五个到位”(安全措施要到位;现场管理要到位;干部跟班带班要到位;监督检查要到位;责任追究要到位),有力保障了金通煤矿的安全生产,及时把隐患消除在萌芽过程中,创新了管理,走出了一条机电管理的新路子。
(二)加大投入,完善装备,全面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归属华电以来,各单位不断加大投入,完成了一批大型固定设备安装,更换淘汰了一大批国家明令禁止的机电设备。据统计,从20xx年至今,集团公司淘汰了原51106工作面采煤设备和无法修复、超出使用年限的开关设备等;20xx年集团公司准备投入5千万元资金,购置一套大功率采煤设备在51109工作面使用。提高了金通煤矿的生产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归属华电后解决了长期以来井下存在“无煤安设备及禁止使用落后淘汰设备及材料”的问题,基本完成了禁用设备的淘汰工作,提高了机电安全运行水平。通过加大投入,金通煤矿机电设备运转更加可靠,安全保护装置更趋完善,供电系统更加稳定可靠,大型设备故障率大幅降低,为矿井的安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严格标准,规范管理
归属华电以来,我矿走上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子化安全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筑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通过近年来的实践,为今后创优上档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华电蒙能公司根据煤矿安全生产不同时期的特点,针对机电运输管理关键环节开展了多项检查活动。一是组织了以电气设备防爆及完善井下供用电设施安全保护装置为重点的供电系统专项检查,加强了电气设备、采掘工作面的电气设备防爆管理,完善了井下供用电设施的安全保护装置,强化了井下供电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促进了机电技术管理规范化,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大型设备的安全运行。有效的排查和治理了矿井机电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了关键环节主要设备的安全运行,为机电工作安全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科学规划,分布实施,稳步推进矿井自动化项目建设
(五)注重培训,提升素质
归属华电蒙能公司以来,我矿安全培训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强制培训、分级管理、统一标准、考核发证。同时狠抓了一、二线职工的全员培训,参学率达100%,持证率达100%。通过实施强制培训、持证上岗等措施,提高了干部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和安全自律意识,规范了职工作业行为,为安全生产的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为金通煤炭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机电管理难度加大。我矿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工作还存有漏洞。如: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部分职工安全思想淡薄,处理安全隐患的经验不足;有的干部作风虚浮等;所有秩序均制约着矿井的安全发展,有待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
二是机电人才匮乏。机电运输一线管理力量和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着影响和制约机电管理工作。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形势,坚定必胜信心,抓住机遇,战胜困难,下步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全面推动金通煤矿机电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