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的读书笔记
阿甘正传的读书笔记(精选14篇)
篇1:阿甘正传的读书笔记
刚读《阿甘正传》我感觉十分艰涩难懂,但渐渐地我明白了其中的内涵,在《阿甘正传》中我敬佩主人公阿甘和他的母亲。阿甘的母亲是世上所有母亲的典范,她给予阿甘太多太多的爱,她用自己的身躯保护阿甘,为了阿甘她可以忍受任何艰难。
她只求自己的儿子能和常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阿甘的点滴进步都能使她高兴到泪流满面。在外人眼里阿甘也许是个“傻子”但在我眼里阿甘是个天才。
他的语言交际能力虽然很差,但他也有属于自己的一技之长。他因长的过快而安上机械支柱,众人笑话他,然而众人却不知他是一个跑步奇才。他曾经因为智商达不到普通水平而被人排斥,可就是这样的他通过了为研究生所开设的课程“中极光学”。其实,细细品味一下阿甘的人生经历,其实很丰富,他眼里的世界是纯洁的。他没有那些世俗之人的利益心。他是一个执着的人,只要他认准一件事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他真诚的善待周围对他好的人,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他奋不顾身的去就救朋友。阿甘的人生是个奇迹,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众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我羡慕阿甘,不为他人而活,只为自己而活。若有机会我也想做一次阿甘,体验一下人生百态!
篇2:阿甘正传的读书笔记
故事开头,一片雪白的羽毛在空中来飘去,随风飘扬,最终,飘到了阿甘的脚下。就这样,阿甘的传奇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从阿甘记事开始,阿甘的智商只有75,离及格线还差5的智商,腿脚也不方便,需要带上支架。在校车上,没有人愿意和阿甘做在一起,只有一个名叫詹妮的小女孩愿意让阿甘做在她的旁边。从此,他们便形影不离。
有一次,一群阿甘的同学,骑着自行车朝阿甘扔土块,用言语侮辱阿甘。阿甘撒腿就跑,跑着跑着,阿甘腿上的支架就散架了,从此,阿甘的非凡人生就这样开“跑”了。
阿甘上了大学,因为他的绝技——跑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橄榄球运动员。大学毕业后,阿甘上了越南的战场,回国后,又打起了乒乓球,之后,又开始了捕虾,结果发了大财,成为了大富翁。之后,漫无目的地奔跑着,又和詹妮成了亲。
或许阿甘本来就是一个笨蛋,不重视名誉和钱财,他一直在奔跑,从未停止。就连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阿甘的一生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一直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总是被人嘲笑,他很少有朋友,最后詹妮也因疾病离开了他……阿甘并没有自暴自弃,虽然詹妮的死给他带来了不可覆灭的悲痛,但之后又抹去眼泪,生活还没有结束,幸福还在继续,独自一人开始抚养起了他的孩子——小阿甘,一个聪明的孩子。
篇3:有关读书笔记的写作教学
读书笔记有多种多样的写法, 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会摘录好句子、编提纲、写体会。阅读一篇好文章, 随手把优美的句子和精彩的片段摘抄下来, 就是摘录式笔记, 其作用在于积累知识, 储存语言, 为作文奠定基础,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勤记的习惯。编提纲就是分析原文的纲目主次, 概括段落的意思和文章的思想意旨, 这样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又便于借鉴原作谋篇布局的经验。如果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的要点简要地复述出来, 那就是一则内容提要, 和缩写差不多, 接近于作文了。
上述两种笔记固然不算作文, 只是读书纪要, 但已经具有积累材料、巩固记忆、开发智力、培养良好学风的多种功能,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 学写读书笔记, 应先学会写摘录和提要, 养成随读随写, 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为进一步学写体会式的读书笔记打好基础。
体会式读书笔记通常称为“读后感”。它与摘录式、提纲式笔记的主要区别, 就在于它是作文形式, 以抒写自己的读书心得为主。写读后感, 是一种综合训练, 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的摘要能力、感受能力和评论能力, 对学生的读写训练更为全面, 更有效益。所以, 我们强调写体会式的读书笔记, 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那么, 怎样写读后感,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第一, 形式上把握三个要素, 结构上构建大体框架。一篇读后感一般包括读什么文章, 主要内容是什么, 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也可以说是读后感的三大要素。至于其他内容, 比如怎么读, 遇上什么问题, 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等, 也可以如实记述下来, 但要根据写一篇读书笔记的命题意思来决定取舍, 确定详略, 与写作用意有关的就写, 无关的就不写或少写。因此, 对于次要内容也可以顺带写一些体会, 不写也不会影响它的完整性, 但是, 主要的三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由此可见, 写读后感, 跟阅读一样, 也要分辨主次, 抓住原作的主要内容不放。每篇读后感都必须具备读什么, 概述要点, 抒写体会这三要素, 这是写作前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
第二, 以表述感受为主, 以摘要引用为辅。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处理概述原作内容和抒写个人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即通常所说的“读”与“感”的关系。写读后感, 读是前提, 心得体会来自阅读实践, 是由原作引发的。所以, 写作时务必根据原文来谈感受、体会, 绝不能脱离原文内容而东拉西扯, 无的放矢。这一点学生较容易做到, 一般不会凭空而论, 往往是运用摘录、提要等方式引述原文要点。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往往复述过多, 述感太少, 不懂得读后感应以写体会为主, 也不善于引申自己的阅读感想, 写出来的读书笔记几乎变成了原文的复述或提要, 喧宾夺主, 详略失当。因此, 要继续引导学生分辨主次, 使他们确立述感为主, 引述为辅的写作原则。
第三, 引述要准确精练, 述感要思路开阔。要写出一篇主次分明的读后感, 必须在引述和述感方面下功夫。就引述而言, 力求摘录准确, 提要精练, 三言两语就能把原文的要点说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说, 摘录式、提纲式的读书笔记对于写读后感很有帮助。就述感而言要扣紧原文, 联系实际, 开动脑筋, 生发感想, 力求想得深广一些, 活络一些, 切不能就事论事。教师应当抓住文章的主旨加以引导阐发, 但是, 切不可一味地强调一种思想, 一个体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的学生可能就文章的某个非主要的思想观念有独到的见解, 独辟蹊径往往出奇制胜, 这是难能可贵的, 教师应作出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然而, 这就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此方面应该努力做一些探讨和研究, 笔者以为首先应认真研读范文。研读范文是上好课的前提, 对于范文读得要广博, 要精深。广博就是尽可能多做些相关阅读, 平日要勤于积累资料, 或做资料索引, 或制作卡片。切忌只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就上课。把范文理解得“厚”了, 上课才能游刃有余, 左右逢源。精深就是在广泛占有资料、对范文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抓住精华, 或思想内容上的, 或表达形式上的, 掌握教学的重点, 千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心中没有重点, 什么都讲, 学生到最后不知所云, 什么都写, 到头来文章平平, 缺乏节奏感和详略主次。其次, 要精心设计教学。精心设计教学应努力发挥教师的特长进行读写教学, 组织学生讨论, 进行精辟的讲解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的过程也是激发联想和想象的过程, 因此,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好教学, 还要写好教案。教案的体例、格式没有特别的规定, 但教案一定要实用。“江始出于岷山, 其源可以滥觞”, 青年教师从认真备课做起, 能够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篇4:读书笔记的写作指导
读书笔记主要包括读后感和赏析短文两种,这里笔者以指导“读后感”和“赏析短文”两种个性化写作形式为例,以修改学生文章为实践,来谈谈自己对写作读书笔记的理解。
一、读后感的写作指导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一)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1、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
2、读后感的一般思路:引——议——联——结。
①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②议——就自己“感”的重点、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③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④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四部分中,“议”和“联”是核心;引和结为次要部分。
(二)一篇读后感只论述一个中心。
一篇文章可能有多个中心,如读《执竿入城》这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确立的感受中心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可确立以下多个中心,但写作一篇读后感时只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
鲁人的角度:①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束缚;②多想才能出智慧;③轻信盲从是可悲的。老者的角度:①好为人师要不得;②自作聪明者戒;③经验主义者行不通等。
(三)读后感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所以应对众多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最顺畅的一个感点。
例如《滥竿充数》三个感点:①南郭先生行为——人要有真才实学,靠蒙骗过日子是不会长久的。②齐宣王行为——应当实事求是不要搞形式主义。③南郭先生在两代齐王不同遭遇——应当打破大锅饭,让一部分人混不下去。比较三个感点,对照当前的形势,我们发现第三个感点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最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与现实联系最深。
(四)读后感的关键是议和联。首先。针对论点,进行多角度说理。比如例文论点“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作者从两个角度摆出理由:①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②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其次,可以运用正反对比说理来突出论点。比如例文论述“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论点时,进行对比说理使论点更加鲜明。
例文:《亲近自己的双腿》中的残疾车夫坚决只收事先讲好的3元车资,不肯多收一分钱,即使多骑一站路。付出比别人多的汗水和努力,我觉得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引)
诚信是一个涉及人的道德修养和做人准则的问题。做人要讲诚信,要表里如一。要言而有信。(议)
诚信首先是做人的一个起码的要求,是人人都应具有的品质。试想,如果我们做人不讲诚信,那么我们周围的社会就将是一个尔虞我诈、彼此设防、充满虚伪的冷漠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快乐么?(议、联)
其次。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信在高度文明的社会大环境中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议、联)
社会呼唤具有诚信品质的人,讲诚信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结)
(五)学生文章修改前后对照。
修改前: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让我感触颇深。
我们要像洋槐一样,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由此我想到了贝多芬,他在耳朵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把自己保护起来,而那些坚强的人,他们会迎着暴风雨前行,雨很大,风很大,但是刮不倒他们的信念和坚定,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因此变得软弱。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做一个坚强的自己。
修改后: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要像洋槐一样,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引)
人生中暴风雨是常有的,与暴风雨搏斗时一定是要受伤的,但如果这样就向暴风雨低头就将意味着将要停滞不前。(议)
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张海迪,在下身瘫痪,半身不遂的情况下,创造了轮椅上的奇迹,让世人惊叹于她那暴风雨后的美丽。霍金身残志不残,提出了黑洞学说,实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把自己保护起来,而那些坚强的人,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会变得软弱。(议、联)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做一个坚强的自已。(结)
二、赏析短文的写作指导
写赏析短文是一种很好的学语文的方法,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写赏析,“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赏析展示的是学生不同的个性,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作品赏析是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认识,它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艺术手法等的赏析。
如何写好赏析短文?
(一)明确鉴赏要点:
1、内容赏析: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表达格式:本文通过……,抒发了(赞美了)……,并流露出……(通常用在鉴赏短文第1段)
2、语言赏析
赏析短文的语言要做到通顺、流畅,力求生动、有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作时只有做到语言优美、有文采,才能有助于提高鉴赏的品位。也才会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从语言角度:
(1)用词之美——本文中的……,抓住了……的特点,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写得惟妙惟肖,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图画,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所见之景如在目前。
例: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请允许我满含泪水地回
来》)
之后,她捏紧了口袋中的安眠药。她想找个结束烦恼的地方,但她起不了身。
“捏紧”表现主人公已经陷入深深的绝望,下定了轻生的决心;“起不了身”表现了网友对她的鼓励、关爱和理解使她受到震动,不忍心草率地作出轻生的举动。
(2)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
例: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张抗抗《窗前的树》)
“雪后的洋槐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赏析:运用了比喻、回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3)哲理之美——本文语言极富哲理,特别是……几句,告诉我们……,使我们读后懂得了……的道理,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如:品析下列语句的哲理。(张洁《我的四季方舟》)
“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生命不可能重复,时间也不会再来,要认真对待生命,就要学会珍惜。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在人生的春季里,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青春,春天去了还会来,青春一去可就不复返了。
3、艺术手法赏析
(1)表达方式角度:
①感官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②动静结合角度: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
③描写方式角度: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④描写内容角度: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2)表现手法角度:
以小见大、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首尾呼应……
(3)具体模式
①小中见大:选文从我们熟知的……人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如莫怀戚《散步》。
②象征:选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如张晓风《行道树》。
③托物言志:选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如周敦颐《爱莲说》。
④烘托:选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表现力。如曹文轩《孤独之旅》。
⑤卒章显志:选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如张晓风《春之怀古》。
(二)把握赏析注意点
赏析中肯与否,最重要的是要读懂文本,如果对所赏析的内容把握不准。或理解失误,就好比走路选错方向,赏析无从谈起;同时要选择好赏析的切入点,善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人手,只要合情合理,有自己的见解,都是可以的。
赏析短文的结构一般为“总-分-总”的形式,即开头总起,主体部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述,结尾归纳总结;也可根据实际写成总分或分总。
篇5:阿甘正传读书笔记
书的主人公阿甘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小镇,是一个iq只有75的低能儿,连正常的学校都不想收的孩子。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虽然阿甘没有其他孩子聪明灵敏,但他有一位从来没有嫌弃他的妈妈,妈妈常常鼓励他要勇敢的面对一切,对他倾注了全部的爱,妈妈常对他说:“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没有什么不同,一点也没有”!“只有干傻事的人,没有真正傻的人”。
阿甘在妈妈的鼓励和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成了橄榄球明星、乒乓球中美外交使者、亿万富翁。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慨万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阿甘——一个小时候腿走不稳,被当地人称为“弱智”的孩子,为了摆脱那些坏孩子的欺负,他没有任人“宰割”,而是选择了奔跑,最后他跑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身体,跑出了橄榄球明星,跑入了大学。参加—战时,他利用奔跑的能力救了很多战友,他遵守诺言,说到做到,最后成了一个成功的人。
阿甘成功的原因是在他的心中有一个目标,为了实现他心中的目标,他自强不息,刻苦努力,最终他成功了。难道我们这些健全的人不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目标吗?不应该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吗?只要我们努力的学习和奋斗,我们就是下一个成功的阿甘!
★ 阿甘正传读书笔记600字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高中生
★ 高中生复活读书笔记
★ 高中生稻草人读书笔记
★ 牛虻高中生读书笔记
篇6:阿甘正传读书笔记
阿甘一小人物却经历了那么多的历史大事,绝非偶然,他自己的实干精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可以一个人连续不断地大羽毛球,他可以从一个捕虾船做到一连串的捕虾船业,他可以一个人连续不断地奔跑3年多。
与他相比,我在这方面,确实欠缺的太多。我脑袋里总是想象着许多美好的事情,而那些美好的东西,仿佛我一睁开眼就离我好远。可是那些事情变成现实,我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睁开眼。
说一件我最近的事。我想,放假的话,我差不多有3个月的假期,而这3个月,我一定不能浪费时间,得好好把握。第一个月,我可以慢慢地将学校里后续的事情都处理好,然后放松一下,可以出去玩玩,旅游啊。后两个月,我可以到家附近的超市去帮帮忙,一来可以先体验一下打工的生活,二来可以为父母减轻一点点负担,再者在超市帮忙一天只要工作6个小时,剩下的时间,我可以看看书、学点针线活、学点烹饪。再看看我这些计划都很有条理,完全可以是自己的生活变得很充实。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每天的作息完全乱了,每天都过得很空虚,每天都在浪费时间。
而且,我所想的、计划的都很符合现实。像这样一个计划,我却连一部都没有完成,我很羞愧。突然之间,觉得自己活得简直也是一种浪费。更痛苦的是,自己存在的问题,自己都明白,可就是解决不了。其实,是自己根本就没有踏出解决的第一步,说自己是解决不了,也实质是一种借口,是自己根本就没有解决的勇气,是自己胆怯。其实我就是一个懦夫。与阿甘比,我很惭愧。
篇7:阿甘正传读书笔记
一如既往的,是阿甘从未改变的坚韧表情,抑或是对珍妮的告诫毫无条件的信任,抑或是对生命和理想的追求。阿甘就以这样的姿态,摆脱了脚掌的束缚,穿越越南战场的枪林弹雨,横穿美国大陆,一直奔跑着。
生命中注定有许多的不公平,正如阿甘生来残疾、智商低下一样。于是不止一次的,我们一边惊羡于别人的美貌、智商与成就,一边在角落里舔舐着内心的伤口,自惭形秽。在一次次与他人的对比中,在一次次竞争中败下阵来时,自卑的种子便悄无声息的投向心灵,生长蔓延出一片浓郁的阴暗。
“或许这便是天注定吧。”于是,我们便生出了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来为现在的境遇做一个借口。然而“生活就像一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就在我们还纠结于命运的不公而停滞不前时,阿甘却选择了奔跑,以超越常人的速度,在他注定与众不同的道路上铸就了别样的精彩,不断刷新个人成就,成为体育明星、战地英雄、公众偶像。
终于有一天,他停了下来。在他人惊诧声中、在别人不解的目光中。“我累了,我想回家。”没有太多的顾忌,仅仅一句简单的解释,便又回到了那装载着无数回忆与过往的绿茵小镇。让一切顺其自然也好。毕竟,有些事是不能强求的。可悲的是,很多人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却仍抱着“不撞南墙心不死”的精神,反复纠结于功过得失,在生活中迷失自己,忘记了曾经的梦想,放弃了触手可得的幸福。
可是阿甘却做到了,他懂得什么是爱与尊重。所以才会不厌其烦地听着巴布关于捕虾的一切絮叨,并在他死后遵守了玩笑般的诺言,开始了捕虾的旅程。这一切与物质无关,与利益无关。那是一种心灵上的默契,是性情的相投,是心与心的依存。
篇8:读书笔记写作中反映的问题
一、高中生读书笔记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阅读和写随笔随意性,缺乏一个完整体系。一方面没有专门教材 , 另一方面 教师没有 系统安排。
2.学生不会阅读和写随笔,不知读写什么,怎么读写。教师也没有对其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读写内容,读写方法,并进行有效训练。
3.教师未能培养学生读写习惯,读写流于形式。老师只是一味要多读,对学生的随笔也不看,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读、写热情。
二、高中生读书笔记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教师角度说,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反映的问题首先是教师随意化造成。没有具体教材的指导,没有一个详细的教学安排与计划。再加上缺乏有效指导,读书笔记流于形式。每周甚至每月收一次读书笔记,主要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而不是以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为目标。从学生角度说,受我国传统普通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理科学习和外语学习上,没有养成学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很多学生畏惧写作文,就是良好写作习惯的缺乏。平时不多阅读,不去观察,不进行反思,不练笔等等。
三、解决高中生读书笔记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一) 构建完善的读书笔记训练体系
虽然教材没有给教师有效的指导与安排,但教师自身也不能随之无序随意。读书笔记要结合读书要求,结合必修教材制定好相应计划。这个体系,宏观上要建立三年的读书笔记的读与写安排,同时兼顾到与必修教材形成互为补充的功效;微观上,要具体到每学期、甚至每次写读书笔记怎么安排,读什么,写什么,怎么读,怎么写。
另外,每学期,各年级组围绕三年计划进行具体安排,如一周上一次赏析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想象创新的能力等,以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为主;一月收一次读书笔记,老师总结反馈。这样三年下来,学生不会再对读写抱着畏惧的心态,也能调动起写作热情,不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衰退,写作水平也由最初的模仿、借鉴到最后的运用自如。
(二) 学会阅读,为写随笔做好素材储备
林语堂先生说,读书能“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灵性”。首先,通过赏读,借鉴模仿,学习写作技巧。如鲁迅的论说文,他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中,首先从反面论证,而后笔锋一转提出正面观点自信力。接着,又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进行论证。分析发现,他的很多文章都采用了这种写法,这样的写法与我们教学中一贯议论文写作 结构模式———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比,共同处结构模式相似。其次,利用品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自我认识。如李密的《陈情表》,围绕“情”“孝”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在上任与留下照顾祖母两难之间反复纠结,最后表白先尽孝后尽忠的意愿,将亲情文章与国家尽忠联系在了一起,更加突出了亲情的伟大。废黜黄州的苏轼,在困顿的处境中、失意中,写下了《赤壁赋》,他随缘自适,善于处穷,还不忘时时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三) 指导写随笔,为乐学乐写乐思做好铺垫
阅读中、生活中,面对种种现象和观点,我们不能避免有自己的认识,所以要养成随时写随笔的意识。首先,将书本知识由课内向课外链接 ,如必修一 奥尔多·利奥 波特在《像山那样思考》中揭露出了深深的忧虑意识,让我们不由想到,自私的人类如果以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结果不仅不能为子孙后代建造美丽家园,反而会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最终走向毁灭,我想这是人人都不愿看到的一幕。其次,透过现象看本质,兼顾两面性。对于社会上的种种现象,能透过表面看清实质,看到其具有的两面性,既要看到问题所在,也要看到反映出来的闪光点,态度上要保持既不消极、悲观,更不能骄傲、自满。如汶川大地震、洪水、地沟油、三聚氰胺等事件,既暴露出社会的弊端,管理的不完善,人性的险恶,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些事件过程中国人表现出来的众志成城,团结互助,人性的善良。
篇9:《登天的感觉》读书笔记
在刚接触心理學的时候,对它充满了好奇,并在老师的推荐下看了《登天的感觉》这本书,于是对心理咨询充满了兴趣,以为自己懂得了很多。然而在两年过后,学习了很多理论,也参加了心理咨询师三级的考试,我开始感到一阵的迷茫和无措。总觉得各种心理咨询的理论在脑子里打转,我应该在咨询中怎么做?怎么样才是有效的心理咨询?我应该怎样去避免那些咨询中常犯的错误?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咨询不落入俗套--不是说教,不是劝慰?一系列的问题让我在面对心理咨询时感到退缩与胆怯。这时我又拿起了这本书,重新开始细细阅读。有人说,书应该反复阅读,才能看出其中真味。在这本非学术专著的心理学读物里,我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豁朗和启发。
《登天的感觉》是岳晓东博士在哈佛大学作心理咨询的一本咨询案例集。他精选了10个在哈佛大学期间做的、较有代表性咨询案例,来告诉读者自己对心理咨询的方法理论和体会,及在咨询中常遇到的问题,利用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介绍了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虽然这是一本非学术专著,但却可以纠正非心理学人士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以及引导一般咨询者咨询过程中走出常见误区,又可以让心理学工作者对心理咨询有更深入理解。该书的篇幅不长,但在10个案例里却已经涵盖了心理咨询许多方面,包括对人本疗法,分析方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现实疗法,格式塔疗法,交叉疗法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流派及其方法的解释。而且岳晓东博士把心理咨询的理论巧妙地贯穿在各个案例中,显得具体形象生动易懂,同时他还把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融会其中,令人深受启发。它被称为所有心理咨询爱好者的入门首选书,使国内成千上万的人对心理咨询开始有所了解,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它的长期热销,证明了人们对真正优秀的心理学图书的渴求。
在书中,最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岳晓东博士在乘飞机去美国波士顿大学求学的途中,他和一个美国心理咨询教授谈话的内容。从谈话中,岳晓东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心理咨询的描述--那就是登天的感觉。 “感到在腾云驾雾”,“感到自己站在世界之顶”,“自我感觉良好”……而也正因为这种描述,使人不由想一步步了解蒙着一层神秘面纱的心理咨询的真正面目。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禁不住被岳晓东博士那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所打动,同时也深深的感动与他那种帮助别人疏导心理,带来幸福,助人自助而拥有的“登天的感觉”!
“我恨我自己,我实在太愚蠢了”,“我们的爱情还有救吗?”……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问题,妨碍着我们对幸福的追求。人生的幸福不是金钱名利的角逐,本来自于我们内心的平静,天堂原本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在处理这些心理案例的过程中,作者展现了心理咨询的神奇技巧--原来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可能因为几句话而改变!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实际都是心理问题。这让我又仿佛重新从心理咨询中得到帮助别人的力量!还记得老师问过我们,觉得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答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答案。不过老师笑一笑,说:“我们都是善良的人。”是啊,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给人帮助,这不就是我们心理咨询人员的初衷吗?然而心理咨询之妙,就在于他帮助了一个人,却让那个人感到自己帮助了自己。这便是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验到的快乐与力量。
在学习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老师说过可以多种心理理论的灵活运用,你觉得哪种适合就用哪种。《登天的感觉》通过案例分析让人感到心理咨询并不是简单的某一理论的运用,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万般内疚为了谁》中,本来岳晓东博士运用的是现实疗法,但是后来发现来访者还是无法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后来运用分析疗法终于发掘出问题的根源。在《问你是否还爱我》中作者主要运用了认知疗法但是在咨询的过程中,作者穿插了分析疗法。当我们在处理个案的时候,如何正确选用相应的心理理论,需要我们有相当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个案咨询经验。这还有点像练习武功的境界,充分掌握各种理论,在运用的过程中,于无形在有形之中,以有形变无形之法。好像有人说过,最厉害的咨询方法就是已经没有具体理论方法了,可见各个理论都融会贯通了。
很多事情,“知”与“做”是两码事,心理咨询亦然。学过心理咨询的人一般都知道:在咨询中不是劝慰,不是给建议,不是帮忙做决定。但是很多人在咨询过程中还是不自觉或自觉地犯这样的错误。在《登天的感觉》中,岳晓东也很坦白地告诉读者他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犯的一些错误,例如在《我想从哈佛大学转学》中,岳晓东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一个反移情倾向的问题。我想这是咨询者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也是咨询中较难处理的一个问题。因为咨询的原则是:不要给来访者建议,不要帮来访者作决定,但是实际上现在所谓的咨询者可能会再自觉不自觉中就已经帮来访者作了决定。岳晓东在书中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读者:这些错误是很微妙的,它要求咨询者要细心,在咨询的时候必须时刻保持客观的态度,时刻注意自己咨询的原则是要“助人自助”!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心理咨询读物,因为每读一次你可能会有不同的体会,可能会有新的领悟。它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
十个案例一口气读下来,我也终于慢慢明白为什么此书的名字为“登天的感觉”。因为那些长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问题的人们,在别人的帮助下重新找回了自己,从自卑自怜的地狱当中走出来,迈向自尊自信的天堂的时候,心中升腾的不就是一种登天的感觉吗?作者亲身感受着这些来访者一天天的开心起来,一天天成长起来,不也是一种登天的感觉吗?而读者从本书中不也是体验到一种像飞翔在云端般的美妙感受,那也是登天的感觉啊。
篇10:阿甘正传的读书笔记
阿甘是常人眼中的弱智和白痴,但他天性善良单纯,加上天赋异禀,使他先后成为大学橄榄球明星、乒乓球运动员、摔跤选手、象棋大师和商业大亨,既获得先后两任美国总统的接见和授勋,甚至还无意间发现了水门事件的真相。
阿甘“轰轰烈烈“的传奇一生,透过阿甘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世态的复杂和庸俗,更觉人性真诚的可贵。
《阿甘正传》主要内容简介
温斯顿·葛鲁姆编著的《阿甘正传(精)》介绍了,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在中学时,他为了躲避别人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阿甘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在大学毕业后,阿甘又应征入伍去了越南。在那里,他有了两个朋友: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长官邓·泰勒上尉。
这时,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
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在战争结束后,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和平集会上,甘又遇见了珍妮,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他的生活中,他结识了许多美国的名人。甚至还无意间发现了水门事件的真相。
猫王和约翰·列侬这两位音乐巨星也是通过与他的交往而创作了许多风靡一时的歌曲。最后,甘通过捕虾成了一名企业家。为了纪念死去的布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司,并把公司的一半股份给了布巴的母亲,自己去做一名园丁。甘经历了世界风云变幻的各个历史时期,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无论和谁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纯朴而善良。
篇11:阿Q正传读书笔记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于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原名叫周樟寿,字豫才,18岁改名树人。“鲁迅”这个笔名是他在19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才开始用的。
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鲁迅的小说思想深刻,技巧精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着名的一篇,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杰作。它写于19,最初分章发表于《晨报副镌》,后收入《呐喊》。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篇12:《阿Q正传》读书笔记
阿Q是一个落后的雇农。作为一个落后的流浪的雇农。他的个性是非常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个性、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不仅与赵太爷迥然不同,就是与王胡、小D等也显然有别,
读书笔记大全《阿Q正传读书笔记》,正想鲁迅先生所说的,阿Q有着“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摇船便摇船”。这不仅正面说明了阿Q作为一个流浪雇农的贫困生活,而且从侧面表现了阿Q从本质上说来那种勤劳、老实、淳朴的农民性格。
篇13:阿甘正传的读书笔记
关键词:工业,生产力,经济
一、历史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历史, 通过比较来批判经济自由主义。通过对第一章的阅读, 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对于国家的繁荣, 工业的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总结来说有四点, 即国家的统一, 地理位置, 交通运输和国家的经济政策。
首先是国家的统一, 因为只有国家统一了, 才能凝集更多的力量来发展经济, 发展工业, 进行国内外贸易。李斯特也是竭力维护“国家”政策, 并以此为他的理论体系的建构基础。有些地区靠着其他的条件也许能繁荣一时, 但终归是维持不了长久时间, 终会由于社会制度和环境的不协调而衰退, “因为个人的生产力大部分是从他所处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中得来的。”威尼斯、西班牙以及葡萄牙就是由此从繁荣走向衰落。
其次谈到地理位置, 土地是一切发展起来的基础, 无论是发展农业还是发展工业都离不开土地, 而土地所处的位置决定着它是否具有发展工业的条件。最好的地理位置是温带地区的沿海、沿河地区。这一位置有利于发展农业, 更有利于发展工业。威尼斯, 汉撒商人以及英国的经济发展都得益于此。
再次就是交通运输, 便利的交通能够使得国内外贸易顺利进行, 使交换价值得以实现。有些国家尤其是纯农业国家如位于大陆内部, 且没有便利的交通, 它所生产的农产品无法运往国外进行贸易, 也无法购买所需的基本工业产品, 它就会在不适合的土地上为了自己的生存种植不适于其土地的植物, 这就形成了一种浪费, 其经济可能会处于停滞状态甚至会倒退。西欧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是有由于交通的便利而发展起来的, 尤其是沿海地区。
最后谈到的是国家的经济政策, 就是采取世界主义的自由政策还是保护政策。李斯特主张保护主义, 但并不是绝对的保护主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一些国家由纯农业国家转型为工业国家, 这时为了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 采取适度的保护政策是应该的, 否则国内的工业会随着自由贸易的进行而被吞噬掉。对于农产品以及原材料的进出口应实行自由政策, 这样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当这些条件都具备时, 这个国家将会发展到很高的程度。如英国。英国的工业发展到了别的国家难以企及的程度, 它的航海业, 国内外贸易, 甚至农业本身都得到了发展, 国家的繁荣富强起来。
二、理论
这一章囊括了十七个章节, 内容精彩而丰富, 其中最核心的观念便是生产力理论。他分别以国家经济和工业为基本点来展开论述, 条理清晰分明, 其中还贯穿着他的基本观点即贸易保护理论。
1、有关国家经济的理论
李斯特首先区分了国家经济和世界主义经济, 在他看来, “领先的总是政治联合, 跟着发生的才是商业联合”, 只有当国家的工业、农业、政治等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世界的同盟才会出现, 在这样的条件下实行自由主义, 各个国家才能获益。国家的经济状况主要由国家的生产能力总和决定, 因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到多少倍”, 而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首先依靠的是劳动生产力, 而精神生产力也不容忽视, “国家对于物质资产势必多少有所牺牲或放弃, 借以获致文化、技术和协作生产的力量;就是说, 必须牺牲些眼前利益是将来的利益获得保障”。如何运用生产力呢, 这就需要那个自然法则, 即“若干个人之间不同商业活动的划分, 同时也是各种活动力、智力和力量为了共同生产而进行的联合和结合”, 并将劳动的分工与联合不止运用到个别工厂企业, 且运用到整个的国民经济中去。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有时还要去限制个人经济的发展, 甚至不得不去用权力对个人商业加以约束和限制。国家经济的发挥也离不开民族精神,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传统历史和法律制度, 它需要这一切来求得它的生存、独立与存在。从经济角度来看, 国家的发展阶段主要经济了这样几个时期, 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在这几个时期中, 得到发展的不只是生产力, 精神文化方面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2、有关工业有关的理论 (1) 工业与生产力
随着工业发展, 个人的能力得到尊重与发挥, 工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 这就使工业国家的个人找到与自己的天赋兴趣相适合的工作。而工商业的分门别类与生产力的联合作用, 使得不同行业的工业者们联合在一起, 随着人们在商业、社会、科学和政治上的频繁接触, 社会制度越来越完善, 人们所享受的自由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工业可以使无数的自然资源和天然力量转化为生产资本, 是国家的自然生产力得到发展。
(2) 工业与农业、商业以及交通费运输业
工业对于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工业的发展, 他所需的原材料和自然资源越来越多, 这就促进了农业生产, 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 提高土地的价值。商业是处在工业和农业之间, 促成商品的交换, 它本身也是说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以及交通工具的改善而发展的, 工业是大规模的国内外贸易的基础。工业同时是大量的商运船舶得以存在的基本条件, 工业发展了, 有了建立海运事业的基础, 海军力量越来越强大。
(3) 工业的延续与保护
工业的发展需要稳定与持续, 这就需要一连几个世代都要为了这个目标而共同的努力, 如果期间又中断, 则会产生严重影响。工业生产的主体是人, 人不仅能够直接从事生产, 还能够创造生产力, 同时人也是生产消费和生产力形成的诱因。人为了生存, 需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甚至是奢侈品, 这些资料的产生来自于工业, 通过商业来完成交换。要保护国内工业并促进其发展需要建立关税制度, 实行一定的保护措施, 关税是建立和保护国内工业的主要手段, 实施关税制度是在为国家谋福利, 在一定的阶段一定的条件下有实施的必要。
三、学派
第三章介绍了几个重要的经济思想学派, 包括意大利的国家经济学派、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和交换价值理论。通过比较来论证经济自由主义的荒谬以及保护主义的正确, 同时为学习的理论提供思想史的根据。
四、政策
第四章主要讲述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 这是理论的外化, 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和一些其他的欧洲国家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政策, 主要是目的在于说明保护政策的正确性, 为其提供一定的论据。
五、小结
篇14:读书笔记的写法与展示
一、读书笔记的写法
笔者尝试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撰写读书笔记,主要基于精读笔记和读后笔记进行写作。
(一)精读笔记
所谓的精读笔记,就是学生在细读文章的过程中所做的点滴记录。可以分为分类摘抄式读书笔记、设置问题式读书笔记和旁批式读书笔记。
1. 分类摘抄式
(1)词语。词语的摘抄一般是四字成语,也可以是一些叠词,一般摘抄动词、形容词等词类。比如学生摘抄《骆驼祥子》中的形容词:通体透亮,波澜壮阔,老实巴交,干净利落,虎头虎脑。这些词语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汇,学生可以在反复朗读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
(2)句子。句子的种类很多,比如哲理句、描写句、抒情句等。描写句又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句,人物描写还可以分为动作、神态、外貌、心理、语言描写等。如学生在摘抄《骆驼祥子》中的描写句时,还进行了批注赏析:
环境描写句:“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
学生赏析:“懒”字把柳树写活了,突出天气的炎热干燥以及空气的污浊,同时也暗示祥子焦躁的心情。
(3)段落。经典段落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都可以摘录下来,其实段落的摘录和句子的摘录异曲同工,比如一些细致描绘人物内心的段落。还可以摘录在结构上具有重要作用的段落。
2. 设置问题式
(1)教师设置问题或话题。学生在阅读作品时,往往只是快速去看故事,若能够设置些话题或者问题,学生就会读得更细致些。比如我们在读《骆驼祥子》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祥子经历了什么?他的悲剧产生原因是什么?如果小福子没有死,会发生什么?”学生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在读书时进行思考与写作。
(2)学生质疑。学贵有疑,学生在读书时如对书中的内容有疑问,或者对人物的行动有质疑,可以记录下来。
3. 旁批式
旁批是在读书过程中学生随时做的批注,这种读书法可以使学生养成关注细节、随时记录点滴思考的好习惯,在书本上所做的批注,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这种旁批有语言品析、联系实际表达感悟两大类。例如,有学生在读《骆驼祥子》时,读到描写祥子外貌的语句“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他就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觉得好笑,又能体会到他的性格,在旁边批注:作者语言幽默风趣,祥子的形象跃然纸上,仿佛就在眼前,也从中能看出祥子的坚强、硬朗。
(二)读后笔记
如果说精读笔记是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思维火花,读后笔记就是学生细读完作品后所进行的成篇文章的写作。读后笔记可以分为鉴赏类、感悟类、联想拓展类、思维导图式等几大类。
1. 鉴赏类
鉴赏可以对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欣赏,比如语言特色、人物形象等。如《骆驼祥子》中老舍的语言风格是幽默中带有京白味道,学生也许并不能深刻体会,但是他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语言是朴实还是华丽,从语句欣赏中品析语言风格,小说中有较多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学生喜欢从这两处进行鉴赏。
鉴赏还可以进行对比阅读,书中人物与电影人物的对比,祥子和余华《活着》一书中人物“富贵”的对比,甚至研究老舍,把他和钱钟书进行对比等等。有的同学甚至把祥子和保尔进行对比,突出不同性格的人物在相同困难的环境下有不同的选择,思想深刻。
2. 感悟类
感悟类读书笔记是学生比较常写又不难写的读书笔记形式,感悟类笔记包括读后感、推荐词、颁奖词、与人物对话等等。
(1)读后感。读后感内容丰富,可以概述内容,描述感受,可以对人物进行评价,也可以对书的整体内容风格进行评价;读后感也形式多样,可以写散文,可以写诗歌,也可以写故事等。比如有学生在读完《骆驼祥子》后,写了一篇散文式读后感悟。
(2)推荐词。简单来说,推荐词就是给没读过这本书的人写的话,推荐给他们读,如果读了推荐词,他们愿意读了,推荐词就成功了。推荐词写法包括内容介绍,读后感悟,只介绍一部分内容,设置留白等,给被推荐者留下悬念,吸引推荐者阅读。
(3)颁奖词。颁奖词可以是给人物颁发,也可以是给作者颁发,也可以给这本书颁发,内容丰富。比如,假设老舍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何给他写颁奖词呢,学生在写时也定会提到《骆驼祥子》这本书。
(4)与人物对话。有故事就会有人物,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研究人物形象,比如给人物写信,采访人物,或者对人物进行一次访谈录等。当读完《骆驼祥子》后,有的同学在读书笔记本上给祥子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对祥子的怜惜,还有的同学给虎妞写信,表明对虎妞的憎恶与叹息。
3. 联想拓展类
联想拓展是对书的内容进行再加工,这完全属于创作性的阅读活动,包括结尾的改写、续写,改编剧本,质疑补充,描述人物书外经历等。例如有学生在读《骆驼祥子》时,进行拓展,把小说改编成剧本,又把祥子放置到现代社会环境下,探究祥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还是自身。
4. 思维导图式
思维导图在阅读中可以用来梳理情节、理清人物关系,分析内容和主题等。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把头脑中零散的情节梳理清晰,有效、实用。
二、读书笔记的交流与展示
如果读书笔记仅仅是给自己看或者仅仅给老师检查,效果肯定不好。如何把读书笔记展示给大家,讨论交流呢?我们可以开展读书会展示交流,也可以在平时课堂进行交流。
1. 人物形象整合式小论文
阅读长篇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必不可少,虎妞是《骆驼祥子》中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对揭示小说主题意义重大。学生进行读书笔记写作时,比较多的是分析虎妞的性格特点,或表达自己对虎妞这个人物的看法,有内容但是不深入。在准备读书交流会时,学生根据小说和自己的读书笔记,对虎妞的形象进行了一次整合,形成一篇人物形象研究的小论文,题目是《虎妞的形象解读》,主要内容包括:首先进行虎妞的喜剧、闹剧、悲剧的内容展示,然后对虎妞的形象加以概括总结,最后分析造成虎妞悲剧的原因,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有个人原因,更重要的是虎妞个人性格及她的生活经历造成她的悲剧。主讲学生进行展示分析,这样大家就对虎妞这个人物形象有了立体化、多样性的认识。
2. 采访探讨式
学生独立撰写完读书笔记,还可以采用采访和探讨的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学生读《骆驼祥子》,针对祥子写了不少的阅读感悟,大多数学生对祥子持同情的态度,认为他的悲剧主要是社会造成的,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祥子悲剧成因的探究”,探讨造成祥子悲剧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探讨的过程如下:
主持人采访同学,祥子经历三起三落后成为一个吃喝嫖赌、麻木堕落、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可怜可恨又可悲。他悲剧的根源究竟是黑暗的社会还是自身的性格?有的同学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当时社会的黑暗、人与人之间的欺诈及当时社会的恃强凌弱让好人没有出路。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自身的性格。祥子固执老实、不懂变通、不善与人交流,外刚内软,又没有技术和文化,造成了他的悲剧。学生根据小说内容及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最终确定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是他本身,脱离悲剧命运也只能靠他自身。社会原因是次要原因,是他悲惨命运的推手。要想走出悲剧,就必须得改变自己!
3. 微博式
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微博也是一种表达自我阅读感悟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虽然在作业及展示时没有办法完全使用网络,但是可以采用笔记本进行微博创作的形式进行交流与展示。学生可以就每天的阅读写几句话进行表达感悟、评论人物、赏析语言、拓展想象等。比如学生读到祥子去找小福子,发现小福子死时那种绝望,学生在微博本上进行联想,写到“如果小福子不死,她和祥子会有怎样的生活”这个话题:可能小福子等到祥子来接她,一起离开那个伤心的地方,生活会慢慢地好起来,会生个孩子,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这只是乐观的想象,幸福可能并不能持久……也有可能去个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那里也许更加黑暗,又落得一样悲惨的下场。学生不仅表达了美好的意愿,也充分意识到了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微博写作可以每天都进行,每次抽一两个学生的创作进行展示,然后大家再进行讨论,以加深理解。
4. 手抄报展现式
学生还可以利用手抄报的形式来写、画读书笔记,图文并茂,可以概括内容,摘抄美句,也可以赏析人物形象,与人物对话,还可以书写感悟,鉴赏语言风格……总之,前文所述的各种读书笔的写法都可以用手抄报的形式来展现,内容丰富,吸引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