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学网 作文推荐 氨基酸铜(集锦)_氨基酸铜的混用

氨基酸铜(集锦)_氨基酸铜的混用

氨基酸铜

氨基酸铜(精选四篇)

氨基酸铜 篇1

1 铜的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

1.1 铜的含量与分布

动物体内平均含铜量为2~3 mg/kg, 其中约50%在肌肉组织中, 肝脏是动物体铜的主要储存器官。以干物质基础计算, 猪、禽、鼠、兔肝铜含量为10~50 mg/kg, 而牛、羊、鸭和鱼则肝铜含量高达100~400 mg/kg[2]。

1.2 铜的营养生理功能

铜是动物必需微量元素之一, 在机体造血、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维持生产性能、增强机体抵抗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主要有以下作用: (1) 铜是金属酶的主要成分, 直接参与体内代谢, 这些酶包括细胞色素氧化酶、氨基酸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尿酸氧化酶、卞胺氧化酶、二胺氧化酶、酪氨酸酶、铜蓝蛋白等。 (2) 铜参与动物体内造血, 能维持铁的正常代谢, 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和红细胞的成熟, 防止动物发生缺铜性贫血。 (3) 铜参与骨骼的形成。铜是胺氧化酶和赖氨酸氧化酶的辅基, 鸡缺铜时, 相关酶的活性降低, 骨胶原溶解度增加, 肽链间的交叉连接受损, 破坏骨胶原的稳定性, 降低骨骼强度[4]。 (4) 调控黑色素的形成, 维持毛皮的正常色泽和形状。黑色素是决定皮毛颜色深浅的最重要物质, 是由黑色素细胞分泌产生的一种高分子蛋白质, 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皮肤、黏膜、视网膜等处。黑色素是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形成的, 而铜离子是酪氨酸酶的辅酶成分, 如果铜离子不足会导致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 引起动物皮肤和毛发的脱色。

2 氨基酸铜

有机铜代替无机铜可以保证动物生产性能不降低的基础上大幅降低饲料中铜的添加量, 这不仅可以减少动物产品铜元素的蓄积, 保证动物产品的安全, 还大量减少了粪便中铜的排放, 有利于环境保护。氨基酸铜作为有机铜中的一种, 许多试验结果表明, 低剂量的氨基酸铜对动物的促生长作用可以达到高剂量无机铜的作用[5]。

2.1 氨基酸铜的定义

螯合物是指1个或多个基团与1个金属离子发生配伍反应所形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化合物。美国饲料管理协会 (AAFEO) 将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定义为:某种可溶性金属盐中的1个金属元素离子同氨基酸按一定摩尔比 (1~3) , 以共价键结合而成。水解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约为150, 所生成的螯合物分子量不超过800。因此, 氨基酸铜是可溶性铜盐中的1个铜离子按一定摩尔比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近年来研究的氨基酸铜主要有复合氨基酸螯合铜、赖氨酸铜、甘氨酸铜和蛋氨酸铜等几类。

2.2 氨基酸铜的转运吸收机制

对于无机铜而言, 动物消化道各段都能吸收铜, 但主要的吸收部位是胃和小肠, 尤其是小肠前段。并且铜元素的吸收必须借助辅酶的作用与氨基酸或其它物质形成络合物后才能被机体吸收, 吸收后的铜元素在血液中与铜蓝蛋白结合, 被运输到机体所需的部位发生作用。多数学者认为氨基酸铜的吸收机制与小肠中普通铜元素的吸收机制不同, 氨基酸铜利用肽和氨基酸的吸收机制被完整吸收。研究表明, 对所有动物而言, 氨基酸以肽的形式吸收和以游离氨基酸形式吸收效果相同, 小肽能被完整地吸收, 通过肠黏膜细胞进入体循环[6,7]。因此, 铜元素利用氨基酸或肽的吸收机制, 可以避免与其它元素吸收产生拮抗作用, 提高了铜元素的吸收效率。

2.3 氨基酸铜的特点

2.3.1 化学性质稳定, 吸收利用率高:

氨基酸铜由于与螯合物的形式存在, 其铜离子与氨基酸通过配位键结合后, 分子内电荷趋于中性, 形成了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 这样可以使铜离子免受饲料中植酸等抗营养因子的不良作用, 使铜离子的理化性质得以保护。氨基酸铜不仅化学稳定性好、流动性好、拮抗作用减少, 而且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使铜离子受影响的因素大大减少, 便于动物体对铜离子的吸收利用, 从而提高了铜元素的生物学利用率。

2.3.2 生物学效价高:

生物学效价是指营养素吸收后被动物利用的比例。由于无机铜被机体吸收后, 必须借助辅酶的作用, 与氨基酸或其它物质形成稳定的螯 (络) 合物后, 经血液循环运输到机体所需部位才能发挥作用。氨基酸铜的生物学效价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氨基酸铜利用氨基酸和肽的吸收机制被吸收, 避免与其它无机微量元素产生拮抗作用。 (2) 氨基酸铜分子内部电荷趋于电中性, 在体内环境下溶解度好, 吸收率更高。 (3) 氨基酸铜受配位键的保护, 不易受到消化道内不利理化因子的影响。田科雄等[8]研究表明, 与含Cu2+的硫酸盐相比, 其相应蛋氨酸羟基类似物的螯合物相对生物学效价为191.47%。

2.3.3 适口性好, 毒副作用小:

多数无机盐有特殊的味道, 一般都会导致饲料的适口性降低, 影响动物的食欲, 从而影响动物的采食量和生产性能。氨基酸铜的适口性好, 能够提高动物的采食量, 增强机体酶的活性, 提高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利用率, 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除此之外, 氨基酸铜在满足动物对铜需求的同时也补充了动物所需的氨基酸, 具有双重营养功能。

2.3.4 增强机体免疫力:

由于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在结构上与动物体内酶的形态类似, 因而更容易被机体吸收, 合成机体的生物组分, 加强体内酶的激活, 从而促进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的利用率。除此之外, 氨基酸铜还具有增强机体抗病力, 提高免疫应答, 促进动物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从而改善动物的健康状况。李秀霞[9]报道, 氨基酸铜有提高小鼠血清Ig G含量和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的趋势, 饲料中添加铜可提高小鼠单核细胞吞噬能力, 并显著提高血清Ig G水平。

2.3.5 添加剂量小, 利于环保:

硫酸铜等无机铜的吸收利用率低, 动物日粮中的铜元素大部分未被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同时, 铜元素会与其它微量元素产生拮抗作用, 增加了其它微量元素的排放, 从而造成环境污染。氨基酸铜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效价, 在动物日粮中添加较少的氨基酸铜即可达到高剂量无机铜的促生长作用, 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余得谦等[10]研究表明, 采用赖氨酸铜按照NRC (1998) 标准铜需要量的50%配制的日粮, 生长猪的生产性能没有降低, 血液指标与其它各组相比未发生显著变化, 但其粪中的铜、铁和锌排泄量减少了30%左右。

3 氨基酸铜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3.1 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氨基酸铜可以改善仔猪的生产性能, 提高仔猪的出生重、断奶重和健康水平;在肥育猪日粮中添加氨基酸铜, 可提高育肥猪的增重, 降低料重比;增加母猪的窝产仔数, 减少母猪的淘汰率, 但降低了母猪的分娩率。Coffey等[11]研究表明, 100 mg/kg的赖氨酸铜在提高断奶仔猪生长速率和采食量方面与200 mg/kg硫酸铜的效果差异不显著, 但肝铜含量则低于硫酸铜。黄玉德等[12]报道,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赖氨酸铜使仔猪的采食量增加, 与硫酸铜对照组相比, 250 mg/kg组采食量提高16% (P<0.05) , 125 mg/kg组提高6.3% (P<0.05) ;250 mg/kg组料重比下降12.1% (P<0.05) , 125 mg/kg组料重比下降6.3% (P<0.05) 。郝贵增等[13]在20 kg左右的断奶仔猪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5 mg/kg和250 mg/kg蛋氨酸铜, 能显著促进猪的生长, 其中125 mg/kg蛋氨酸铜的促生长作用最为显著 (P<0.05) 。Zhou等[14]研究表明, 随着赖氨酸铜添加水平的提高, 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呈直线改善。APgar等[15]选用24头杂种育肥猪进行试验, 在生长猪日粮中分别添加200 mg/kg硫酸铜和赖氨酸铜, 结果表明, 赖氨酸铜组的生长速度较硫酸铜组提高14.3%。郑春田等[16]试验表明, 低剂量 (100 mg/kg) 小肽铜和复合氨基酸铜对生长猪的促生长作用与高剂量 (200 mg/kg) 硫酸铜无显著差异, 但粪铜含量分别下降36.8%和48.4%。高凤仙等[17]研究表明, 不同铜源与不同添加水平对生长猪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 硫酸铜可显著降低肌肉中铜的含量, 氨基酸铜可极显著提高血清铜蓝蛋白的活性 (P<0.01) 。谭会泽等[18]试验表明, 在母猪日粮中添加蛋氨酸铜可提高窝产活仔数、合格仔数、初生窝重以及断奶窝重, 减少死仔和干尸的数量。

3.2 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多数家禽应用氨基酸铜的试验结果表明, 氨基酸铜的效果高于或等效于无机铜。Lim等[19]试验表明, 在蛋鸡日粮中添加0.1 g/kg蛋氨酸铜, 蛋鸡的产蛋量和蛋壳的硬度显著上升, 软壳蛋的比例和蛋重下降。Paik等[20]研究表明, 125 mg/kg和250 mg/kg蛋氨酸铜对肉仔鸡体增重影响差异不显著, 但都明显高于250 mg/kg硫酸铜。Chowdhury等[21]试验表明, 蛋氨酸铜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料肉比影响不显著, 但增加了血清胆固醇浓度, 其浓度与肝铜和肝脏脂肪呈线性相关。王邦仁等[22]研究表明, 在肉鸡日粮中添加氨基酸铜、铁可使肉鸡日增重提高5.28%, 饲料转化率提高2.95%。齐广海等[23]试验表明, 在产蛋鸡添加有机铜与无机铜相比, 对生产性能无显著差异, 但能改善蛋壳品质, 降低鸡蛋和肝脏胆固醇含量。Bank等[24]试验表明, 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250 mg/kg赖氨酸铜, 与硫酸铜相比, 改善了磷在组织中的沉积量, 但不影响肉鸡生产性能。

3.3 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有关在反刍动物中应用氨基酸铜的效果报道不尽相同。Suttle等[25]研究表明, 钼和硫可在瘤胃内形成不溶物并结合铜使之不能被小肠吸收利用, 而氨基酸铜可直接通过瘤胃, 易于吸收。杨文平等[26]研究表明, 在绵羊日粮中添加蛋氨酸铜, 与硫酸铜组相比, 绵羊的平均日增重提高34.22% (P<0.05) 。Kellogg等[27]研究表明, 泌乳早期和中期的荷斯坦奶牛每日在添加9 g蛋氨酸锌的基础上添加1.5 g赖氨酸铜, 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血清铜、锌和铁的浓度也无显著变化。Dorton等[28]研究表明, 在牛日粮中添加20 mg/kg氨基酸铜, 肝铜浓度和卵清蛋白抗体浓度高于相同剂量的硫酸铜, 但红细胞特异性抗体浓度较低。郭宝林等[29]研究表明, 在高钼条件下, 赖氨酸铜由于在瘤胃中比较稳定, 在绵羊体内的消化吸收不受硫和钼的干扰, 是绵羊比较理想的有机铜源。

4 展望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 与无机铜相比, 氨基酸铜有许多优越之处, 其化学性质稳定, 生物学效价高, 能更好地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又可以减少铜的添加量, 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有机微量元素。但就目前研究状况而言, 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作用效果不稳定、分析方法不完善和应用成本过高等。因此, 需改进氨基酸铜的生产工艺, 提高氨基酸铜的稳定性, 制定氨基酸铜质量检测方法标准, 降低生产成本, 氨基酸铜在动物生产中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氨基酸铜是一种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 与无机铜相比, 氨基酮铜具有减少铜与其它元素的拮抗、促进铜与其它矿物元素的吸收利用、减少由于铜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作用。文章综述了氨基酸铜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氨基酸铜 篇2

两种氨基酸-邻菲哕啉-铜(Ⅱ)三元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研究

用电子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分别对[Cu(phen)(gly)(H2O]Cl・2.5H2O(a)、[Cu(phen)(L-ala)(H2O)]Cl・4H2O(b)(phen=1,10-邻菲��啉、gly=甘氨酸、L-ala=L-丙氨酸)与鲱鱼精DNA的作用进行研究.电子吸收光谱研究发现,加入DNA使两配合物吸收峰产生明显减色效应,表明配合物能与DNA发生部分插入作用;但通过计算得出a、b配合物与DNA结合常数分别为4.61×102、1.75×103L/mol,表明两配合物与DNA结合力较弱;电化学研究表明,两配合物离子在电极上的`反应过程主要由扩散过程控制,加入DNA使其峰电流降低,峰电位正移,表明发生了插入作用,与紫外实验结果一致.研究结果显示a、b两配合物对DNA作用相似,说明配体氨基酸结构对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无较大影响.

作 者:张志军 李曦 郝莉 刘鹏 胡善洲 ZHANG Zhijun LI Xi HAO Li LIU Peng HU Shanzhou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武汉,430070 刊 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42(3) 分类号:O614.121 关键词:铜配合物   鲱鱼精DNA   结合常数   扩散控制   插入作用  

氨基酸铜 篇3

近年来,我们研究了魔芋的抗病性与叶片中水溶性氨基酸含量的关系[7],本试验用氨基酸-硒、铜络合物对魔芋种芋进行处理,为筛选出防治魔芋软腐病的生物农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有损伤的“清江花魔芋”原种。

1.2 试剂的制备

1.2.1单一氨基酸溶液

分别称取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高精氨酸、蛋氨酸、赖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各1 g溶于1 L纯净水,制成1000 mg·L-1的氨基酸溶液,分成2份,每份500 mL。

1.2.2复合氨基酸溶液

分别取3AA、15AA、17AA氨基酸注射液1000 mL,分成2份,每份500 mL。

1.2.3氨基酸铜、硒络合物及配合物的制备

取上述氨基酸溶液分别加入Na2SeO3 100 mg, CuSO4 100 mg,于70~80℃,pH6.5条件下,反应2 h,装入瓶内,使用时分别稀释20倍,氨基酸质量分数为0.01~0.05%。

1.3 试验设计

选取均匀一致1~2 g的魔芋原种若干组,每组50个,分别用以上溶液浸种60 min,以不浸种为CK1, 农用链霉素浸种为CK2,用营养钵栽培到温室,观察记载魔芋生长状况和软腐病发生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软腐病的发病率

试验自4月21日开始播种,5月20日开始出苗,11月10日全部倒苗,这期间观察记载魔芋软腐病病害发生情况,观察结果如表1。

本组试验的出苗率不太理想,这主要是由于2008年春季冰雪灾害种芋质量受损。从表中可见:不同的氨基酸配合物对魔芋软腐病发生的影响不同,同一种氨基酸的硒盐和铜盐配合物,其对魔芋软

腐病发生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在本试验中复合氨基酸:3AA-Na2SeO3、3AA-CuSO4、15AA-CuSO4、17AA-Na2SeO3、17AA-CuSO4、单个氨基酸:精氨酸-Na2SeO3、脯氨酸-Na2SeO3、赖氨酸-CuSO4、丙氨酸-Na2SeO3、丙氨酸-CuSO4、苏氨酸-CuSO4可明显提高植株的抗性,降低软腐病的发病率。其中,3AA-Na2SeO3和精氨酸-Na2SeO3的抗病性最好,发病率低于10%,比空白发病率低19%。

2.2 产量

由表2可以看出:丙氨酸-CuSO4、蛋氨酸-Na2SeO3处理的魔芋平均产量最高,其他处理的魔芋平均产量比空白都低,农用链霉素处理的魔芋平均产量也比不浸种处理的低,这可能与种芋质量问题有很大关系。甘氨酸-CuSO4、精氨酸-Na2SeO3处理最大单个重量最高,增重系数在10倍以上。

续表

3 讨论

从以上试验结果与分析可以认为:魔芋种芋用合适的硒、铜-氨基酸配合物消毒处理以后,魔芋软腐病发病率可控制在10%以下,增重系数可在10倍以上。在本试验的24种硒、铜-氨基酸配合物处理中,从软腐病发病率和产量两个方面来说处理精氨酸-Na2SeO3的效果最好。当然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可以考虑采取不同稀释浓度进行试验,选出一种合适稀释浓度的硒、铜-氨基酸配合物对魔芋进行消毒处理,在消毒方式上可以考虑浸种与喷雾消毒的效果区别。

摘要:分别用24种氨基酸-硒、铜配合物对魔芋种芋进行浸种处理,栽培后观察魔芋的生长状况和软腐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复合氨基酸中,3AA-Na2SeO3、3AA-CuSO4、15AA-CuSO4、17AA-Na2SeO3、17AA-CuSO4、单个氨基酸中精氨酸-Na2SeO3、脯氨酸-Na2SeO3、赖氨酸-CuSO4可提高植株的抗性,降低软腐病的发病率;丙氨酸-CuSO4、蛋氨酸-Na2SeO3处理的魔芋平均产量最高;甘氨酸-CuSO4、精氨酸-Na2SeO3处理最大单个重量最高。从软腐病发病率和产量两个方面来说精氨酸-Na2SeO3处理效果最好。

关键词:氨基酸-硒、铜配合物,魔芋,软腐病,防治

参考文献

[1]刘佩瑛主编.魔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5~16.

[2]崔鸣,赵兴喜.魔芋病害综合防治与丰产栽培.[M]西安地图出版社2004:22~23

[3]严顺,唐光伟,周?.几种杀菌剂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研究[J]湖北植保2004.3:5~6.

[4]徐雪云.七种杀菌剂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3.

[5]费甫华,盛正逵.我国魔芋病害近年持续流行原因及其综合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2000.1:21~22.

[6]黎植昌,陶仲侃.迅速发展的氨基酸类农药[J]化学通报.1984.3:12

氨基酸铜 篇4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主要试剂有吡咯、苯甲醛、4-甲基苯甲醛、乙酸铜[Cu(Ac)2·2H2O]、二氯甲烷、硅胶(薄层层析型)以及甲醇等,所有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Cintra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澳大利亚GBC公司);AVATAR 36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公司);AVANCE 400M型核磁共振波谱仪(瑞士Bruker公司);RF-5301PC型荧光光谱仪(日本岛津公司);WCT-2C综合热分析仪(北京光学仪器厂)。

1.2 化合物的合成

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见图1。化合物1: 5,10,15,20-四苯基卟啉(TPP)按照相关文献[10]的方法合成分离;化合物2:5-对硝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 p-O2NTPP);化合物3:5-对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p-H2NTPP)按相关文献[11]的方法合成分离。

化合物4:5-对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铜(Ⅱ)配合物(p-H2NTPPCu)的合成。取0.126g化合物3溶于30mL二氯甲烷加入略过量的乙酸铜甲醇溶液回流0.5h,旋蒸掉约1/2的二氯甲烷后加入甲醇静止1h,过滤,所得固体用二氯甲烷溶解过柱(硅胶作固定相,二氯甲烷作流动相)分离收集主要色带,此色带为目标产物金属铜卟啉,产量0.128g,产率92.6%。IR(KBr, cm-1), 3375 (υN-H, amino), 3050 (υC-H, phenyl), 1598 (υC=C ,phenyl), 1516 (υC=N,υC-C,pyrrole), 1485 (υC=N ,pyrrole), 1178 (δC-H,pyrrole), 1002 (υN-Cu,pyrrole), 751 (δN-Cu, pyrrole), 701 (δ phenyl ring), 与相关文

献[11,12]一致。

化合物5:(5-[对-(4-甲基亚苄基亚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取0.1380g化合物4溶解于30mL圆底烧瓶加入过量的苯甲醛无水碳酸钾回流2h,冷却,用二氯甲烷-甲醇重结晶得化合物5,产量0.113g,产率71.2%。IR(KBr,cm-1):3052.53(υC-H,phenyl), 1626(υC=N,Schiff base), 1596(υC=C,phenyl), 1517(υC=N,υC-C,pyrrole), 1486(υC=N,pyrrole), 1171(δC-H,pyrrole), 1002(υN-Cu,pyrrole), 754(δN-Cu,pyrrole), 701(δ phenyl ring);1H NMR(400MHz, CDCl3): δ2.44(s, 3H, CH3), 7.34(m, 4H, phenyl), 7.50~7.65(b, 15H, phenyl), 7.77(m, 4H, phenyl), 8.52(m, 8H, pyrrole), 8.70(s, 1H, -N=CH);FAB-MS(m/z) calc.792.8356; found 792.8344。

2 结果与讨论

2.1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分析

化合物5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图略。

从红外光谱可以看出,1002cm-1,754cm-1为铜离子与卟啉环结合产生的特征峰[11,12],这说明卟啉环上的N-H 2个质子被铜(Ⅱ)取代,形成卟啉铜(Ⅱ)配合物,化合物5与化合物4相比主要变化是生成化合物5后,胺的N-H伸缩振动特征峰3380 cm-1消失并在1626 cm-1处出现1个席夫碱的强吸收峰,即生成了个碳-氮双键。从核磁共振谱可看出,氢核的化学位移比自由的苯环和吡咯环上的氢核化学位移要大,出现在低磁场区。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卟啉环上离域π电子流的作用,把周围的空间分成屏蔽区和去屏蔽区而导致。由于去屏蔽作用使得吡咯环上氢核的化学位移增加,位移值为8.52ppm(10-6,下同)和8.70ppm;苯环上的氢核化学位移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化学位移值为7.50~7.65ppm以及7.77ppm。从化合物5的核磁共振氢谱可以看出,原料4的氨基已消失,出现了δ8.70ppm(H,-N=CH)质子峰,为生成碳-氮双键的碳原子上的氢,这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一致。

2.2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化合物5和p-H2NTPP在二氯甲烷中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见表1。p-H2NTPP在可见光区有5个吸收峰:1个很强的Sort带吸收峰和4个中强吸收的Q带吸收峰,这是卟啉环共轭体系的π-π*跃迁产生的。化合物5在400~700nm之间有1个Soret带和2个Q带,吸收峰分别在416nm和538nm、591nm处,谱带的强度特征是:416nm>>538nm。与非金属卟啉相比,Soret带吸收变化不明显,主要是Q带的发生变化,由4个吸收峰变成2个吸收峰,QⅠ、QⅣ带消失,且591nm处吸收峰强度非常弱;此外QⅡ发生明显的紫移,约13nm。这是鉴定金属卟啉与非金属卟啉化合物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1,12]。

2.3 荧光光谱分析

化合物5的荧光光谱见图2(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溶液浓度为2.0×10-6mol·L-1)。a为荧光发射曲线,b为荧光激发曲线。从图2可知,化合物在波长650nm左右有强烈的荧光峰,是一种发红光的材料,另外在710nm左右有一微弱的荧光峰。激发光谱有3个峰,波长为510nm,555nm,590nm。荧光强度并不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当溶液浓度过高时,荧光强度反而下降,即发生荧光的自淬灭。

2.4 热稳定性研究

通过TGA对化合物5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图略),实验在空气气氛中进行,升温速率为10℃/min。实验发现,化合物5的分解分两步进行,在70~170℃左右,化合物受热分解失去对甲基亚苄基,失重12.6%,为吸热过程。化合物剩余部分在430℃以后氧化分解并放出大量热。

3 结 论

利用吡咯、苯甲醛为原料,经硝化、还原、缩合等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卟啉类席夫碱化合物,通过红外、紫外、质谱及1H NMR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它的光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此化合物最大发射波长在650nm左右,是一种红色的发光材料,通过TGA可知,化合物在空气中70℃时开始分解。进一步的研究在继续进行中。

摘要:以吡咯、苯甲醛为原料,经过硝化、还原、缩合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5-[对-(4-甲基亚苄基亚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铜(Ⅱ)配合物,通过FT-IR、UV-vis、FAB-MS及1H 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化合物的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其最大发光波长为650nm,位于可见光中的红光区;化合物在空气中初始分解温度为70℃。

关键词:卟啉,席夫碱,合成

参考文献

[1]Ryoichi Takahashi,Yoshiaki Kobuke.Hexameric Macroring of Gable-Porphyrins as a Light-Harvesting Antenna Mi mic[J].J Am ChemSoc,2003,125:2372-2373.

[2]Tsukasa Hatano,Masayuki Takeuchi,Atsushi Ikeda,et al.Nano-Rod Structure of Poly(ethylenedioxythiophene)and Poly(pyrrole)As Created by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Using Anionic Porphyrin Aggregates as Template[J].Organic Let-ters,2005,5(9):1394-1398.

[3]Joe Otsuki,Masayuki Takatsuki,Motomu Kaneko,et al.For-mation of a Supramolecular Porphyrin-Spacer-Acceptor Ternary Complex and Intracomplex Electron Transfer[J].J Phys Chem A,2003,107:379-385.

[4]Robert F Pasternack,Esther J Gibbs,Derek Bruzewicz,et al.Kinetics of Disassembly of a DNA-Bound Porphyrin Supramo-lecular Array[J].J Am ChemSoc,2002,124:3533-3539.

[5]Kai Fan Cheng,Chartes Michael Drain,Klaus Grohmann.Po-rhyrins Linked Directly to the5,5,Positions of2,2,-Bipyri-dine:A Newsupramolecular Building Block and Switch[J].In-org Chem,2003,42:2075-2083.

[6]马长勤,王绪宁,张文兴,等.含N,O和S的Schiff碱配体的双核锌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J].化学学报,1996,54(6):562-567.

[7]林沁,谌东中,余学海.新型大分子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1998,14(3):287-291.

[8]罗国添,李蕾,练萍.新型氨基酸尾式卟啉及其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2000,16(5):843-846.

[9]罗国添,马鸣华,刘九辉.新型L-苏氨酸尾式卟啉及其锌(Ⅱ)配合物合成与表征[J].化学世界,2003,44(6):315-317.

[10]Alder A D,Longo F R,Finarelli J D,et al.Asi mplified synthe-sis formeso-tetraphenylporphin[J].J Org Chem,1967,28(2):218-220.

[11]Efrain Barragan,Barbara Gordillo,Genaro Vargas,Luis Velaz-co.The role of cobalt,copper,nickel,and zinc in the DNA replication inhibitory activity of p-aminophenyl triphenylpor-phyrin[J].Appl Organometal Chem,2004,18:311-317.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