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导游词
明孝陵导游词(9篇)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明孝陵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孝陵导游词1
明孝陵坐落于钟山南麓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第二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五月,孝陵殿建成。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病逝,与马皇后合葬于此陵。明孝陵的附属工程一直延续到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
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占地长达22.5公里,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为了保卫孝陵,内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有五千到一万多军士日夜守卫。清康熙、乾隆帝南巡时,都曾亲往谒陵,还特设守陵监二员,四十陵户,拨给司香田若干。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孝陵地区成为太平军和清军对峙的重要战场,地面木结构建筑几乎全毁。
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组: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 ……此处隐藏21825个字……的圆形大土丘,宝顶上树木参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埋葬的玄宫(幽宫)。宝城就是围绕宝顶周长约为1100米的砖城。朱元璋所开创的前朝后寝、宝城宝顶的形制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帝王陵墓的先河。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的区别主要是表现在明代的宝顶大致为圆形,清代帝陵的宝顶则改为椭圆形了。(可以在这一部分讲一讲:秦汉—方上;唐—以山为陵;宋—小方上;明、清—方城明楼、宝成宝顶)
自朱元璋安葬在孝陵之后,明朝便专门设置了保卫孝陵的军事机构——“孝陵卫”,共5600余人,守卫戒备森严。现在在原遗址上开辟了遗址公园,在公园内有下马坊、汉白玉九龙壁、碑刻等实物,再现了孝陵卫当年的场景。在孝陵的东侧为太子朱标的陵墓。在周边还有许多明代功臣墓,如中山王徐达墓、开平王常遇春墓、岐阳王李文忠墓等,他们都拱卫在明孝陵的陵墓两旁,象征着永远追随着朱元璋。明朝在近300年的期间,有许多明代的陵墓,如北京的明十三陵,南京的明孝陵、湖北的明显陵等,这些明代的陵墓给我们今天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让人们在游览之余也会增加许多对历史的思考。
各位游客,由于时间关系,明孝陵的参观就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讲解,谢谢,再见!
参观线路:
概况、下马坊、明孝陵博物馆、大金门、碑楼(四方城)、石象路、望柱、翁仲路、棂星门、金水桥、文武方门、御厨与具服殿遗址、碑殿、神帛炉、东西配殿遗址、享殿、内红门、大石桥、方城、方城影壁(八字墙)、明楼、宝城宝顶、神功圣德碑
神烈山碑、禁约碑、阳山碑材、梅花山、明孝陵功臣墓
大金门—碑楼(四方城)—石象路—翁仲路—棂星门—文武方门—碑殿—享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城宝顶
约9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