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学网 作文推荐 安全误区(热门),安全错觉

安全误区(热门),安全错觉

安全误区

安全误区(精选十篇)

安全误区 篇1

误区一:害怕用药, 担心用完药就离不开了。

这一误区通常存在于刚确证糖尿病的人群中, 其实糖尿病治疗应遵循 “ 三个早” 的原则, 即三类高危人群提早到3 0岁开始就要做检测; 一旦确诊就要提前用药控制; 在口服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 早用胰岛素。

糖尿病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在大部分国家, 糖尿病是第四大致死原因。 糖尿病是发达国家成人致盲和视力损害的最常见原因, 是非意外性截肢的最常见原因。 糖尿病患者的低位截肢率比一般人群高1 5 ~ 4 0倍。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脏病的风险与已发生过心脏病的非糖尿病患者相同。 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是单纯高血压患者的两倍。 在普通人群中的1 0例死亡中就有1例与糖尿病相关。

因此, 一旦确诊就要提前用药控制。 以往治疗指南要求医生首先采用 “ 生活治疗” 方法, 鼓励病友通过减轻体重、 调整饮食习惯来 “ 生活治疗” , 一般要3个月后才用药控制。 随着糖尿病病友的大量增多, 确诊后先期 “ 生活治疗” 效果有限, 新版糖尿病治疗指南要求医生, 一旦确诊就要提前用药控制, 以避免糖尿病病情的快速发展。 并推荐在口服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 “ 加用基础胰岛素” , 以有效控制血糖和减少并发症。 提出加用基础胰岛素治疗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中国, 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患者, 口服降糖药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石。然而, 随着 β 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竭, 最终口服降糖药将无法使血糖控制稳定, 血糖的失控将有可能导致大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的后果, 这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日后致残、 致死、 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 % 以下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目标。 从控制饮食、 适量运动到服用口服降糖药, 在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应早用胰岛素。

误区二:给肥胖患者用药首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促泌剂或者将同一类药物混合使用。

正确用药、 合理搭配是安全用药的基础。 药物的选择并不是越贵越好, 一般来说, 选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要有确切的疗效; 2对人体的毒性或者不良反应较低; 3价格要适中;4服药方便。

另外和同类药物合用是用药中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我们知道正确科学的药物联用会达到1 + 1 > 2的效果, 而错误的联用, 则会带来后果。 首先要避免的就是同类药物的合用, 特别是口服降糖药中的多种药剂, 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都是各不相同的, 虽然有相似但还是不能混合使用, 因为同类药物的混合使用有时候会导致严重低血糖。

如果糖友确定要用药治疗, 那么请到正规医院咨询相关大夫, 以便得到正确的用药方案。 不要根据说明书就自行加药或换药, 应该找专门的医生做定期检查和调整治疗方案, 量体裁衣才是最好的。

误区三:中医能根治糖尿病。

到目前为止, 原发性的糖尿病病因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 所以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措施。 虽然经过适当治疗, 可能会使患者感到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 同时血糖、 尿糖也恢复了正常, 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了。 但如果不坚持治疗又会引起复发。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 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 中医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确实有一定效果, 而西医对平抑血糖方面效果显著且平稳, 通过中西医结合来治疗糖尿病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误区四:迷信保健药, 或标榜根治的偏方。

经常会听到有一些迫切想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的患者, 被某某标榜能根治糖尿病的偏方欺骗的消息。 如上文所讲, 目前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 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 所以糖友应调整好心态, 理性分析, 合理用药, 不要被“根治”“治愈”的口号蒙蔽。

误区五:总是担心自己用的药不是最好的, 频繁换药。

有些糖友服药才几天, 对血糖、 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 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而急于换药, 每次见到有新药都想去试。 有的甚至看见别人用药好, 也跟着别人一起用同一种药。

药效要发挥出来总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糖友应该对自己所使用的药有信心, 同时给它足够发挥作用的时间。 很多时候用药时间延长了, 药效才能够逐渐的显现出来。 所以, 理想的办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 达到最大剂量时, 假如血糖仍然控制不理想可考虑改用其他药物。 特别是在用药上不要跟风, 因为糖尿病用药非常强调个体化。 别人所谓的 “ 好药” 只是适合他们自己的病情, 最适合自己的药才是最好的药。

误区六:凭感觉吃药或擅自停药。

有的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状态不错了, 所以就凭感觉吃药, 感觉好的时候就不吃, 感觉不好才吃, 甚至有的患者干脆就停止吃药不去医院复查。 另外又有些患者害怕血糖升高所以拼命降糖从而导致低血糖。 这两种情况都太偏激。

事实上, 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 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 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 心理上有了安全感。 但治疗若不达标, 实际上形同未治。 有的病友一直吃着药, 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 这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临床症状比较轻的时候, 千万不能依据症状的有无而擅自停药, 应坚持服药, 同时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 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 过早过快地出现并发症。 对于那些急于把血糖降下来的患者, 千万不能超剂量服用。 这样不仅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 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而危及生命。

误区七:漏服药物无所谓或随意补。

如果偶尔忘记服药, 并且漏服药物的时间不长, 比如本应饭前半小时服用的药物, 到了吃饭时才想起来, 那么及时补救是最明智的选择, 也是最安全的办法。 如果已漏服好几次甚至多日的降糖药, 要及时就医, 在医生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相关链接

漏服不同药物的补救措施

您服用的降糖药物种类是决定不同处理办法的基础。 下面就不同分类的降糖药物分别与大家谈一谈:

磺脲类药物。 这类药物品种繁多, 使用人群广, 使用不当很容易出现低血糖, 所以漏服此类药物的补救措施比较复杂。 这类药物就实际作用时间上分可分为短效和中长效两大类。

短效药物往往要求每餐前半小时服用, 比如格列吡嗪 ( 美吡达) 、 格列喹酮 ( 糖适平) 、 格列齐特 ( 达美康) 。 如果您到了吃饭的时候才想起来, 可以将吃饭的时间往后推半小时, 如果吃饭的时间不能改变, 也可以偶尔一次餐前直接应用, 但要适当减少药量, 这样做可能会引起餐后2小时血糖较平时略高, 但能够减少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的风险。 而像诺和龙或者唐力这一类快速起效的胰岛素促分泌剂引起的影响就会小一些。 如果到了两餐之间才想起来, 那需要立即测量血糖, 若血糖轻微升高, 可以增加活动量而不再补服; 若血糖明显升高, 可以当时减量补服, 不能把漏服的药物加到下一次用药时间一起服。 但是如果您到了下一餐前才想起来漏服药了, 那就不用补服。 正确的处理方式是测餐前血糖, 如果餐前血糖升高不明显, 就依旧按照原剂量服药, 无需任何改变; 如果升高明显, 可以适当减少下一餐用餐量, 使血糖尽快恢复到正常范围。

现在, 越来越多的病友选择中长效的磺脲类药物, 主要有以下几种, 格列吡嗪控释片 ( 瑞易宁) 、 格列齐特缓释片 ( 达美康缓释片) 和格列美脲 ( 亚莫利) 。 这类药物往往要求患者于早餐前半小时服用, 一般一日只用一次, 这类药因为服药次数少, 可以明显减少漏服的次数。 如果您早餐前漏服药而于午餐前想起, 可以根据血糖情况, 按照原来的剂量补服药物。 如果到了午餐后才想起来, 可以视情况半量补服。 如果年龄较大或者平时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 可以漏服一日, 以免造成夜间低血糖。

胰岛素促分泌剂。 这类药物的代表药物是瑞格列奈 ( 诺和龙) 和那格列奈 ( 唐力) 。 漏服此类药物的处理方法与短效磺脲类药物类似。 如果两餐之间想起前一餐忘记用药, 根据监测血糖的结果决定是否减量补服;如果马上到下一餐时间了则无需补服, 要测餐前血糖, 若升高不明显就无须改变用药和进餐量, 若血糖升高明显可以适当减少下一餐餐量, 使血糖尽快恢复到正常范围, 减少漏服药的影响。

α- 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拜唐平、卡博平) 是这类药物的代表。因为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延缓肠道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所以餐中想起漏服药还可以补上, 吃完饭再补药降糖效果会大打折扣。

双胍类药物。 二甲双胍是这类药物的代表。 此类药物不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单药应用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 如果二甲双胍的用量较小, 可以通过加大活动量的方式降低血糖而无需补服。 联合用药的患者也最好仅采用增加活动量的方式, 或者在明确血糖水平确实高以后再补服, 以减少由于用药时间变化, 导致多种药物相互作用而出现低血糖反应。 要是已经到了下一次使用二甲双胍的时间就无需再补了。

常见网络安全的误区 篇2

许多人对于自己的数据和网络目前有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在边界安装了防火墙、在桌面上安装了防病毒和防间谍软件工具、使用加密技术发送和保存数据;此外,微软及各大安全公司不断增强安全工具和补丁程序……似乎可以松口气了,但果真如此吗?

以下是有关安全的几大误解,不妨看看你的数据是否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安全,

误解一、加密确保了数据得到保护

对数据进行加密是保护数据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是绝无差错。Jon Orbeton警告说:如今 采用嗅探器可是越来越完善,能够截获SSL和SSL交易信号,窃取经过加密的数据。虽然加密有助于保护遭到窃取的数据被人读取,但加密标准却存在着几个漏洞。 只要拥有适当工具,就能够钻这些漏洞的空子。Orbeton说:“ 在想方设法避开安全机制。”

误解二、防火墙会让系统固若金汤

SteveThornburg是开发半导体联网解决方案的Mindspeed科技公司的工程师,他说:“许多人说:‘我们装有防火墙。’但防火墙功能再好,经过它们的IP数据痕迹照样能够被读取。” 只要跟踪内含系统网络地址的IP痕迹,就能了解服务器及与它们相连的计算机的详细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钻网络漏洞的空子。

如此看来,仅有防火墙和加密显然不够。网络管理员不仅要确保自己运行的软件版本最新、最安全,还要时时关注操作系统的漏洞报告,时时密切关注网络,寻找可疑活动的迹象。此外,他们还要对使用网络的最终用户给出明确的指导,劝他们不要安装没有经过测试的新软件,打开电子邮件的可执行附件,访问文件共享站点、运行对等软件,配置自己的远程访问程序和不安全的无线接入点,等等。

Thornburg说,问题在于,愿意投入财力和人力来保持安全的公司寥寥无几。他说:“它们知道这么做不会受欢迎,因为这会降低工作效率。成本是主要的问题,因为这些公司都关注成本底线。”

误解三、不理睬老的软件

一些人认为,如果运行老的系统,就不会成为 的攻击目标,因为 只盯住使用较为广泛的软件,而这些软件的版本要比我们自己正在用的来得新。

事实并非如此,Johannes Ullrich说。他是安全分析和预警服务机构——SANS因特网风暴中心的首席技术官,这家机构负责发布有关安全漏洞和错误的警告。他提醒,对 来说,最近没有更新或者没有打上补丁的Web服务器是一个常见的攻击点,

“许多旧版本的Apache和IIS(因特网信息服务器)会遭到缓冲器溢出攻击。”

如果存储空间处理不了太多信息,就会出现溢出,从而会发生缓冲器溢出问题。额外信息总会溢出到某个地方,这样 就可以利用系统的漏洞,让额外信息进入本不该进入的地方。虽然微软和Apache.org在几年前都发布了解决缓冲器溢出问题的补丁,但还有许多旧系统没打上补丁。

误解四、Mac机很安全

许多人还认为,自己的Mac系统跟老系统一样,也不容易遭到 的攻击。但是,许多Mac机运行微软Office等Windows程序,或者与Windows机器联网。这样一来,Mac机同样难免遇到Windows用户面临的漏洞。正如安全专家Cigital公司的CTO Gary McGraw所说:出现针对Win32和OS X的跨平台病毒“只是迟早的事”。

Mac OS X环境也容易受到攻击,即便不是在运行Windows软件。赛门铁克公司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发现,查明Mac OS X存在37种漏洞。该公司警告,这类漏洞可能会日渐成为 的目标,特别是因为Mac系统开始日渐流行。譬如在月, 编写了名为Opener的一款脚本病毒。该脚本可以让Mac OS X防火墙失效、获取个人信息和口令、开后门以便可以远程控制Mac机,此外还可能会删除数据。

误解五、安全工具和软件补丁让每个人更安全

有些工具可以让 对微软通过其Windows Update服务发布的补丁进行“逆向工程”(reverse-engineer)。通过比较补丁出现的变化, 就能摸清补丁是如何解决某个漏洞的,然后查明怎样利用补丁。

Marty Lindner是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计算机紧急响应小组协调中心的事件处理小组负责人,他说:“如今开发的新工具都围绕同一个基本主题:扫描寻找漏洞。对因特网进行扫描,详细列出易受攻击的机器。所开发的工具假定每台机器都容易遭到某个漏洞的攻击,然后只需运行工具就是了。每个系统都有漏洞;没有什么是百分之百安全的。”

普遍使用的工具当中就有Google,它能够搜索并找到诸多网站的漏洞,譬如默认状态下的服务器登录页面。有人利用Google寻找不安全的网络摄像头、网络漏洞评估报告、口令、信用卡账户及其他敏感信息。Santy蠕虫和MyDoom的新变种最近就利用了Google的 功能(Google hacking)。甚至已经开始涌现出了Johnny.IHackStuff.com这样的网站,它们提供链接到介绍越来越多的Google 手法的地方。

安全用药避开四大误区 篇3

输液直接走静脉,效果的确比口服药好。但它主要针对的是不能用口服药或者病情非常危重的病人。对于普通疾病,我还是建议用口服药治疗。现在的输液肯定是经过无菌处理才能上市,但静脉输液时,看似透明的液体中存在着不溶微粒。这些微粒是钙、硅、铝等无机微粒及炭黑、纤维、结晶体、玻璃屑和细菌、霉菌芽孢以及塑料、橡胶、中药胶体微粒。这些肉眼看不到的颗粒进入体内,对人体的大环境肯定是有伤害的。从小就输液的人,血栓形成的几率比别人要高很多。

误区二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它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对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病毒引起的炎症,如病毒性感冒等炎症就没有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有害无益的。而引起“头疼脑热”最多的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用抗生素也无效。

中国每年约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已经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抗生素的副作用会使身体器官受损,而且滥用抗生素将会破坏体内的正常菌群,使病菌耐药性增强而导致疾病无药可治。

误区三

过了一天都不行。因为这个有效期是厂家做了无数次的试验得出来的,在这个有效期内是没有问题的。既然厂家给了你这个有效期,你干吗要跨过这个安全期。包括有些人认为,中药是没有效期的。我觉得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现在的中成药,是把草药经过了一系列的处理。这些颗粒、散剂肯定都是做过有效期试验的,超过这个时间是有问题的,也许这个问题你没赶上,但赶上了就麻烦了。

吃了过期的药,我的意见是一定要马上到医院就诊,明确地告知医生你吃了什么药,过期了多长时间,有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医生会给你一些处理的意见和方法,这样做是最安全的。

误区四

药物的服用和疗效密切相关。有的人服药时不用开水送,干吞强咽,易使药物滞留食道中,造成食道黏膜损伤、出血等严重后果。而牛奶、茶水、果汁、咖啡都是不适合服药的,服药时尽量选择温开水。

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茶碱、鞣酸等,这些物质可与药中成分发生反应,使药物失效或产生不良后果。而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或使糖衣提前溶化,不利于胃肠吸收。

很多人认为,中药饭前喝,西药饭后服。但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问药师或者医生,或者看说明书,如果说明书上没有写,就说明饭前饭后都可以。

指导专家:中日友好医院 郭冬杰

走出安全文化的误区 篇4

目前,安全文化之所以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认识与实践中的误区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走出“急功近利”的误区。相对来说,安全文化建设见效慢,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安全管理措施与安全技术措施见效快,人们总是习惯追捧见效快的东西,所以对安全文化就有所怠慢。其实,人的素养的提高,价值观的转变,行为规范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特别是人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当然,采取强制的、惩罚性的手段可以使人的行为受到制约,但是要想使执行制度成为人的自觉行为,就必须改变人的思想。长期以来,一些企业的制度越定越严,措施也越来越多,但是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安全状况也没有明显改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做“慢功”。思想决定行为,只有员工认同安全文化的价值理念,才能激活潜在的内动力,才能充分发挥制度和措施的作用,从而促进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真正认识安全文化的功能和规律,摒弃那些表面化的、做秀式的东西,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实实在在的安全基础工程来抓。

走出“坐而论道”的误区。坐而论道的原因是一知半解。认识不深入,行动就不可能到位。安全文化是一种执行文化,只有从真学做到真知、从真知做到真言,再从真言变成真行,才能发挥文化的价值,体验文化的力量。安全文化建设的真谛,就在于知、言、行的统一。因此,要把理念、制度和行为和谐统一起来,把安全理念转化为安全管理标准及流程,最终转化为员工可持续性的行为习惯,使职工真正成为自主管理的自觉践行者。安全文化包括理念、制度和物质行为文化三个层面,三者是一个系统整体,离开哪一样都难以发挥安全文化的作用。因此,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要重视对安全理念落地的研究,特别要积极探索安全理念转化为制度与行为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制度的配合,没有行为规范的跟进,安全文化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取得实效。

走出“工具化”的误区。过去,文化时常是一个忠顺的“仆人”,为政治和经济服务。当政治需要的时候,文化就充当论证意识形态正确性的工具;当经济需要的时候,又为经济发展鸣锣开道。改革开放以后,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下,文化又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道具”。文化这种非常尴尬的依附状态直到十七大才得以扭转,成为一种软实力,从边缘走向了中心,从配角变成了主角。同样,安全文化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是长期起作用的因素,是持续发展、永无止境的过程,是一种结果和目标,而不是临时作秀的道具和单纯的手段。虽然安全文化也是一种管理方式,但其功能、作用的发挥,是作为一种规则、一种制度、一种文化机理来实现的,是渗透到管理行为中的。它体现的是目标主导下的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性。如果把安全文化仅仅当成被一时“利用”的工具,其功能、作用就不可能被充分发挥出来。

走出“单打独斗”的误区。有的企业出了事故以后,管理者为什么不讲实话,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与企业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企业文化决定安全文化,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安全文化。企业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影响因素,一个基础条件。如果企业的文化环境比较好,那么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就相对容易些;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没有正确的价值评判,只靠单打独斗抓安全文化往往是孤掌难鸣。这涉及到安全文化的基本原理,如安全文化建设强调沟通、交流、共享理念,要把自己获得的安全知识传授给别人,或从别人那里把有用的信息拿过来。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强调服从而忽视沟通,那么员工就不会非常积极地提出安全建议,怕说错了招惹是非,那么沟通、交流、共享的安全文化建设机制就难以形成。可以说,企业文化基础对于建立安全文化的难易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企业文化这个基础,没有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安全文化也就没有了根基。离开企业文化环境来搞安全文化建设,是难以持续推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抓手,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在员工中树立“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可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

专家释疑食品安全“八误区” 篇5

“拼死吃河豚”的风险远远猛于三聚氰胺鸡蛋;贪吃烤肉串、咸熏肉,其致癌性远远高于磕药多宝鱼……其实,在生活中,不当饮食方式的危害可能远大于一些食品被检出的不合格指标……面对最近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市食品研究所副所长马志英总工程师、瑞金医院中医科主任、肿瘤专家沈小珩教授提醒市民,找找有没有陷入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误区,倡导市民健康的、科学的生活饮食方式。

食品安全认识“八大误区”

饮食求奇求异埋隐患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求奇、求异的饮食新法成为市民的时尚新追求。其中,不少野味、海产品等都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常客。但是为了只图一时之快贪吃这些食品,带来的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一项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针对万人进行的调查报告曾显示,大约近40%的市民不知道河豚鱼内脏有毒,若不慎食用后会造成全身麻木、血压下降、很快便会窒息死亡等。对此,专家提醒市民,切不可只图美味而盲目贪吃,在入口前一定要对食物的安全性有所全面了解。

生食水产易带寄生虫

平时做菜时,应烧熟煮透、现烧现吃,减少生食生冷、生海水产品等。许多人爱吃炝虾、醉虾等,但对于生的或半生的食物,其中还可能带有寄生虫、寄生虫卵未杀死等问题,要减少摄入,以防食源性疾病。而在曾经发生的福寿螺事件中,其中致病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未烧熟煮透。

烧烤烟熏类危害大

很多学生都喜欢吃烧烤食品,烧烤食品的喷香美味,正是大多数年轻人禁不住诱惑的主要原因。

但事实上,经过研究证实,烧烤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并不小,尤其是其中所含的致癌物质非常吓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历时3年的研究结果显示,长期、过量吃烧烤,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吸烟的毒性,可见这些烧烤、烟熏食品的危害有多大。

蟹季慎防得“三高”

如今“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且有向年轻人群扩散趋势。由于饮食不规律、不科学,而且还忙于应酬、饭局不停的人最容易得“三高”。而最近又正是吃螃蟹的时令季节,不少人还酷爱吃蟹,尤其是大闸蟹中的蟹黄胆固醇最高、蟹肉蛋白质多,多吃还可能引发“三高”。临近年底,建议市民减少高油、高脂、高糖、高盐的摄入量,让“三高”远离日常生活。

两块砧板生熟分离

在日常生活中,有诸多小细节也会引起食物中毒。如果你是个“马大哈”,那就要格外注意这些生活小细节。在餐前洗手的习惯上,只有77.4%的人能做到餐前洗手,这就意味着,还有为数不少的人是带着脏手上桌,这离“吃得卫生”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此外,大约43.6%的人不知道家庭要备生熟两块砧板,而经常是生的、熟的混一起,殊不知细菌病菌也就跟着一起来。专家提醒,食品食用安全要从生活细节开始,讲究卫生好习惯。

致癌物污染食品未必致癌

“致癌物污染食品”就是“致癌食品”?在不少市民概念里,会立马将“苏丹红”、“孔雀石绿”与癌症挂钩,觉得这些被致癌污染物污染的食品就像急性病毒,一碰就会得癌症。其实,在日常里,烤羊肉串、烤鸭皮里也存在着很多天然的致癌物。专家认为,被苏丹红等致癌物污染的食品固然不好,但人体吸收只要达不到一定量,就不会引发癌症。市民也没必要盲目恐慌,更不必将“致癌物污染的食品”简单等同于“致癌食品”。

“不合格食品”未必有毒

“不合格的食品”就等于“有毒食品”吗?

虽然有些食品不合格是因为其中含有的成分有毒,但不能排除那些只是包装存在问题、食品本身并没有问题的情况。所以,并不是不合格的食品就是有毒食品,不合格的食品并不完全等同于是 “有毒食品”。如果将“不合格食品”与“有毒”划上等号,这种“一刀切”的论断有失偏颇,也有过分夸大事实之嫌。

假冒伪劣不等于不安全

一些市民认为,凡是吃的东西出了问题就叫“食品安全事件”。其实,对于“食品安全”是有严格界定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有毒有害物质”,一是“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两者缺一不可。如果笼统地把“假冒伪劣”与“不安全食品”划上等号,无形中便夸大了食品安全问题。虽然必须承认,有一小部分假冒伪劣食品确实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但如果只是短斤缺两,在定义上也算假冒伪劣,对健康其实并无害。

使用安全套,别入这些误区 篇6

安全套会降低男性快感 这是男人们不使用安全套的最常见借口。许多女人也信以为真,最后却因此后悔。最新的权威研究发现,安全套对男性的快感并没有太大影响。

专家指导: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安全套,它不仅不会影响快感,一些有特殊功能的安全套,如带有螺纹、浮点的、超薄型等,更有助减少担忧,增强乐趣与快感。

激情迸发时戴套很煞风景 很多人认为,在双方情绪高涨、难舍难分时停下来戴套“大煞风景”,会让人没有了性爱心情。事实上,意外怀孕和性传播疾病才是真正的“欲望杀手”,让人充满担忧,不能投入。

专家指导:可以把戴安全套当成前戏的一部分,女性用纤纤玉手为伴侣戴上套,并轻轻爱抚、挑逗,将是十分有趣的环节。

乳胶容易引起过敏 很多人在使用安全套后觉得不适,首先会想到乳胶过敏。事实上,乳胶过敏非常罕见,其中一些人可能只是对安全套中添加的香料或者润滑剂过敏。

专家提示:如果使用后出现轻微不适,可以尝试换个品牌。若确定是乳胶过敏,也可以试着使用非乳胶安全套,如用聚氨酯和羔羊皮制成的安全套。

安全套应该随时随身携带 这虽然能帮助你以备不时之需,但大部分时候并不可取。因为安全套需要妥善存放才能保证“安全”。如果存放在湿热的环境下,就会变薄变脆,容易破洞、撕裂。

专家提示:尽可能把安全套存放在干燥凉爽的安全环境中。其实现在购买安全套十分方便,不必随身携带,还能免除尴尬。

男人在射精前戴上就能保证安全 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射精前,阴茎流出的液体中已含有少量的精子,可能导致女性怀孕,而且不戴安全套也会增加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专家指导:男性在进行任何性活动前,如亲密接触、前戏等,都需戴上安全套。

戴两个安全套能延长时间 一些人认为,戴两个安全套可以增强保护力,而且降低性敏感度,让做爱时间更长。事实上,戴两个安全套比戴一个更差,因为乳胶相互摩擦容易导致安全套破损、破裂。

专家指导:选择合适的型号,正确使用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用过的安全套可以再次使用 一些人在只有一个安全套的情况下发生多次性爱,很可能会重复使用。这样做十分危险,因为安全套会变得脆弱,很容易破裂。

校园安全演练谨防三个误区 篇7

一、盲目图快孕育着安全隐患

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小的学校为几百人,规模大的学校为数千人,甚至更多。一栋教学楼往往只有两个楼道口,这也就意味着,一旦遭遇突发险情,应急疏散、应急逃生的所有师生都得从这两个楼道口出来。

突发险情并不是预知的,一旦来临,楼道、楼梯的人流量会在瞬间激增。一方面,应急疏散、应急逃生的师生要从楼道出来,另一方面,应急抢险、应急救援的人员要从楼道进入。疏散演练一味追求快速,极易造成楼道拥堵,导致逃生人员无法出来,救援的人员没办法进去。况且,在灾难面前,本能的求生欲望人皆有之,情急之下,巴不得能从人缝中一下子钻出去。在灾难面前,恐惧心理、恐慌情绪极易膨胀,只要有一个人失控,就会产生蝴蝶效应,那样极易发生踩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校园安全演练首先应着眼于有序。哪怕第一次的演练耗时长达10分钟之久,只要各环节都做到了有序,便是成功的。第一次演练带来的首因效应会给参加演练的全体师生留下深深的印迹。常言道,欲速则不达。10分钟、9分钟……3分钟、2分钟,随着演练次数的增加,自然会有“无他,但手熟尔”的得心应手,应急速度自然而然会提升。

众所周知,地震、火灾等灾害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只有2分钟左右的最佳逃生时间。应急逃生演练达成的时间目标也应设定为2分钟左右,但必须要从实际出发,通过经常性的演练逐步提升,不能急于求成,只能循序渐进。

二、重演轻练等同于敷衍塞责

虽然校园安全演练已经成了学校的常规工作,月月有演练科目,但演练效果并不乐观。我浏览过很多演练简报,第一感觉是简报上的图片与文字有很大反差。可以肯定,能进入简报的图片一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但图片上显示出的漫不经心、说说笑笑,甚至有抱着膀子的旁观者,这些虽非常态,却能折射出安全演练没能进入状态。演练非演戏,是实战的模拟。从收到避险信号的那一刻开始,就要全身心进入避险状态,也就是说,身处演练现场的所有人都要进入状态,在那样特殊的时刻,不应该有“观众”角色存在。如果仅仅把演练当成任务,即使天天进行,也不可能收到实效。

演练的目的是为了扎实掌握应急避险、应急疏散的方法和技能,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因此,校园安全演练的重头戏是练。以避险科目为例,避险信号发出后,避险动作原则上要在12秒内完成。避险不等同于躲猫猫,必须熟练掌握动作要领。诸如快速用手或其他柔软物品等保护好头部,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这些动作看似简单,但要达到规范程度并不容易。我观察过多次演练,发现保护头部的动作其实特别难。站着或坐着训练时,学生都能够用手或遮挡物护着头顶。一旦身体蜷缩下来,保护头部的动作却极少有改变,于是,保护头部的手或遮挡物从头部上方移动到了头部的侧边,因此失去了保护头部的作用。其实,护头的主要目的是不让坠落物伤及头部。也就是说,不论避险动作怎么变化,保护头部的手或遮挡物始终应该位于头部的正上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抵挡或减缓坠落物对头部的伤害。举一个更直接的例子,如果避险时是埋头动作,那么后脑勺就暴露在正上方,此时护头的手或遮挡物便应该位于后脑勺的正上方。这些动作技能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熟练掌握避险的相关动作要领的同时,还要学会当机立断,迅疾选择相对安全的避险场所,不要靠近窗口,尽量避开灯扇,就近蹲或躺在课桌、实验台、床铺的旁边或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等等,还要灵活处置和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视情况就近关闭火源、电源、气源等。没有扎实有效的训练,便不可能做到沉着冷静、辨明情况、思考对策、积极自救、互帮互助、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三、千篇一律无异于谋财害命

9月18日晚,一位校长在QQ交流群里晒了他们学校当天进行防空袭演练的图片。本来,他们利用当地防空袭警报试鸣放的契机进行防空袭演练的举动可圈可点,但晒出的图片却令人吃惊。要知道,防空袭演练的重点应该是避险,一旦防空袭警报拉响,最好的办法应该是立即进入防空洞。在无防空洞的情况下,应该就近寻找掩体,不让身体直接成为空袭目标。于学校而言,能有效藏身的地方唯有教室。但是,那位校长所晒出的图片显示,师生从教学楼疏散并集结到操场,被动防空袭演变成了主动等待空袭。我便与那位校长理论,他也知道了此次演习的硬伤所在,同时晒出了他们县防空演练培训观摩现场图片。我终于明白了,他们县所有学校进行的防空袭演练都如出一辙。那晚,我上网搜索浏览了部分学校防空袭演练预案和宣传报道,发现不少的防空袭演练都选择了疏散集结到操场的方式,换言之,选择了疏散而并未选择避险。我以为,防空袭演练的首要任务是避险而非疏散。当遭遇地震、火灾等灾害时,空旷的操场要比教室安全得多,而遭遇空袭,空旷的操场要比教室危险得多。应对不同的灾害,必须采用不同的策略,灾害来临时,有时只需要选择疏散;有时只需要选择避险;有时必须同时选择。制定演练预案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千篇一律。

走出煤矿安全管理的四个误区 篇8

要从“物本崇拜”走向“人本至上”。社会、物质、环境、制度、科技、体制, 还有人的发展, 在煤矿企业究竟哪一个更重要呢?有人说, 煤矿企业的设备精良、技术精湛, 就能够降低事故率, 保证职工的安全。这话似乎没有错。但是, 不是有了好的设备和技术, 就一定能够降低事故的风险, 因为设备和技术都是由人来掌握的, 如果人的理念、行为素养还远没有达到那个层面上, 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现代管理的实践反复证明, 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也永远代替不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更不能自然而然使人达到优秀和卓越。

要从“利润崇拜”走向“生命至上”。企业发展究竟为了什么?同仁堂文化有一条叫“同修仁德, 济世养生”。这八个字传达了企业生存的终极价值和对社会大众的人文关怀。他们用这八个字告诉员工, 利润只是企业服务社会的一种回报, 我们经营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利润, 利润之上的更高目的是修炼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仁义道德, 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昌盛。而有些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却急功近利, 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追求一时的利润, 结果适得其反。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 我这个企业是生产人才的, 生产电器只是一个中间过程。我追求大家的信誉、追求客户的满意, 利润只是大家幸福和顾客满意之后的副产品。这是一种思想高度, 煤矿安全生产应该大力倡导这种管理境界。

要从“经验崇拜”走向“标准至上、法规至尊”。西方发达国家经历过近百年的工业化时期, 他们的企业在管理、制度和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较为成熟。而我国的煤矿企业一般缺乏长时间的砺炼, 基础比较薄弱, 因此管理规范化不强, 往往习惯凭着主观经验去管理。经验化的管理显然不适合飞速发展的现代市场经济, 所以应该迅速改变经验型、粗放式的管理模式, 确立“标准至上、法规至尊”的观念, 实施精细、精确、精准、精益的严格管理。

要从“权力崇拜”走向“科学至上”。所谓“权力崇拜”, 主要体现在官僚主义管理方式上, 这里既有客观的历史因素, 也有主观的人为因素。比如, 上级习惯搞地毯式检查, 习惯搞居高临下的以罚代管;下级习惯遵从长官意志, 习惯唯上而不唯实。虽然天灾是不可控的, 但是人祸是可以避免的。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上作文章, 在塑造本质型安全人上下功夫, 在建设本质型安全环境上下力气, 在安全管理的关键决策上增强科学性。

安全误区 篇9

一、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1.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是指煤矿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凝结和提炼而形成,并且为企业员工所认同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能够将企业的管理层和职工都融入到企业的安全意识环境之中,使企业形成共同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和安全文化行为准则。

2.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1)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保障。人的生命是无价的,煤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坚守安全生产的底线,不能以牺牲企业职工的宝贵生命作为代价。煤矿企业没有任何理由突破这条安全的底线。通过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将使企业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企业的成员受到安全文化的感化和影响,提高企业成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素质。因此, 可以说,有效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势必将有利于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2)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实现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 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煤矿企业势必要强化安全教育,增加安全教育培训的力度与投入,重视在生产过程中遵循各种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煤矿企尤为需要重视和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证明,相比于各种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安全文化更能够从根本上保障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更能够在较高的层次上实现生产安全。煤矿企业通过切实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将使企业职工在生产活动中,自觉、积极、主动地去遵循各种有关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操作规程和法律法规,从消极被动转为积极主动。因此,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实现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当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认识误区

虽然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 我国煤矿企业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存在误读,导致我国煤矿企业对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在当前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误区。

1. 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文体活动建设。一些煤矿企业的管理层和职工对于安全文化的内涵认识不足,对于安全文化的认识浮于表面,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有的煤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直接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的文体活动建设,认为煤矿企业搞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比如组织一些运动比赛、演讲比赛、歌舞表演等文艺活动就是在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但实际上,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只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部分内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包含着远远比开展文体活动更为丰富的内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够触安全生产理念的精髓,能够使企业员工从灵魂深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企业员工安全意识与安全习惯的自觉养成。

2. 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抓思想政治工作。有的煤矿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将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看成是开展一种思想政治工作,将安全文化建设等同于贴贴安全警示标语、喊喊安全警示口号、 搞搞安全教育和宣传、写写学习心得体会等等活动。在这种认识之下,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得不到真正有效的开展,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达不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应有目的。

3. 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安全制度建设。有的煤矿企业管理者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建设,认为建立全面、细致的有关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就是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认为企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方面法律法规的教育学习就是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这种认识人为地缩小了安全文化建设的范围,势必影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健全各种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只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并不能涵盖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全部,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4. 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常规安全生产教育。有的煤矿企业管理者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同于开展常规的企业安全生产教育,认为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培训就是在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际上,这种认识也具有较大的片面性。煤矿企业进行常规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其不能涵盖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所有方面。除了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还包含着更为广泛而深刻的内容。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认识误区,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在这些错误观念和思想的指引下,认识不到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与重要意义,从而导致煤矿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安全理念还远未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确保安全生产之间,煤矿企业往往更注重关切一时的经济效益,对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经常有意无意地予以忽视。

三、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科学理念

由于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对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认识误区,大多数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都浮于表面,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徒具形式意义。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安全理念,使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都真正具备安全生产意识,重视安全生产,使安全生产成为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能自觉遵守的理念和行为准则。为了实现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预期目标,本文尝试从当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来分析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的科学理念。

1.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在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安全关乎企业员工的生命,关乎企业的稳定发展,理所应当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只有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够真正深入,才能够真正体现煤矿企业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安全第一”就意味着在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选择的是安全生产,考虑的是人的生命安全,考虑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 就要做到时刻以人为本,让每一位企业员工都形成在生产中“安全第一”的理念,关爱每一位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使整个企业营造出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使“安全第一”成为深入企业员工心底的文化理念与行动准则。

2.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实践证明,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的,绝大多数煤矿安全事故都是能够加以预防的。因此,在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 防患于未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有利于煤矿企业的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树立“煤矿安全事故可以预防”的理念,有利于使煤矿企业职工自觉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形成安全生产的价值观念,从而从根本上保障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稳定发展。

3.坚持依靠群众的理念。“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各项建设事业胜利的法宝。在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同样适用。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要想真正取得成效,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依靠群众的理念。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企业某个部门、某个领导、某个职工的事情,它需要调动企业所有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需要动员煤矿企业所有成员的力量,学习、宣传安全生产知识,传播、弘扬安全文化。坚持依靠群众的理念,有利于使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得到切实、有效、深入的开展,有利于使企业职工真正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有利于煤矿企业形成安全文化氛围,从而对煤矿企业的安全、 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文化支持。

4.坚持严格落实的理念。近年来,我国各地各种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事故发生过后,我们往往会追查事故发生企业是否遵守各种有关煤矿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生产意识,是否具有良好的安全保障基础。实践证明, 事故发生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过所谓的安全文化建设,都对企业职工进行过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教育与培训,都在企业全体职工范围内进行过所谓的安全意识教育。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事故发生企业的所进行的上述各种努力更多的是走过场,没有落到实处。这种形式主义,在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坚决予以摒弃。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并且落到实处。也就是说,在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依靠群众的理念外,还必须坚持严格落实的理念。坚持严格落实的理念,有利于使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真正富有成效,有利于真正发挥安全文化建设对煤矿企业的文化支持作用。

安全误区 篇10

一、农用车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

1. 定时检查轮胎气压, 确保轮胎气压正确, 因轮胎气压不足或过高, 都会增加耗油量。

2. 不要随意更换轮胎, 轮胎越宽, 车轮阻力越大, 越耗油。

3. 定期检查方向盘和轮胎是否调整正确。

4. 尽可能用粘度低的润滑油, 粘度越低发动机运转越灵活, 越省油。

5. 认真保养发动机, 发现故障应立即排除, 因为发动机出现任何故障都会降低其动力性和经济性, 浪费燃油。

6. 避免小车拉大车, 严禁超载。有的车主为了达到多载货的目的, 自己改制拖车, 使拖车又大又重, 这不仅不符合安全要求, 还会增加车辆行驶阻力。另外, 空车引驶时大大增加油耗。

7. 严禁长时间怠速运转。有些机手早上开车前, 有预热的好习惯, 但预热时间太长也是一种浪费, 车辆慢速行驶1~2 km也能起到预热的目的;长时间停车应熄火。

8. 加速时不要猛踩油门。猛踩油门不但使机车承受巨大惯性力的冲击, 而且过多供给的燃油不能完全燃烧, 变成黑烟排出, 浪费油料。

9. 按行驶速度要求换挡, 应当按照行驶速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挡位, 尽量不用低挡大油门的方法提高车速, 造成油耗浪费。

1 0. 不要超速行驶, 对一般车速为50~70 km/h最省油, 若车速每小时增加1 km, 油量增加0.5%。

二、农用车使用维护过程中的认识误区

1. 车速越高越好。

一些农用车驾驶人员认为车速越高越好。事实上国家把农用车车速限定在50 km/h以下, 是在综合考虑农用车的技术水平、质量水平、使用条件、道路状况、安全性能等多方面条件后确定的, 厂家也是据此设计制造的。因此, 使用中若擅自提高农用车速度, 必然会造成农用车工作状况恶化, 故障率上升, 甚至车毁人伤。

2. 柴油牌号越高越好。

农用车柴油机使用的是轻质柴油, 轻质柴油根据凝点的不同分为10号、0号、-10号、-20号和-35号。轻质柴油牌号的选择, 不是以柴油牌号越高越好, 而是以保证柴油在最低气温下不致凝固固为原则。为了更好地发挥柴油机性能, 必须使柴油的凝点低于气温5℃左右, 才能使柴油在凝点前不发生浑浊。

3. 机油越多越好。

当柴油机底壳中机油不足时, 机油泵就会吸入空气, 从而影响高速运转轴承与轴颈的润滑, 严重时还会发生烧瓦事故。但机油过多也不行, 机油过多, 使得发动机工作时, 曲柄连杆剧烈搅动机油, 造成柴油机功率内损增加, 机油消耗过多。而且, 会发生烧机油现象, 造成气缸积炭, 增加排放污染。

4. 机温越低越好。

机体温度过高时发动机充气效率下降, 燃烧系易产生气阻, 机械强度下降, 正常间隙被破坏, 并使机油变质, 润滑不良, 损耗增加;但过低的机温又会使燃油流动性、蒸发性变差, 燃烧过程变慢, 发动机功率下降, 油耗增加, 摩擦阻力增大, 磨损加快, 缸套易发生化学、电化学腐蚀。所以并不是机温越低越好。

5. 充电电压越高越好。

当发电机充电电压过低时, 蓄电池因充电不足, 电压容易下降, 从而给发动、照明造成困难;但充电电压值调得过高, 又会导致蓄电池电解液温度过高, 水分蒸发过快, 蓄电池使用寿命缩短;同时, 过高的电压还易烧坏农用车电器, 造成故障。

6. 保险丝越粗越好。

用保险丝的目的是保护用电设备在电压过高、电流过大时不被烧坏。然而, 有的农用车驾驶人员为贪图一时方便, 竟用较粗的保险丝来替换细保险丝, 这样做会使保险丝不能起到保护用电设备的作用, 一旦电压、电流过大, 极易烧坏用电设备, 甚至引发电器火灾。

7. 螺栓越紧越好。

农用车上用的螺栓螺母联接的紧固件, 如缸盖、连杆轴承盖, 曲轴轴承盖等, 都应保证其螺栓螺母有足够的预紧力。预紧力过小, 无法保证农用车正常工作;但若是螺栓拧得过紧, 则不仅会使联接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 而且会因螺栓产生拉伸永久变形, 预紧力反而下降, 甚至滑扣或折断, 造成联接失败。

8. 传动皮带越紧越好。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