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资金
财政预算资金(精选十篇)
财政预算资金 篇1
绩效管理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之中, 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 绩效代表通过个人或集体主观的努力而产生的成绩或者成效, 从公共部门的角度来看, 绩效就是指工作人员自身付出了哪些努力, 做了哪些工作, 而大家从中获得了什么益处。绩效评估对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目的, 提高其对工作的责任感十分重要。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 进行绩效评估的时候, 管理者意识到了其局限性, 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了绩效管理。如果说绩效评价不足, 推动了绩效管理的形成, 那么企业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通过突出绩效观念、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便是绩效管理形成的直接动因。政府部门资金预算是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物质基础和具体操作对象。
绩效问题在政府资金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 一些西方国家的先进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 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改革十分有必要。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规律也表明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改革将会成为未来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发展的方向。改善我国政府资金预算管理低效率的状况, 必须要在深入分析资金预算绩效问题的基础上, 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 结合我国政府资金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 从政府部门预算管理的制度选择入手, 理解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以及在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中的适用性, 实现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我国政府部门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创新。
二、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回顾
对我国政府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提出建议, 就要了解我国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发展和改革历史, 特别是对在我国预算管理运行与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投入控制型预算管理模式要有理性认识。只有通过对原有预算管理制度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客观分析, 才能深入理解政府资金预算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才能做好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
我国政府资金预算管理的演进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1950年我国编制的第一个财政收支概算标志着新中国政府预算的诞生。这一时期, 我国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了投入控制型预算管理模式, 该模式以基数法预算为核心, 在很长一段时间发挥重要作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标志着我国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也为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改革拉开了帷幕。但是这一时期之初的政府资金预算管理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不同步, 甚至远远落后于整体的改革进程。直至1998年我国分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体制得以确立, 政府越来越意识到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必要性。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这段时期, 财政资金预算管理才真正成为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 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才有了相当程度的突破。我国投入控制型的资金预算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时期基数法预算的产物, 作为一种预算资金分配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 投入控制型资金预算管理模式具有强调资金预算控制和高度关注预算收入的鲜明特征。这些特征也决定了它在应用中的制度性缺陷, 成为了当前政府资金预算管理改革所面临的重要挑战。首先, 资金预算控制的异化导致预算投入与结果严重脱节。其次, 资金预算管理不够灵活, 执行效率低下, 导致预算资金供给时效与部门事权责任分离。最后, 资金预算审批难以达到合理确定资金预算规模、优化资金预算结构的目的。
综上所述, 投入控制型的资金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合当前经济形势下财政管理的需要了, 财政资金预算管理改革迫在眉睫。
三、OECD国家的财政资金预算管理改革
OECD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虽然各成员国的改革进度不同, 但是都是从以基数法为核心的投入控制型的预算管理向以产出和成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转型。分析和总结OECD国家改革的经验成果, 是推动我国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前提。
目前, 几乎所有OECD成员国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更高质量的预算执行结果、增加政府公共服务透明度和责任意识为目的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而且, 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 这项改革在发展中国家也逐渐受到更广泛的重视, 并以各种形式进行着改革尝试。OECD国家由于国家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相似性, 在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上表现出许多共同特征。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都是以市场化取向的政府改革为背景;都建立了基于产出和结果为导向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合理制定政府预算中长期绩效规划;都比较注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增加政府预算的透明度;都会有条件地放松对政府预算的投入控制, 为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也都会将权责发生制引入预算会计。OECD国家的财政管理改革除了具有以上相同特征, 还因为各种原因, 表现出各自的显著特点。一些国家完全以产出和结果为导向, 改革全面, 覆盖所有政府部门, 强调提供公共服务的执行部门的权责及预算, 并保持中央对预算的执行结果的有效控制。代表的国家有新西兰、英国、澳大利亚等。另一些国家虽未以产出和结果为基础编制预算, 但采用了渐进的、注重预算过程的、对绩效因素不同形式引入的改革模式。这些国家大多没有要求制定严格的绩效合约, 预算执行机构也有较多余地来定义他们自己的结果目标。典型的代表国家是美国、日本。
四、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政府部门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应该在必要的理论原则指导下开展, 否则将很难保证改革具备应有的逻辑性、科学性和适用性。根据公共财政理论, 在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政府部门资金预算管理实际的基础上, 我国政府部门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可阐述为以下几点:一是客观公平原则, 即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无论是绩效指标的选择、绩效信息的收集, 还是产出结果的核实, 都必须满足规划客观、数据真实可靠的要求;二是效果统筹原则, 集中体现为社会福利的持续改善, 这是政府资金预算的本质要求, 也是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改革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三是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原则, 即要求政府部门资金预算的绩效管理全过程保证公开透明的, 保证随时可以有效监督, 高效开展。这十分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资金预算管理的外部监督水平, 并有助于增强公共部门对预算项目管理的责任感;四是以民为本的原则, 究其根本, 政府部门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 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要令广大群众满意才是出发点和归宿。要将以民为本的绩效原则落到实处, 就要做到把公众满意度作为考核政府部门资金预算绩效的终极标准;五是SMART原则, 该原则是来源于企业绩效管理, 较好地汇总了绩效管理所有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其对政府部门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其中, S (Specific) 代表明确性, 即目标一定要明确, 不能模棱两可, M (Measurable) 代表衡量性, 衡量性是指事先制定的目标一定要有可衡量的方法, 不然就很难判断此目标的可行性如何 (Achicvable) 代表有效性, 即制定的目标是有效的, 可以接受并且完成的, R (Relevant) 代表实际性, 实际性是指所要达成的目标有实际意义, 所花费的资金要切实为大家服务, 增加公共的福利, T (Time-bound) 代表时限性, 所谓时限性就是指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段内可以把目标实现, 如果缺乏时限性会使绩效管理的不公平性增大, 难以实现其最初的目的。
五、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步骤
在分析和学习完西方国家的预算绩效管理后, 本文来介绍一下我国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应遵循的具体步骤。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绩效目标申报管理、绩效跟踪、绩效自评价及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其中, 绩效目标是被评价的对象在一定时间内预期能实现的效果或者产出, 是后期跟踪绩效的重要依据, 也是对绩效进行评价和自评价时十分关键的判断指标, 在绩效目标申报管理环节中, 我们有六个策略可以选择, 分别是:从规划中定位目标、关注目标特征、目标制定原则要求、准确表达绩效目标、科学认识目标逻辑结构、完整设计目标内容。绩效目标是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第一项, 也是预算绩效管理整个过程中的关键点, 必须要切实可行, 经得起反复推敲, 符合社会整体发展方向和社会规划, 并从其时间段、质量、效果等各个方面尽可能的定量化描述, 为后期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污水处理项目为例, 在制定和申报绩效目标时, 可以从投入目标、管理目标、产出目标以及效果目标几个方面入手, 不但保证污水处理项目的有效开展, 而且要实现环保和节约。
绩效跟踪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环节开展管理时要注意更加关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而不是对其进行监管, 密切关注工作实际执行过程中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 分析具体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要通过跟踪解决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即对申报的目标进行调整和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揭示, 这样可以调整预算, 使之切合实际, 避免资金不足或资金浪费, 并对管理进行干预, 使整个工作可以顺利展开, 以期实现最初制定的绩效目标。
绩效自评价及绩效评价环节是通过实现确定适当的评价标准, 采取合适的评价方法, 对实现绩效目标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工作以及达到的效果进行各方面的评价。这一环节既是绩效责任落实的核心, 又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既是结果应用的灵魂, 又是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助手。所以必须对此环节予以十分的重视, 实现绩效自评价及绩效评价发挥的作用。
最后, 结果应用是开展绩效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但也尤其重要。因为它是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阶段, 这一环节开展的情况直接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成败, 决定了绩效目标实现到何种程度, 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得到了什么样的产出, 公众满意度如何, 得到了怎样的公共福利, 所以结果应用的实施同样不容忽视。比如, 污水处理企业在绩效管理实施阶段, 首先要保证污水处理厂、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并力争到2015年达到国务院《“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规定的标准 (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70%;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以上等) 。
六、结语
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改革的目标, 应该是将传统投入控制型预算管理模式转变为绩效导向型的预算管理模式。本文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简单阐述, 并回顾了我国关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历程, 然后结合OEDC国家的财政资金预算管理改革, 指出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及主要步骤。对我国关于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初步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摘要: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体系中, 财政资金如何在收支过程中使有限资源实现最大的综合效益, 是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需求、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和财政保障之间矛盾以及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将财政效率与绩效管理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 聚焦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通过对分析和借鉴国外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经验, 指出目前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成就及问题, 进而提出建设和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预算,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1]谢贤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J].广东财政, 2009 (11) .
[2]李加兵、张红、王锦:行政机关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17) .
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措施论文 篇2
一、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能正确认识项目资金绩效管理
由于我国长期不存在完整的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很多单位只注重多跑项目,多要资金,对于项目立项,资金到位后如何管理,如何监督使用不重视,甚至认为绩效管理会干预到资金的分配与支出,是多余的。
(二)没有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
现阶段,很多单位都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由于借助社会中的审计评价机构费用过高,因此不能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完善的绩效评价,只能在个别项目开展绩效管理工作,造成绩效管理工作的片面性。
(三)绩效评价结果利用率低
现阶段由于我国没有完善的财政项目资金绩效管理体系,致使绩效管理标准不够清晰,也没有高素质的绩效管理人才,不能科学和有效的开展绩效管理工作,这导致了评价结果的偏差和公信度的缺乏。另外,由于绩效评价体系不建立或建立不完善,绩效评价结果的产生、上报、分析、执行等不能及时准确完成,使得绩效评价结果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欠缺法规制度基础
西方发达国家在财政项目资金预算方面已经有了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使财政资金预算能够有序规范地执行。而我国由于起步晚,还欠缺相应的法规制度基础为绩效管理工作护航,这就导致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难度加大。
二、做好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观念,加强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宣传教育
正确的观念是保证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发达的大环境下,越大的财政资金支出项目,越能引起公众的关注,这就要求其具有非常高的透明度。那么相关单位对于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透明度的高低,因此树立正确观念显得尤为重要。相关单位应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如网络、广播、电视、报纸、会议、文件,甚至通过专门的`学习座谈会等开展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宣传教育工作,使全员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观念,懂绩效管理,重绩效管理,提高绩效管理意识,能够合理地运用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机制,保证资金的利用达到最大的效果。
(二)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
(1)建立规范的绩效管理机构。建立规范的绩效管理机构是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再好的绩效管理制度都要特定的机构和人员来实施,实施机构的规范性决定了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因为绩效管理工作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这就要求相关单位成立一个规范而又权威的专门管理机构,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制定出适合该单位的绩效管理办法。
(2)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和工作制度。首先,建立规范的绩效管理机构基础上要深化建立完善的和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和工作制度,实现各项绩效管理工作有规可依。同时落实责任制度,明确项目单位和其他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到责任明确,配合协调。再次,要建立完善的报表制度,要求项目单位实时将工作进度与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上报,方便绩效评价、监督。最后,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预算管理监督制度,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防止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同时建立一套合理的奖惩制度,鼓励绩效管理人员敢找出问题,敢处理问题,确保项目资金的有效使用。
(3)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重视评价结果的利用。如果仅仅简单分析绩效评价结果,是不会产生有效的作用的。但是如果在得到并分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将其反馈到绩效管理工作中,用于指导工作的展开,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不但要注重对绩效管理结果数据进行管理,将其紧密地和全面预算结合起来,达到数据信息实时共享、结果心得随意交流的目的,更要创建完善的数据信息评价、分析、上报、反馈、执行体系,保证评价结果的实效性。首先,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评价结果反馈与整改机制、评价信息报告制度以及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的建立,从根本上提高评价结果的利用程度。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内部通报制度和奖惩机制的试用,对财政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良好的单位进行奖励表扬,对绩效不好的单位进行提醒、警告、处罚等处理,达到强有力的激励和监督的目的;其次,各企事业单位还要成立专门的绩效评价结果上报小组,将评价结果及时准确地上报给有关部门,确保问题的及时发现、反馈和解决。同时也为上级领导展开工作提供了信息依据,便于领导做出正确决策;第三,尽量使绩效评价结果透明化、公开化,让公众实时了解政府工作,提高社会公信度,强化管理权威;第四,加强绩效评价的配套建设,一方面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将专家库、中介机构库、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等各方面资源吸取整合,切实提高绩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绩效评价培训工作,对其相关问题和电脑操作等进行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三)不断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我国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要想步入科学、规范的正轨,国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迫在眉睫。第一,应尽快将绩效管理纳入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和政策中,并进行明确规定,将预算资金和绩效评价相挂钩,强调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求财政资金的预算、安排以及拨付工作,需有预算结果作为重要的,从而保证绩效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法律依据。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等相关法律的修订中,对各级政府绩效管理进行明确规定。再比如修订《预算法》及其他相关财政法规,对预算绩效管理有关要求进行规定,对部门绩效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如果时机合适,要尽快制定出台预算绩效管理单行法;第二,进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保证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权威性;第三,行政的问责以及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也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为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强财政项目资金预算执行监控,注重绩效结果的应用
财政预算资金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
一、财政预算资金的概念意义
财政预算也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是指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收支分类表格之中,以清楚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透过公共财政预算,可以使人们了解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体现政府政策意图和目标。
预算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安排的预测、计划。它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日常生活乃至国家行政管理中被广泛采用。就财政而言,财政预算就是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政府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状况的计划。
财政预算由一般财政收入和财政预算支出组成。财政预算收入主要是指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财政预算支出是指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各项事业经费、社会保障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其他支出。而基金预算收入是指部门按照政策规定取得的基金收入。基金预算支出是指部门按照政策规定从基金中开支的各项支出。
从形式上看,它是按照一定标准将政府财政收支计划分门别类地反映在一个收支对照表中;从内容上看,它是对政府年度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所作的安排,表明政府在财政年度内计划从事的主要工作及其成本,政府又如何为这些成本筹集资金。与一般预算不同的是,财政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作为财政预算基本内容的级次划分、收支内容、管理职权划分等等,都是以预算法的形式规定的;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的过程也是在预算法的规范下进行的。财政预算编制后要经国家立法机构审查批准后方能公布并组织实施;预算的执行过程受法律的严格制约,不经法定程序,任何人无权改变预算规定的各项收支指标,通过预算的法制化管理使政府的财政行为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财政预算是政府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市场难以保持自身均衡发展时,政府可以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状况,选择适当的预算总量或结构政策,用预算手段去弥补市场缺陷,谋求经济的稳定增长。
由于最近几年,事业单位加强了自身的改革,受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也慢慢地偏向市场化.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分析并探讨了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二、目前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发生状况的事业单位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些状况对于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这不僅仅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还造成了事业单位管理理念的滞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许多的事业单位管理没有意识到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是将其作为财务部门的普通工作处理。这不但体现在上级领导没有对这项工作引起重视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一些部门日常的工作态度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人事和行政部门在处理这项工作时工作热情不高。实际工作中,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没有对预算资金作出一个全面的理解,并且其专业能力不足,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使用的数据还是参考前一年的,这与实际结果是不相符合的,此外,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也是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的一大问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这项资金的来源相对较广,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获得,即事业性收费返还款、上级的财政拨款以及单位固定资产收益收入。以前,政府缺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导致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状况相对较差,这些资金几乎全部落入事业单位自有资金中,事业单位一般将这些资金作为单位员工的福利发放,有的将其消费在日常生活上。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国家相关的政策,也使得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加上财政部分没有对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这里特别指出实际过程中资金的支付方式为委托支付。这样一来,财政部门无法了解到资金的真正用途,在拨资金划入单位银行账户时,财政部门己经结束了对这笔资金的管理。即使事业单位努力改善自身的运营模式,使得事业单位向着非营利组织方向发展,然而事业单位还是背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它必须使得这笔资金实现应有的价值。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作出任何改变,相关的政府部门必须履行好监督职能。
需要指出的是,预算编制工作的不合理性也是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中,计算过程己经相对准确,然而在投入使用时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在进行专项资金的核算工作时,未将其具体的指标明确化。对于一些相对不重要的项目,没有及时对其进行验证并且实行。如此一来,既使得工程的整体目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分期目标的可行性没有得到证实,整个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过于随意。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结合以上提出的种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来改善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工作。
1.加强对管理工作的认识,转变已有的管理思想
近几年,为提高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关部门就这项工作进行了多项变革,比如预算编制的改革、重点项目由政府集中采购等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资金的管理机制,目前这些工作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在事业单位开展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知识培训显得很有必要,它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改变管理理念,意识到预算资金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树立"全位通力协作进行管理"的思想,使得管理人员加强与其它部门之间的交流,使得资金的使用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nlc202309020216
2.建立并且使得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完善
和其他行业的工作一样,预算资金的管理工作必须以满足法律法规为前提。进行这项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国家必须制定出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进行约束。
3.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
通常来讲,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尽量减小工作中出现的误差。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使得预算编制做到精细化处理,其主要是指:对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以上措施,能够使得政府部门对财政资金的支出了如指掌,同时对于预算资金的评估工作也是相当有利的。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对过去已有的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优点以及弊端,深思熟虑后再对各项支出标准进行确定。在计算一个项目的预算支出时,要对每个环节的具体花费进行记录,以便全面地掌握到资金的使用状况。必须改革以往的"切块预算"管理模式,使得预算支出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透明。事业单位难免存在一些不能细化的预算支出,对于此类预算支出可以使用"项目合同"的方式来监督资金的使用状况。这个过程必须要求有关的负责人签署合同,合同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即必须指出资金的流向、结果预测等等。除此以外,还存在一些专项的建设預算,这个阶段必须考察需要建设的工程的具体情况,在全面地对其进行审核之后,方可依据工程的进度来支付资金,此过程中禁止"一刀切"的做法,一旦预算资金的使用发生了意外状况,与预算资金相关的多个责任方都必须受到相应的惩处,这主要是为了从整体上提高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编制的质量。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参与市场活动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入,事业单位获取资金的渠道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事业单位必须在改变传统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使得每笔财政预算资金支出具体化、透明化,通过以上方式,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倪炳锐,孙丽华.对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研究与思考.中国集体经济,2011,(4).
[2]刘霞.浅谈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2010,(9): 67-68.
[3]张文忠.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际商务财会,2011, (2).
基于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篇4
一、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分析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它主要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沟通和评价等过程, 最终体现出其成绩或者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绩效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往往受到一定局限限制。因此, 在企业激烈竞争的市场中,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绩效观念, 才能有效形成绩效管理。在企业或者政府单位中, 资金预算绩效管理问题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只有在全面分析资金预算绩效问题的过程中, 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 最终实现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 促使财政项目整体资金预算管理得到有效保障。
二、基于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问题
(一) 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不够高
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好坏, 主要体现在细化部门预算方面, 对于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还比较缺乏, 不少企业依然重视财政预算管理的投入力度, 往往忽略效益管理。另有, 由于我国政策及其他相关原因, 使得财政项目资金的收支受到制约, 同时也造成企业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缺乏足够的意识和积极性。
(二) 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准备工作还不够全面
根据当前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 财政资金预算的绩效管理的整个工作过程还处于发展初期, 需要不断摸索, 不断总结经验和反思错误结果, 促使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提升, 并逐渐向成熟的方向发展。这主要体现在:首先, 我国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心不恰当, 往往对预算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 甚至忽视资金预算管理。其次, 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还不够全面, 比如, 对于企业的项目资金预算管理来说, 如果资金管理当作主线, 而重心则当作是成本管理, 在实施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 没有充分发挥预算控制和资金管理密切配合的作用, 制约了资金的正常运转。所以, 对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进的工作还不够完善。
(三) 专业化程度比较高, 管理难度还比较大
在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 预算绩效评价要求十分高, 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性, 还需要较强的责任心。然而, 当前情况下, 我国财政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 和实际要求的合理性和现实性相背离, 对评价结果也很做到精确的评估, 对社会信息和明确评价受到一定制约。所以, 评价标准直接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通常情况下, 绩效评价标准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 并根据这些样本数据进行有效评估、比较, 并要求其符合相关设定的评价标准。因此, 由于我国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起步较晚, 使得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 管理难度还比较大。
三、基于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 加大宣传力度, 不断提高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
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高低, 对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尤其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里, 对于项目资金支出力度越大, 大众对支出的透明度要求便会非常高。因此,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合理利用电视、广播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员对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 确保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合理性, 有效增强资金的利用率。
(二) 不断加强绩效管理工作, 促使管理水平得到有效增强
在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 不断加强绩效管理工作, 促使管理水平得到有效增强, 这是提升管理水平, 改善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首先要主动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改进, 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与此同时, 重视基础工作建设, 确保绩效管理的稳健运行。其次, 要想顺利开展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就要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的基础上, 不断健全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从而实现制度的逐级提升。最后, 要想使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开展, 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积极组织协调能力, 促使绩效管理工作合理展开, 推动绩效管理稳健运行。另外, 还可以通过各部们之间相互协作关系, 在政府的支持下, 促使绩效评价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三) 不断提升绩效评价结果的利用率
在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 仅仅依靠绩效评价的结果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但只有有效利用这个评价结果, 从而发挥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势。对此, 这就要求加强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数据的管理, 确保数据信息能够有效结合全面预算, 从而达到数据之间的共享。另外, 还要通过设立相应的评价绩效结果上报的方式, 向上级部门进行呈报, 在完善上报机制基础上, 确保结果的及时有效性, 一旦发现问题, 应及时反馈和修正, 从而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效率, 使绩效管理工作得到稳健运行。如果想要提高社会的公信度, 那么就要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透明度管理, 采用定期公开的方式, 将结果公布给大众, 确保结果的公正性。如果想要提升员工之间的内动动力, 确保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可以采取相应的奖惩机制, 给予优秀单位或者员工一定的奖励, 提高全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进一步提高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准确性。所以, 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利用率, 才能促使资金得到全面利用。
(四) 不断完善国家预算管理相关政策
加强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基础, 就要不断完善国家预算管理相关政策, 从而确保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化和制度化, 促使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化。首先, 从根本上改变相关政策中所缺乏的绩效管理内容, 确保预算资金和绩效评价结果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 并将资金预算结果作为有效的依据。其次, 当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要求, 促使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更加具有权威性, 并积极推动合理的相关法律政策, 从而为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有效的保障。所以, 在确保预算管理相关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 确保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稳健运行。
四、结语
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当前, 我国的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依然处于发展阶段, 在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过程中, 很容易出现绩效管理意识不高、不够全面, 甚至跟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对此, 应根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绩效管理意识, 不断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确保社会的公共利益, 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一直是一项重要内容, 它不但影响着社会公共利益和财政保障, 还对公共需求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 如何改善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 合理进行支出, 成为当下继续解决的问题。对此, 本文主要对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进行了详细探究, 为构建科学完善的财政体系, 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梁英.区县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思考[J].西部财会, 2014, (4) .
[2]罗阳艳.浅谈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J].现代商业, 2013, (31) .
财政预算资金 篇5
用效益
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把加快支出进度作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着力抓好支出进度,不断提高资金拨付速度。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人大《监督法》,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主动接受监督,切实做到依法理财、民主理财。
二是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加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资金拨付速度。
三是定期通报进度,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督导。每月对部门预算实际支出进度进行通报,督促部门加快预算执行。
四是建立健全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实行民生工程资金5日报告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下达落实的适时监控,确保及时拨付。
五是进一步优化资金拨付流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部门预算基本支出按月、按季度及时拨付,对部门预算项目按进度拨付。
财政预算资金 篇6
对于被评审项目的评审主要是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对其控制主要集中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建设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这几个阶段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关系。而工程项目的预算评审则是这几个阶段的重中之重。
工程预算评审是相关项目评审的重要环节,在工程前期对工程预算(标底)进行评审,不但可以控制相关项目的造价而且还可以为项目工程结算提供重要依据,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可以从全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使项目资金的使用能更加科学、合理,真实。
在以前评审的项目中,被评审项目的评审范围较狭隘,没有考虑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多数政府投资项目都是侧重于项目的事后工程竣工结(决)算的评审,而忽视了前期预算等的评审。这些项目许多都是建设单位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项目前期工程监管不够,有些甚至是边设计边施工的,同时相关部门单位对项目监管不够,在工程施工时提高部分项目的标准,造成许多项目结算超概预算,超规模等情况。
近两年的工作中,承德市财政局投资评审逐渐将投资评审关口前移,编制相关规定,重视对财政项目工程的前期和预算等参与相关的评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评审主要是对工程招标控制价的评审。招标控制价就是能够反映招标人对招标工程限定的最高控制价,是招标人对招标工程期望的最高控制值。
评审过程本着“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评审原则,围绕着“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目标进行相关评审。评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被评审项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在评审过程中发现了相关单位在对最高限价的编制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为了能更多的争取资金,许多政府投资项目对项目中的设备材料等价格提高标准编入标底;施工图纸设计时勘察设计不够深入,设计图的细化程度不够,图纸标注不清晰;对于不确定的费用按照最高标准进行计算等,这些情况都会使编制清单的相关人员对个别地方考虑不周,使得编制的清单(最高限价)与项目实施时的造价相差悬殊。
在进行相关评审时,评审人员针对以上情况进行重点评审。一是对清单所提供的重要部分工程量进行审核,确定工程量的准确性;二是对提供的招标资料进行仔细研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清单中的各个分项的描述进行对比,对不准确项目进行相应更改;三是对于清单中提供的相关材料设备的询价,本着既能满足工程项目所要求的又能经济适用的原则进行询价,确定合理的价格;四是对于暂定金额等,按照工程施工的难度情况和工程环境等在符合费用控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调整。五是对其他的部分进行认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的调整。通过以上方法评审,发挥了财政评审的职能,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通过对部分重点项目预算评审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许多项目的预算编制较粗,而更多的项目却是不重视对项目相关预算的评审,只在最终结算时对其评审,使得诸多政府投资项目在财政支出,特别是预算支出市出现涵盖不完整、预算执行随意性大,最终对项目的约束力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忽略了对项目预算的评审,就不能更好的发挥财政投资评审作为财政预算管理固有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项目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也就不能更好的发挥财政评审的职能作用。
张少春副部长在2012年初参加财政部中心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2012年,面临新的形势,财政评审工作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和拓展评审中心职能。在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评审中心的工作要有新的视角,要在不断稳定、巩固原有职能和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拓宽新的工作领域。特别是在目前公共预算规模愈来愈大,公共预算覆盖的领域愈发宽泛之际,要求我们的工作与之相适应,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要符合要求,需要搭建新的工作平台。”由此可见财政投资评审今后的工作任务会更加艰巨,尤其是对项目预算的评审。
对财政结转结余资金预算管理思考 篇7
关键词:财政资金,结转结余,问题,办法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对结转结余资金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 或者因故未执行, 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 或者因故终止, 当年剩余的资金。结转资金在规定使用年限未使用或者未使用完的, 也视为结余资金。随着财政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全面推进, 结转结余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本级预算管理的完整和科学性。
一、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的相关概念
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目前分为两个概念, 一个是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和国库集中支付结转结余资金。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 或因故未执行, 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资金。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是指支出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 或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 当年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结转结余资金是目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产生的结转结余指标。
财政结转资金是在没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前, 财政直接拨款形成的结转结余资金, 财政结余资金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情况下形成的结转结余资金。2015年全国开展的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就是对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的盘活。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和国库集中支付结转结余资金在目前的预算管理中是两个相反的概念, 前者是实实在在的资产, 后者却有可能是一级政府背负的负债。
二、两种结转和结余产生的原因及存在问题
(一) 财政资金安排不当造成闲置浪费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 是指与财政有缴拨款关系的行政、事业单位 (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及企业在预算年度内, 按照财政部批复的本部门预算, 当年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 这部分资金是财政部门实实在在已经拨付至单位银行账户的资金。由于一些地方财政部门注重资金分配和收支管理, 对各部门形成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范围, 造成一方面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一方面是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长期留存在部门和单位, 未纳入财政统筹安排、有效利用, 影响预算执行的效率和严肃性, 造成财政资金闲置、浪费, 甚至被挪用。2014年12月,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 先后多次发文在全国开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工作, 省市县同步开展, 而且把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作为一个常态工作来抓。其实, 盘活的财政存量资金就是留存在财政专户和各部门、单位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以长安区为例, 从2015年起, 区所有预算单位已经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所有财政专户只允许出钱, 不允许进钱, 可以说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产生的源头已经堵死。随着时间的推移, 依据国家关于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文件精神, 2012年形成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在2015年已经全部盘活使用完毕, 2013年形成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将在2016年盘活使用完毕, 也就是说, 最迟到2107年, 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将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二) 财政资金预算执行缓慢, 形成恶性循环
国库集中支付结转结余资金, 在现实中, 财政结转资金如果只是出现了资金时间价值的浪费, 那么财政结余可能造成地方政府财政赤字隐性增加风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每年年底地方财政部门一般都将单位申报的结转结余指标统一收回, 在次年安排预算时根据批准的结果增加单位的预算指标。存在的问题是, 这部分资金财政没有实际安排给单位, 实际是财政对各部门的欠下了债, 可是在第二年预算安排中往往会忽视这部分指标。地方政府一般都财力紧张, 这部分实际没有财力支撑的结转结余指标会挤占第二年的预算执行财力, 预算执行缓慢会影响单位对预算编制的重视, 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深究原因主要是一下几点。
1、目前地方缺乏对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规定。地方部分财政部门还停留在以前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下, 结转结余资金没有纳入预算管理。有些区县地区的做法是:每年年底单位当年没有用完的指标统一收回财政, 单位申报本单位结转结余指标, 财政部门在第二年进行审批, 并依据审批的结果直接增加单位指标。这部分增加的指标, 其实就成为次年的预算追加, 由于财力是一定的, 从而造成了年度预算执行的缓慢, 执行缓慢单位就会不重视预算编制, 从而进一步造成年底结转结余资金激增, 形成了恶性循环, 严重冲击预算的严肃性。
2、上级转移支付被大量挪用, 决算真实性受冲击。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管理模式, 设立中央, 省、自治区直辖市, 设区的市、自治州,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 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 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 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的, 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各级都有独立的管理职责, 目前的财政体制下, 上级每年都会向下级下达大量的转移支付资金, 上级财政部门每年会逐月下拨转移支付资金, 预算支出进度今年来作为政府年度考核的一项指标, 在下级财政部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本级的大量支出没有财力支撑, 有些地区财政部门为了完成每年支出任务往往会挤占上级转移支付的资金, 用于弥补本级财力的不足, 这样的后果就为以后年度的预算执行埋下了赤字的隐患。
三、化解财政资金结转存在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一) 尽快制定关于结转结余资金的管理办法
新的预算法已经修订第三个年头了, 在新预算法中, 各级政府上一年度预算的结转资金, 应当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 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 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各部门、各单位上一年的结转结余资金, 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预算法实施条例目前还没修订,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尽快颁布实施细则。另外, 地方财政部门将上年结转结余资金全部纳入次年预算是必须的, 修改目前结转结余没有纳入预算的管理模式。
(二) 规范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的预算管理
一是将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纳入部门预算管理范围。每年应对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进行清理摸底、统计上报, 避免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长期结留在部门和单位;对于国库集中支付结转结余资金单独登记造册审批, 作为第二年单位部门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是对于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原则不再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一律按照单位已收财政资金管理, 按照财政部颁布的关于财政存量资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管理;属于国库集中支付结转结余资金的, 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原则上全部收回, 第二年作为次年预算的一部分, 统筹安排财政预算拨款;三是规范部门财政结转和结余资金的预算和使用程序。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应随部门预算编制程序实行“二上二下”程序, 未经财政和有关部门的审核批准, 各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调整、使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结转结余资金应作为第二年预算的一部分, 预算批复后财政部门不得随意给单位增加结转结余指标。
(三) 改变上级转移支付管理方法
以前上级转移支付很多要求专款专用, 可是目前我国财政管理的趋势是逐步加大一般转移支付, 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 可是在地方财力紧张的情况下, 上级转移支付可以采取一般转移支付本来就是对地方财力的补充, 所以可以直接调整为本级财力, 专项转移支付可以给予下级暂时调整为本级财力的权利, 但是必须详细登记, 在次年的预算中予以安排,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地方财力紧张的局面, 还可以真实的反映地方的财力状况。
财政预算资金 篇8
全国财政厅 (局) 长座谈会强调: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措施, 是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根据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总体要求, 遵循“统一组织、分级负责, 统筹规划、远近结合, 全面推进、突出重点, 改革创新、协力推动”的原则, 将绩效观念和绩效要求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各个方面, 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切实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贯彻落实上述指导思想, 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基本要求:注重全面提升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注重宏观微观效益相统一, 注重发挥部门和预算单位积极性, 注重夯实工作基础, 注重评价结果应用。
财政部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预算管理规章制度。要将绩效观念和绩效要求贯穿于财政立法、财政执法、执法监督、法制宣传教育等各环节。加强顶层制度设计, 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法规和制度建设, 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方向、基本目标、工作任务。要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特点的预算绩效管理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要坚持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原则, 编制好财政预算, 合理把握财政收支规模,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科学安排各项支出, 提高预算编制绩效。要科学设置绩效目标, 加强对绩效目标的审核, 根据绩效目标安排预算。
三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要加强实时检查、及时纠偏, 确保预算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度, 落实好部门作为提高预算执行绩效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执行监控, 把预算支出绩效监控纳入预算执行监控体系。
四是开展重点绩效评价。要在全面推进预算绩效评价的同时, 找准重点和切入口。要积极开展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 逐步推进部门整体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 加强重大民生支出项目绩效评价, 推进企业使用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
五是积极运用绩效评价结果。要逐步建立绩效报告机制、反馈整改机制和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机制。要逐步推进绩效信息公开,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考核和评价结果通报制度。
六是加强绩效监督检查。健全制衡机制, 逐步强化对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不断提高绩效监督质量。要充分发挥专员办就地对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和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绩效监督, 强化财政监督检查成果利用。要加强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监督, 促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要严格绩效评价监督, 重点检查绩效评价工作质量, 促进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和有效。
浅议事业单位预算财政资金管理 篇9
一、目前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 思想观念淡薄
目前, 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把专项资金预算纳入到单位管理的决策范畴当中, 只是将预算编制看做是财务部门日常事务性的工作, 领导层对其不够重视, 科研、人事、资产等相关重要部门与人员的参与程度不足。财务人员一般不参与课题的立项、讨论、决策及规划, 对专项课题的了解较少, 所以只能根据上一年的数据来进行预算编制, 就不可能做到与单位实际科研水平的紧密结合。如果预算的编制只由财务人员进行参与而没有经过单位各相关部门认真进行决策与研究, 那么这样的预算既不能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也不能发挥出预算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
(二) 财政预算资金执行力度不够
虽然资金的使用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的, 但是由于法律本身的局限性以及不合理性, 使得资金使用的随意性较大支出控制不严, 超支浪费现象严重。如有些单位领导不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 而是随意开口子、批条子、造成预算经常变更, 预算执行不严肃。特别是专项资金执行中超标准、超范围、超预算屡见不鲜。专项资金没有实行单独核算, 与正常经费混合使用, 经费挤占, 挪用专项资金, 用于单位个人工资、补贴、福利或公用经费等, 弥补经费不足, 使专项资金预算失去了意义。这样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严重脱节, 极大地削弱财政预算编制的作用, 影响了事业的经常发展。同时为相关工作人员滥用权利谋求私利创造。
(三) 预算编制不够规范
首先是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准备不够充分。专项资金预算工作没有统筹考虑事业单位的发展, 没有反映出真实的资金需求, 主要表现有:存在预算虚报、多报等问题;新增课题任务申请的文本编写流于形式, 过于简单, 不能有效反映出课题立项的依据、必要性、可行性, 也反映不出准确的项目支出结构与资金需求等内容;时常出现预算编制的错报与漏报问题, 其技术的专业性有待提高;有部门对财政部下发的预算控制数私自进行调整, 项目支出预算的二次批复问题较为突出, 预算编制的随意性较大。其次是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方法简单。虽然零基预算法已经被运用到了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当中, 但仍有部分单位习惯用“上年基数加上本年因素”的老方法, 预算的编制较为笼统, 不方便将预算分解到各个部门当中执行。
二、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 更新预算理念, 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
近年来, 我国连续开展了多项改革工作, 包含有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预算编制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 以政府采购为核心的财政管理改革等一系列的预算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了预算编制、监督、执行相分离的新的预算管理机制,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加强预算管理的基础知识普及, 转变传统工作方式下的错误观念, 要知道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要考虑预算编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要与单位的发展计划紧密结合, 与内部的约束激励机制相互挂钩, 要完善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正确与充分认识, 了解预算工作是建立自我发展、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有效办法与良好机制。
(二) 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和完善诸如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经费管理制度、内控制度等综合性的管理制度, 加强公用车辆使用、人员接待、资产购置等重点支出环节的管理。这样就能做到目标明确、职责清晰、权责分明, 保证财务管理的合理、合规、合法。尤其是要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增强全员内部控制意识, 使每个岗位的人员都清楚自己应遵循的制度和规定, 设计出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的作业流程, 建立加强内部监督, 实行预算控制、实物控制、目标控制, 形成纵横联系的分工、协调、制约和监督机制, 防止财政资金、资产被挤占、挪用和贪污, 充分发挥各个环节的监督职能, 确保各项内控制度有效执行。
(三) 加强和完善财政资金的预算编制
在预算管理各个组成部分中, 预算的编制无疑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和起点。如果没有经过精心准备的合理而明确的预文件, 以下的各阶段工作也就无从开展。事业单位在编制财政资金预算前, 应收集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 必要的情况下应进行调研;在编制财政资金预算的过程中, 应确保落实财政资金每一项和每一笔收入和支出的明细, 全面、充分地考虑预算编制的内容, 确保编制完整、全面的财政资金预算。财政部门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是社会服务安排预算资金, 保证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和服务的体现。预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分类, 相应地, 不同种类的预算在编制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常, 预算编制可以采用白上而下、自下而上或上下结合的主动参与性编制方法。整个过程体现为:先由高层管理者提出事业单位、总目标和部门分目标;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根据一级管理一级的原则据以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方案, 呈报分部门;分部门再根据各下属单位的预算方案制定本部门的预算草案, 呈报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审查各分部预算草案, 进行沟通和综合平街.拟定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再反馈回各部门征求意见。经过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形成最终预算, 经事业单位最高决策层审批后.成为正式预算, 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
(四) 实现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手段信息化
伴随着电子科技的广泛应用和新经济的高速发展,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 目前现代网络式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已经逐渐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桌面式财政预算资金管理, 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和信息化。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这样就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使众多的远程处理功能得以实现, 例如:远程审计、远程查账、远程报账、远程报表等, 同时也能够强化管理层对下属各分支机构的财务监控。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 能够较好地实现网络财务的协同业务和远程处理能力, 使得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进行转变。建立专用财务管理数据库, 既能够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情况进行常规决策实践, 同时又能够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 使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趋于严密, 减少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随意性。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够有利于实现智能化、高效益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
(五)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使他们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对自身责任的认识。
三、结语
切实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管理、规范会计工作行为、堵塞经济业务漏洞, 能对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提供有力保证, 同时可以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本文对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信随着我国财政收支改革制度的深入发展, 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效益必将会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文忠.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 2011, (2)
[2]尹学忠.加强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探讨[J].当代经济, 2010, (04)
财政预算资金 篇10
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意义
为落实胡主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改进现行财政管理体系, 提高资金利用率, 实现财政管理的精细化, 首要工作是要明确为何要加大力度管理预算绩效。所谓预算绩效指的是对预算资金管理可能取得的成效。所谓预算管理, 它实质上也属于政府绩效管理, 侧重于资金支出结果。该管理模式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加强政府支出预算的责任, 提高预算利用效率, 执法人员必须在编制预算、执行预算阶段加强重视资金流向;而政府必须提升服务质量, 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多的成效, 为人们建设优质的公共服务平台, 充分体现出政府办事的高效性。深入管理预算绩效, 提高管理预算能力, 强化部门责任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合理的配置公共资源, 尽可能的使支出缩减到最小。做到以上几点可充分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也是我国改革预算管理体制的必经之路, 也体现出从科学的角度管理财政, 有利于转变经济体制, 构建和谐社会, 提高政府部门的执法透明性和公平性, 总之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方面, 加强管理预算绩效作用不可小觑。
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作为一个综合系统, 管理预算绩效实质上是对绩效目标、运行、评价、反馈等多个环节的管理。在管理预算绩效过程中, 应当运用先进的绩效理念, 开展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监督, 实现有机结合, 构建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有目的的编制预算, 全程监管预算执行, 评价预算成效, 反馈预算评价结果, 在实践中运用评价结果的反馈。
(一) 绩效目标管理
1) 设定绩效管理目标。只有完成绩效目标后, 才可以为预算绩效管理指导方向, 才可构建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系统, 制定符合实际的绩效内容, 设定合理的绩效标准。对预算单位来讲, 必须在国务院规定的预算标识原则下, 结合财政部出台的规定对下一年预算进行编制, 编制预算内容必须体现出我国发展规划和国家针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 对费用的支出进行科学的估测, 完成预算绩效计划编制后再设定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必须和部门目标具有一致性, 且具备可行性。在预算绩效计划中, 必须具体的描述出如何实现绩效目标, 运用的方式, 可能需要的资金等, 且分工做到明确。2) 审核绩效目标。财务部必须在国家出台的有关规定下, 结合我国近年来财政发展规划, 参照部门的职能审核某一单位制定的绩效目标。确保绩效目标可以充分体现出部门的职能, 确保可行性以及科学性, 此外提出的资金需求必须合情合理。凡是设定的绩效目标达不到标准, 财务部必须根据相关规定要求提交单位进行相应的整改, 只有达到标准才可以通过进行预算的编审。3) 批复绩效目标。由各级别人大审查财政预算, 通过后财政部不但要批复财政预算还应当对绩效目标进行批复。绩效目标必须明确而又量化实行才准予批复, 便于监控预算的执行, 对比绩效目标与实际情况。
(二) 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
在预算绩效管理中, 最关键的部分在于监控绩效预算执行。不同层次的财务部以及预算单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有效的实时跟踪监控管理制度, 并且定期的分析绩效执行情况, 实时跟踪绩效目标, 及时纠正与预期偏离之处, 确保可以顺利的完成绩效目标。
(三) 绩效评价实施管理
在预算绩效管理中, 最关键的是评价预算绩效。在完成预算后, 应当汇总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并作出评价, 对评价结果是否具有效益, 达到预期目标, 是否具备经济性。对绩效完成评价后应当根据评价结果完成评价方案的制定, 其中要结合有效的评价工具, 运用适宜的评价方法, 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相应的指标。此外, 执行预算的部门必须从自身出发, 评价预算完成结果, 编制预算评价报告, 对比分析绩效目标和实际成效, 假设没有达到绩效目标, 必须给予详细的描述。而对预算支出评价进行组织的部门也要对绩效评价进行总结, 并形成报告, 对评价结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寻找资金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应对措施以及方案。财政部要实时的指导并监管预算单位开展的绩效评价活动, 还要审核相关部门提交的绩效评价报告, 就如何有效的运用资金, 执行预算出现的漏洞提出应对措施。
(四) 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
针对绩效评价结果构建反馈机制, 并且建设反馈信息应用流程, 向预算执行部门及时的反馈绩效评价信息。预算执行部门必须根据反馈信息, 对现行的管理机制进行改进, 提出应对方案, 切实落实到位, 提高工作效率, 尽可能的控制成本的支出, 强化部门预算执行责任。体现出绩效评价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特别是对部分具有较高关注度的关系到民生的项目, 以及国家批复的关键性项目, 必须定期向大众公开, 在大众的监督下执行预算。
三、今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方向
必须意识到非常有必要加强管理预算绩效, 统一思想认识。在党中央提出的相关规定下, 切实落实国务院的决策要求, 在现阶段以及未来都要全力的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深化改革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
1) 加强组织领导。不同层次的财务部必须实现预算绩效管理思想认识的统一性, 对现行制度进行改进, 确定工作方向, 明确责任分工, 提高工作效率。不同预算部门必须在财务部的部署下, 逐步推广新政策的试点范围。财务部与预算部门必须实时沟通交流, 加大合作力度, 促进预算支出的发展。2) 建立完善的体制。针对现行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结合实际情况对预算绩效评价方式进行改进, 构建合理的评价制度, 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 构建完善的反馈绩效评价体制, 加大力度建设预算绩效管理系统, 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使预算的支出控制到最低。3) 深化体制改革。对现行的政府预算制度进行健全, 对会计体制进行健全, 通过不断的摸索, 根据长期的管理经验完成滚动预算的编制。加大力度改革国家现行的集中收付机制, 努力做到以预算的模式管理政府收入, 提高管理国有资产的水平, 做到资产和预算相互融合管理。在我国《信息公开办法》中, 明确提出逐步公开预算, 在大众监督下完成预算的支出。4) 制定考核制度。运用随机检查方式监管预算绩效管理过程, 一旦发现有偏离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给予纠正。针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 设计各项考核指标, 做到考核的可量化。
以后应当充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预算绩效管理理论, 借鉴国内外预算管理成功经验, 根据我国以及地方财务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情况, 寻找一条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预算绩效管理道路。在以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 应当带着如何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开展工作, 通过摸索和总结, 切实促进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摘要:近几年,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根据财务部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 地方财政部努力开展绩效管理工作, 在试点推广新法规, 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