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学网 作文推荐 安全控制距离(集锦)_安全控制是什么

安全控制距离(集锦)_安全控制是什么

安全控制距离

安全控制距离(精选八篇)

安全控制距离 篇1

1 交叠隧道线路形式

1.1 国内的交叠隧道线路形式

我国的交叠隧道线路型式比较多样化, 这是由我国的复杂地形以及其他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在深圳地铁的一期工程中, 国贸站与老街站区间的隧道采用的交叠线路形式就是左右线上下重叠的结构形式。上海的地铁二号线与一号线在人民公园站相对较近的地方存在空间交叉, 交叉的隧道垂直净距离仅为1m。上海外滩观光行人隧道, 从地铁二号线的两条隧道上方进行斜向穿越, 这里的行人隧道最底部与地铁隧道最顶部的最小距离只有1.2m。在我国的台湾地区也有一些垂直双孔平行的隧道。

1.2 国外的交叠隧道线路形式

在国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俄罗斯的双洞双层隧道形式。在意大利也有类似的双车道双孔隧道形式, 主要是在意大利至瑞士的高速公路, 在穿越米兰的一个小的城镇时从水平平行过渡到垂直平行的双车道双孔隧道。在邻国日本有矩形的双层重叠隧道的结构形式。

2 盾构施工

盾构法由于掘进速度快, 施工的劳动强度低, 而且施工对周围的环境干扰较小, 这些优点决定了盾构法成为地铁施工当中较为重要的施工方法之一。但是由盾构法所引起的施工地段地面沉降以及对既有结构的影响是目前人们着重研究分析的问题, 尤其是在现阶段地铁的建设中经常要在既有结构的周围修建地铁, 如果修建的方法不当, 就很有可能造成隧道周围的地下管线和地表结构出现较大程度的破坏, 所以地铁隧道要进行盾构法施工, 要对隧道的设计和施工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 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对土工环境的损害。

3 交叠隧道盾构施工安全距离控制

对于交叠隧道盾构施工的安全距离控制, 我们首先要确保交叠隧道的路线是否符合当地的地形特点, 再就是在既有隧道的基础上, 我们如何对隧道进行施工。盾构法在运用之前要全面地了解既有隧道的情况。因为盾构法其特有的优点使得隧道的施工进程会加快许多, 但是盾构法施工也有其不足的一面, 就是会影响到施工地面的沉降, 所以我们要及时地分析出所施工地区土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然后我们按照专门的施工技术措施来确保穿越结构物的安全施工。在施工之前还要计算好既有隧道与新建隧道之间的距离, 这是整个隧道建设当中最主要的部分, 了解了土体的成分, 再计算出隧道与隧道之间的距离, 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施隧道的修建工作。

3.1 土体结构

施工隧道的土体结构如何直接决定着新增隧道的实施, 因为不同的土体结构对于隧道来说都具有不同的意义, 如果土体结构比较松软的话, 就要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对整个施工隧道的土体进行加固处理。如果土体结构很坚硬的话, 还要注意土体的裂缝, 适时地进行检修, 确保隧道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行。

3.2 安全距离控制

交叠隧道的安全距离控制是整个隧道建设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因为距离控制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隧道的建成效果。这里我们主要考虑两方面情况:

一是外部因素。如果设置的隧道与隧道之间的距离过大的话, 虽然这样不会影响到隧道的正常运行, 但是这种设置做法是不合理的, 因为本身地铁隧道的建设地区就小, 如果是地段较大的地方可以这样做, 但是一旦遇到地形复杂的城市中心内部的时候, 这种做法就是不合理的, 隧道与隧道之间的距离过大会浪费较多的地线空间, 而且还不利于今后地铁隧道的建设。每一个地铁隧道在建设时, 不仅要考虑怎样建设更为便捷, 还要为以后的地铁隧道建设挪出空间, 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对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后一定会有更多的地铁需要进行建设。所以我们在修建这一段地铁的时候要考虑预留出下一段地铁的空间,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建设地铁隧道。

二是内部因素。我们在建设地铁隧道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形, 有些甚至非常复杂, 所以在进行地铁隧道建设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既有隧道的整体情况, 这样我们在对新增隧道进行施工时也就会知道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比如一些地区的地铁隧道很狭小, 这时我们就不能把隧道与隧道之间的距离拉大, 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 所以我们要对隧道与隧道之间的距离进行准确的控制。一般情况下, 交叠隧道的最小距离为50cm以上, 一旦越过了这一标准, 就不要对地铁进行修建了, 由于不同地区的土体结构不同, 而且隧道与隧道之间的距离也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我们在进行隧道的建设时, 一定要先了解隧道与隧道之间最大的安全距离和最小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这样也方便我们对交叠隧道进行安全距离控制, 还能够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出行交通的要求也随之增多, 目前我国的地铁隧道建设发展较快, 而且所建设的地铁隧道都比较合理, 为以后的交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不久的将来, 地铁隧道的建设会越来越好, 人们的出行也会越来越方便。

摘要:交叠隧道是目前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后出现的新的隧道形式, 由于受到地形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继而出现了交叠隧道这一形式, 而交叠隧道最重要的就是隧道与隧道之间的距离控制问题。本文从交叠隧道的线路形式入手, 分析了交叠隧道盾构施工的安全距离方面的控制。

关键词:交叠隧道,盾构施工,安全距离,控制

参考文献

[1]曾小清.多孔隧道施工的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 1999, 19 (5) :28-30.

论新闻叙事中的距离控制 篇2

【关键词】距离 场景描绘 概括叙述

新闻叙事是有要求有规矩有劝告有限制的叙事。它不是单向度的封闭的叙事,而是面向受众的暗含劝服性特征的叙事,通过劝服,赢得受众的认同感。①如此,新闻叙事与修辞密切相关。荷兰学者梵·迪克指出:“新闻修辞不仅限于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相反,它还包括为增加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合理性、正确性、精确性和可信度而使用的策略性手段。”②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新闻叙事中,对读者与文本之间距离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修辞意义。

一、新闻叙事中的距离

新闻叙事中的距离概念与小说中的距离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新闻是纪实叙事,小说是虚构叙事,但韦恩·布斯自曾说,他的《小说修辞学》可定名为《叙述的修辞》,并说他在书中描述的哪些手法能够应用到包括新闻报道在内的非虚构类作品中。由此可见,纪实叙述理论和虚构的叙述理论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两个方面。

什么是小说中的距离?学者李建军认为:“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之间在时空、情感、道德、认识等方面的间隔、差异、认同或指斥。这些距离有大小、远近之分。小的、近的距离往往表现为主体与客体之间或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亲近、接受、认同的关系,大的、远的距离则表现为疏远、对立、反感和排斥的关系。”③

小说中的距离概念的外延是非常丰富且极其复杂的,它既指涉作者与小说故事人物之间的距离,也指涉读者与小说故事人物及其行动表现之间的距离。新闻叙事不同于小说创作,新闻叙事是对已发生的事实的再现,讲究话语与真相的吻合,即“用事实说话”,追求客观真实与目的性的高度统一。新闻叙事不能虚构事件和人物,叙事者也不能完全同化为文本中的人物。总之,新闻叙事在艺术化程度上远远不及小说。正因此,新闻叙事中的距离概念不及小说中的距离概念丰富和复杂,它是指读者与文本之间在时空、情感、道德、认识等方面的间隔、差异、认同或指斥。

在新闻叙事中,作者对距离的控制,最终体现为他要在哪些方面,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读者,或者说他想让读者对新闻事件保持怎样的态度。简言之,作者正是通过对各种距离关系的控制,操纵着读者的反应,即读者对新闻事件的情感和道德的认同或反感,接受或拒斥的态度。

一般来讲,如果记者以冷漠的态度来处理新闻中的人物及事件,就会影响读者与新闻人物及事件之间的距离;相反,如果记者对新闻事件采取分享的态度,便可以缩短读者与新闻中的人物或特定情境在情感交流或认识过程中的距离。因此,在新闻叙事中,记者不仅要意识到距离的存在及其修辞意义,还应恰当地运用距离技巧,能动地保持、扩大或缩小各种距离关系,以达到某种具体的修辞目的。

二、内在距离和外在距离的矛盾

为了更好地说明新闻叙事中的距离问题,本文借鉴李建军在《小说修辞研究》提出的内在距离和外在距离两个概念,想用来说明这样一个现象,即对读者来讲,每一个新闻文本都存在着这样两种距离,一种是对应着新闻文本的形象体系的外在距离,一种是对应着新闻文本的意义世界的内在距离。前者涉及新闻形式上的可感性,后者涉及新闻意义上的可理解性。外在距离原则要求记者要以直接的展示性描写,最大程度地追求客观化效果,缩短读者与新闻形象体系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最切近的感受和体验。但是,如果把外在距离强调到极端,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缺乏记者在新闻作品中的必要介入,从而加大了读者与新闻的意义世界在认识上的距离,这样,内在距离的原则便意味着记者适时适度地介入新闻作品,通过叙述背景材料或直接引语等各种形式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评价,借以引导读者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反应,从而缩短他们与新闻的意义世界的距离。正如刘建明所说:“新闻话语是记者报告事实的意化性词句,旨在发散新闻的内在含义。话语在实质上并不那么客观,记者在投注重大事件时,都尽力在话语中粘贴一定的意义。”确实,对读者来讲,隐含在新闻话语中记者的感情和判断可以帮助缩短自己与新闻的意义世界的内在距离。

一般来讲,新闻中的两种距离总是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中:内在的意义距离过大,往往是由于外在形象与形式阻断了意义显化和传递的“言路”。反之,如果外在的距离过大,往往是因为出现了观念大于形象的情况,内在距离随之变小,甚至丧失,这样,作者的过多介入就隔断了读者与形象世界的联系。前者是客现形象淹没了意义,后者主观理念淹没了艺术形象。前者导致意义追索的困难,后者造成审美意味的寡淡。而新闻只有被理解,才算完成了自己的根本任务,同时它也只有主要通过形象的方式被理解,才是合乎新闻艺术的本性的。总之,一句话,新闻叙事的距离控制的技巧原则,要求记者在内、外距离之间维持一种和谐而平衡的关系。

三、控制距离的两种技巧:再现场景与概括叙述

控制新闻叙事距离有两种具体的技巧手段:再现场景和概括叙述。再现场景是展示的典型表现手法,概括叙述是讲述的典型表现技巧。笼统地说,前者倾向于让你看到事物的样子是什么,后者倾向于让你知道事物的性质是什么;前者具有客观性,后者具有主观抽象性;前者诉诸你的视觉和想象力,后者诉诸你的听觉和理解力。

(一)场景描绘缩短外在距离

场景,有时是指一个静态的场面,但主要是指一个具体行动,即一个发生于一定时间、一定地点的具体事件。所谓“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新闻中的场景再现,是对已发生的事件更为接近的模仿,可以产生具体感、真实感,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亲眼所见。记者通过场景再现,把读者直接带入事件的整个过程,从而便于读者认清、接受新闻事实。场景描绘可以缩短外在距离,让读者恍若身历目见。比如消息《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的场景描写: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中降下旗杆”,“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这些用简洁的笔法勾勒出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使新闻具有清晰的可视性,具有强烈的现场感,拉近了读者与形象体系的距离。

(二)概括叙述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修辞意义

与场景描写不同,概括叙述是间接的陈述,它通过叙事人或叙事人在文本内的代言人来直接叙述。它让读者首先听到的是叙事人的声音,而不是直接听到新闻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或直接看到人物的行动。当然,如果这样的概述过多,就会扩大读者和形象体系之间的距离感,使叙事带上了抽象的色彩。但是,正如场景描写具有对读者形象感觉的受容性,却同时具有对诉诸概念的确定意义的排斥性一样,概述虽然缺乏形象上的吸纳性力量,但却具有意义上的生成力。概述为场景描写提供意义背景。塞米利安把概述比作“远距离的拍摄”,认为它可以产生距离感,但她没有更进一步说明,这种距离感不过是外部距离而已,与这一距离反向运动的,是内在距离的缩小。她正确地指出了概述对于促进读者理解作品的修辞意义的作用,“作为事件之间的连接手段,概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读者可以通过概述的导引,从个别形象到场景,以至普遍意义,对作品将有全面的理解”。比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的概述: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作者通过一句概述,点明这次降旗仪式的特殊意义,即彭定康是最后一位港督。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

通过一段概述,说明了中国人民的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不仅见证了那段历史,时时警醒国人,而且演绎了今天国家的尊严,彰显了民族的复兴。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在这一段,作者巧妙地穿插了新闻背景材料,并运用对比手法,在看似静态的叙述中注入了动态的信息。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字里行间回荡着百年巨变的沧桑感叹,反映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走向富强的豪情,使报道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

由此可见,一篇新闻作品,缺少作者修辞性的介入,缺少理性和评价性的概述,缺乏把新闻充分“故事”化,并赋予它明确意义的自觉性,它就扩大了新闻的内在距离,增加了读者把握作品的难度,就不能达到舆论引导的效果。

总之,距离的控制,是新闻修辞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基于新闻叙事追求客观真实与目的性的高度统一,新闻记者只有在内在距离和外在距离之间维持适度的比例和均衡的关系,才有望在距离控制上获得完满而和谐的修辞效果,从而有助于最终实现客观真实与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注释

①何纯:《新闻叙事学》,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07页

②[荷兰]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曾庆香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96页

③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2页

④刘建明:《新闻学前沿新闻学关注的11个焦点》,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

参考文献

1、李建军 著,《小说修辞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美]W.C.布斯 著,华明等译,《小说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荷兰]米克·巴尔 著,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刘亚猛 著,《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5、何纯 著,《新闻叙事学》,岳麓书社,2006年版

6、[荷兰]梵·迪克著,曾庆香译,《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距离控制技术在电梯控制系统的应用 篇3

现代生活、生产和建筑的蓬勃发展,大大推进了电梯技术的发展,从而对电梯控制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PLC与变频(VVVF)调速技术相结合的电梯控制系统,以其运行可靠、使用维修方便、抗干扰性强、调速性能优等特点被中小型电梯厂家广泛采用。此类系统对电梯运行曲线的控制大多采用速度端子组合的多段速控制方式输出固定的电梯运行曲线,电梯平层之前均有慢速爬行的过程。

国际电梯业巨头多使用自行研发的电梯专用控制器,采用距离控制的直接停靠方式。而P L C因其自身编程指令及程序扫描时间的限制,很难编制距离控制的程序。艾默生CT推出的EV3100电梯专用变频器,具备通用变频器的调速功能及普通的电梯专用功能。独有的层高数据寄存器,通过参数设置即可实现距离控制。

1 距离控制的基本原理

传统的给定减速距离的控制方式的运行曲线如图1所示[1],x轴为电梯运行过程的时间、y轴为运行速度。当电梯接收到系统的启动信号后,系统加速到额定速度以后,匀速运行,当系统收到减速信号后开始减速,到达门区后开始爬行,至平层后停止。整个运行曲线表现为S型。

上述运行曲线是由控制系统预先设定好的,一般额定速度为1m/s时运行单条曲线,速度为1.5m/s时运行2条曲线。而由控制系统根据停车距离自动生成电梯运行曲线的控制方式一般称之为“距离控制”,其运行曲线如图2所示。

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1 控制系统组成

控制系统组成如图3所示。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P L C、变频器、曳引机、门机等。P L C是控制系统的核心[2]。P L C根据输入的呼梯信号和目前电梯所处的位置自动确定电梯的运行方向及速度,变频器根据P L C的速度指令控制曳引电动机的转速,到达目的层后,自动平层、停车、开关门,在运行过程中输出电梯的楼层位置和运行方向,同时完成对呼梯信号的登记、保存和消除等工作。对电梯运行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急停、超载、冲顶、蹲底等)自动进行处理和报警。

2.2 硬件选型

以一栋1 5层大楼为例,其电梯控制系统实际需要输入60点,输出6 2点。选用三菱公司的FX2 N-128MR型PLC。这种机型有编程指令100多条,内置8K步RAM寄存器,并配有相应的编程软件GX Developer,不仅可以通过手持编程器对P L C编程,也可在P C机上进行编程。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可通过程序内部辅助继电器的状态监控电梯运行状态,现场调试十分方便。

变频器选用艾默生CT的EV3100电梯专用变频器。除了矢量控制、转差补偿和负载转矩自适应等功能,它还具有抱闸控制及检测、电梯超速检测等电梯专用功能。为实现闭环矢量控制、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实现零速抱闸控制,在曳引电动机轴端加装旋转编码器。编码器信号不仅作为曳引电动机的速度反馈,利用EV3100变频器的分频功能,还可实现对电梯的数字位移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如图4所示。

3 距离控制运行原理

(1)变频器在接收到控制器发来的运行命令(FWD)和设定楼层指令(FLE,F1~F6)时,输出接触器吸合指令(CR)。

(2)变频器检测到接触器吸合(CSM)后,经过延时,打开变频器,输出释放抱闸的命令(B R)和变频器运行中信号(Y2)。

(3)经抱闸打开延时时间T 2后,抱闸完全打开,变频器开始按S曲线加速运行。

(4)电梯运行过程中可以不断响应其它设定楼层指令(FLE,F1~F6),变频器会根据能否正常减速停车来选择最优楼层停靠。

(5)到达曲线减速点后,变频器开始减速停车。进入平层一定距离(F4.07,平层距离调整)后,速度减为0。经延时后,变频器输出抱闸关闭命令(B R),同时输出电梯停车信号(Y 1),要求控制器切除运行命令(FWD)。

(6)控制器接收到电梯停止信号后,经延时切除运行命令(F W D),变频器封锁P W M后输出停机状态信号(Y2)。

(7)停机状态(Y2)有效后,经延时,输出电流为0,变频器输出释放接触器命令(C R)。至此一次运行过程结束。

4 结语

在EV3100电梯专用变频器的基础上开发的采用距离控制技术的控制系统已被某些电梯公司批量采用,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对中小规模的电梯制造厂开发通用性的电梯控制产品也有借鉴价值。

摘要:以艾默生CTEV3100电梯专用变频器为例介绍距离控制技术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结合距离控制技术及电梯逻辑控制的基本原理,确定了选型,进行了相关参数设置,并分析了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距离控制,电梯,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顾德仁,徐惠钢,郭文华.基于PLC的电梯高精度位置控制的实现[J].微机算机信息,2007(,5):61-32

野战油库安全距离研究 篇4

1. 野战油库选址分析

野战油库是野外后勤保障的重要力量, 主要用于存放部队执行任务所需的油料, 属于着火爆炸高危场所, 一旦发生事故将对周边人员和装备造成严重损害。通过对大量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发现, 油库发生着火爆炸事故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对周边造成损害:一是热辐射、二是爆炸波、三是抛射物。因此只要通过对这三种危害形式进行分析, 确定其各自杀伤范围, 就可以此为依据确定出野战油库开设的安全距离, 从而有效保证野战油库周边人员及装备安全。

1.1 热辐射

热辐射主要通过油料着火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量对周边人和物造成影响。野战油库发生油料泄漏, 油料泄漏后流到地面形成液池, 或流到水面并覆盖水面, 遇到火源燃烧而成池火, 可通过池火灾公式计算出距池火灾中心不同距离的热辐射强度值, 即目标入射热辐射强度。目标热辐射强度主要跟火焰高度、热辐射通量等几个因素有关, 其相互间关系可用以下几个关系式来表述。

1.1.1 火焰高度

液池半径为r的圆池, 可用以下公式计算火焰高度[1]。

式中:h—火焰高度, m;

r—液池半径, m;若液池非圆形, 则, S—液池面积;

dm/dt—燃烧速度, kg/ (m2·s) ;

ρ0—周围空气密度, kg/m3, 标准状态下其取值为1.293;

g—重力加速度, 9.8m/s2。

1.1.2 热辐射通量

半径为r的液池燃烧时的总热辐射通量可用以下公式计算[1]。

式中:Q—总热辐射通量, kw;

η—效率因子, 可取0.13~0.35;

Hc—液体燃烧热, kJ/kg。

1.1.3 目标辐射热辐射强度

假设全部辐射热量由液池中心点的小球面辐射出来, 则在距离池中心某一距离X处的入射热辐射强度由以下公式得出[1]。

式中:I-热辐射强度, kw/m2;

tc-热传导系数, 在无相对理想的数据时, 可取值为1;

X-目标点到液池中心距离, m。

1.1.4 火灾损失

当火灾产生的热辐射强度足够大时, 可造成周边设施设备损毁或人员伤亡。因此, 火灾估算建立在目标热辐射强度与损失等级相对应的基础上, 不同的辐射强度造成伤害或损失的情况见表1。

1.2 爆炸波

依据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研究结果[2], 可得油罐爆炸燃烧形成的冲击波损害半径公式:

式中:d—损害半径, m;

Q1—参与反应的可燃气体的体积, m3;

η—效率因子, 其值与燃烧浓度持续展开所造成损耗的比例和燃烧所得机械能的数量有关, 一般取η=10%;

CS—损害等级系数, 其取值情况见表2。

1.3 抛射物

野战条件下, 野战油库一般使用软体油罐作为燃油储存容器, 软体油罐具有较好的弹性, 在储油时液面紧贴罐顶, 罐内油气空间极小, 不易产生爆炸气体, 故其发生火灾爆炸的几率极小。软体油罐通常采用帆布、胶布、橡胶等作为制作材料, 相比金属油罐而言, 其爆炸后碎片所产生的抛射物杀伤力可以忽略不计。因此, 不考虑抛射物所产生的伤害。

2. 计算示例

假设某次任务中, 某部为保障军事装备用油开设野战油库实施油料保障。该油库储存汽油, 使用软体油罐等软质装备器材作为油料储存容器。储油区占地面积约2000M2, 可储存汽油2000M3, 约1480吨。储油区四周建有防火堤, 可有效防止泄露出的油料外流。该库选址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保障效率和装备、人员安全。若选址距离交通线或营区太近, 一旦发生意外势必对人员装备造成影响;若距离太远, 无疑不利于高效保障。因此, 可以通过前述公式计算其安全距离。

经查表可知, 汽油燃烧速度为0.026kg/ (m2·s) , 燃烧热为47300kJ/kg, 异丁烷高热燃烧值为132016kj/m3。利用池火灾计算公式, 可算出该库发生意外后火焰高度为31.63m, 热辐射通量为333224.08kw。不同距离的目标热辐射强度, 其计算结果见表3。

根据公式1-4, 计算出油罐危害半径及相应距离, 具体见

分析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只要距离该油库150m以上, 即使油罐发生着火爆炸, 周边人员或装备也不会受到池火灾、爆炸波等伤害所造成的影响。因此, 该野战油库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50m。

3. 防护措施

通过计算, 确定了较为合理的野战油库开设距离, 但在此基础上还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才能确保一旦发生事故也不会对附近人员或装备造成影响。一是在布置软体油罐前必须修建护油池, 主要作用在于将油料围堵于护油池中, 以防止油库爆炸起火后油料泄漏外流形成流火对周边人员、装备造成影响。二是使用制式器材搭建或使用强化材料修建防火堤。防火堤应具备较强的抗爆、抗冲击能力, 能消除或减小油罐爆炸对周边人员、装备造成的伤害。三是油库应配置完善的消防设施, 以便发生特勤后能迅速进行处置。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目标辐射热辐射强度、爆炸波等伤害的分析, 确定了出野战油库开设的安全距离, 为部队野战油库开设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美庆.安全评价员实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228~229

平面控制测量中距离变形问题的分析 篇5

1 GPS04、GPS05、GPS06点的正确性验证

利用GPS测量对三个点进行相互检验, 其结果符合E级控制点精度要求, 说明三个控制点是正确的, 但利用全站仪测量的距离问题有待进一步分析。

2 长度变形原因分析

2.1 观测长度归算至参考椭球面 (示意见图一)

2.1.1 垂线偏差对长度归算的影响

由于垂线存在偏差, 使得垂线和法线不一致, 水准面不平行与椭球面。为此, 在长度归算中应首先消除这种影响。而垂线偏差u对长度归算的影响公式是:

式中u"1、u"2为在基线两端点1、2处垂线偏差在基线方向上的分量, H1、H2为基线端点1、2的大地高。其数值比较小, 该变形一般可不予考虑。

2.1.2 高程对长度归算的影响

由于水准面平离开椭球体面一定距离, 也会引起长度变形, 其归化改正公式为:

式中S为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S0为测距两端点的平均高程面的水平距离, 即基线长度;Hm为长度所在高程面对于椭球面的高差;R为基线方向法截线曲率半径。

顾及以上两项, 则有地面基线长度归算椭球面上的长度公式为:

上述第 (3) 式则为基线归化到椭球面上的长度, 即大地线长度。

2.2 大地线长度归化到高斯投影面

精确到0.001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D为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ym为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平均值 (应减去因坐标纵轴平移的500km) ;R为测距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径。

这样, 地面上的一段距离, 经过上述三次改正计算, 就改变了真实长度。把GPS05 (2153705.228, 593853.579, 15.296) 、GPS06 (2152346.937, 594249.6732, 23.9777) 点坐标数据及R近似6370KM计算, 基线实测距离S0=1414.710m, 利用上述公式进行了相应分析, 计算时可省略 (1) 式, 其两点距离为:1414.860m与提供坐标数据反算距离1414.866m基本相符。

至此找到了距离不符的正真原因, 即基线长度两次距离归化变形所致。

3 解决办法

针对海南昌江核电具体情况, 前期的勘探设计都是以国家中央子午线为108°的三度投影带坐标系统进行的, 以厂区所在该投影带的位置, 其距离经过上述两次归化, 距离的变形如此之大也就理所当然了。如果重新选择投影带, 显然已为时过晚。但是, 为了与前期工作的衔接并且保证工程质量, 以及后续工作的有效进行, 厂区首级控制网选择了以GPS06为基点, GPS06至GPS05为起算方位, 以及两点在施工范围平均高程面下的实测距离为约束方向和约束距离, 进行了GPS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这样, 即建立了有效实用的测量控制网, 又与国家测量控制网进行了有效连接, 当然也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至此, 由于已知测量控制点距离不符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4 经验总结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产生, 在各个工程建设时, 特别是核电建设, 应在工程勘察设计时应提前判断国家三度带或六度带是否满足距离变形允许的精度, 如不允许, 最好提前重新选择坐标系统, 争取把问题勘察设计时就给予解决。一般采用下面三种手段来实现:1) 通过改变Hm从而选择合适的高程参考面, 将抵偿分带投影变形, 这种方法通常称为抵偿投影面的高斯正形投影;2) 通过改变ym, 从而对中央子午线作适当移动, 来抵偿由高程面的边长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投影变形, 也就是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 (该方法最为合理) 。3) 通过即改变Hm, 又改变ym, 来共同抵偿两项归算改正变形, 也就是具有高程抵偿面的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008.5.1实行) .

[2]陆国胜.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 1991.

[3]孔祥元, 梅是义.控制测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安全距离不够造成儿童触电 篇6

因某乡政府机关院内变台线路妨碍乡政府新建办公楼的工程施工, 乡政府于2008年5月8日向供电所提出申请, 要求迁移变台。5月10日, 该乡供电所组织人员对该变台的位置进行了移动, 对原10 kV进线进行了改道处理, 使10 kV线路通道内小学围墙的相对高度与线路间的对地安全距离缩小。经实测, 该线路4号杆和5号杆之间裸铝导线对地最小距离为2.6 m, 对小学围墙最小距离为1.2 m。当时供电所人员虽然发现了这些问题, 但未采取任何措施。8月12日, 该小学一名学生在围墙上玩耍时触电, 造成轻伤。

2 事故原因分析

(1) 作为县供电公司派出单位, 该乡供电所未经公司领导、生产技术部同意, 无视规程规定, 擅自更改辖区10 kV线路走径, 私自移动变台位置。这在施工初期已违反了安全施工要求, 无组织, 无纪律, 盲目蛮干, 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 施工人员未认真执行施工现场勘察测量制度, 事先对变台位移后10 kV线路走径相应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因素考虑不周、重视不够, 对新的线路走廊内现有建筑物 (如小学的围墙) 根本没有认真测量便盲目施工, 建成了这条带隐患运行的不合格线路, 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 10 kV架空电力线路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0 m, 而供电所人员对安全规程执行不力, 在施工之初心中无数、施工之中熟视无睹、施工之后更是极端麻木。线路建成后, 供电所也未报上级电力主管部门进行审核验收, 就私自投入运行, 也是该起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4) 有关人员未发挥任何安全职能。如果说在施工之初由于技术水平低而对问题始料不及的话, 在施工过程中就应发现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但直到施工结束后, 供电所才发现了线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但此时, 仍未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安全员或供电所负责人未履行职责, 未提醒供电所及时整改处理, 也未通知该小学, 更未设置任何安全警示标志或暂时隔离设施, 也是该起事故发生的原因。

3 对事故的思考和建议

长距离胶带输送机控制系统探究 篇7

1 胶带输送机基本参数

工程系统实例为两条总长约14km的胶带输送机系统, 其位于内蒙古达茂旗百灵庙镇石灰石矿山区。 本文以其中一条长约6km的胶带输送机为例。 胶带输送机基本参数见表1。

2 系统配置

胶带输送机系统头部安装了2台驱动电动机和1套液压绞车张紧装置;尾部安装了1台驱动电动机和1套盘式液压制动器。胶带输送机系统沿线安装了跑偏、拉绳、测速、纵撕、打滑、堵料和压力等传感器, 用于实现对胶带输送机的沿线保护。在电控上, 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PLC控制系统的所有设备。

3 驱动装置

3.1 控制系统组成

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系统的启停受到地形和装载量的影响, 采用了多电动机变频调速、协调驱动的控制方式。

因驱动点位置太集中会造成整条胶带输送机某段张力太大, 无法可靠运行, 所以系统在设计时采用了3台驱动电动机“头二尾一”的分布方式, 即在输送机头部采用双电动机主从变频驱动、尾部采用单电动机变频驱动的方式, 3台变频器通过PROFIBUS-DP通讯与电控系统无缝链接, 通过电控系统的逻辑处理, 实现3台变频器 (ABB公司ACS800系列变频器, 480k W, 690VAC) 的头尾协调驱动。实际应用中, 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胶带输送机理想曲线 (S型) 的启动和制动, 还最大化保证了输送机各驱动点之间的功率平衡和速度同步, 降低了输送机快速启动、快速停车过程对机械和电气系统的冲击。系统配电图见图1。

3.2 头部主从驱动

皮带传动属于柔性连接。 为了使传动单元之间均衡分配负载、不存在速度差异, 主变频器设置为速度控制, 从变频器设置为转矩控制, 从电动机根据主电动机的受力情况进行转矩跟踪;同时从变频器输出转速被主变频器最大转速钳位, 保证同步。 设备布置见图2。

3.3尾部控制

胶带输送机尾部采用单电动机变频调速, 设置为速度控制。 从电动机速度给定值由电控系统结合胶带输送机头部运转情况通过PLC逻辑运算得出; 根据胶带输送机头部驱动的出力情况, 调整尾部驱动的出力, 实现头尾功率平衡和速度同步。

4 沿线保护

由于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空间跨度大, 其保护传感器 (打滑、跑偏、纵向撕裂、超速、堆料等) 的数量比普通胶带输送机要多很多。 本系统为了实现胶带输送机的全程监控, 安装的保护传感器多达190 个, 这就给施工和问题信号的查找带来困难, 因此, 系统采用了带通讯功能的保护传感器。 保护传感器之间通过MODBUS协议连接, 将所有状态信息传递给综合保护仪, 综合保护仪与尾部PLC建立MODBUS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这种方式不仅节省大量的施工作业, 在故障判断上也更加方便, 一旦出现故障报警, 便能快速锁定故障位置和故障类别, 缩短故障排查时间。 沿线保护配置如图3 所示。

5 张紧装置和张力 (检测) 装置

长距离胶带输送机在启制动过程和正常运转时, 其胶带的张力和挠度会发生变化。 为了避免输送机出现弹性伸长导致的打滑现象, 系统在头部安装了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维修方便并且响应速度快、精度高、扭矩大的液压绞车张紧装置。 为了保证输送机头尾的协调驱动, 系统尾部安装了胶带张力检测装置。

1) 因为胶带输送机在运转过程中输送带的弹性变形和塑性伸长会引起张力降低而诱发打滑, 所以传统的重锤张紧和固定式绞车张紧装置不适用于长距离、大运量的胶带机输送系统。 本系统采用的液压绞车张紧装置, 可随着胶带张力的变化而自动补偿胶带的伸长量, 其拉紧力在输送机启动和运行时自动调节。 胶带输送机启动时, 一旦胶带松边突然松弛伸长, 液压绞车拉紧装置立刻收缩, 及时补偿胶带伸长, 使紧边冲击力减小, 实现启动平稳可靠。 正常工作时, 减小拉紧力, 保证胶带输送机的安全性。 张紧装置侧视图见图4。

2) 张力 (检测) 装置安装在胶带输送机尾部, 其作用是检测输送机启动时的胶带张力变化。 张力 (检测) 装置反馈的数值高于常态数值10%左右作为胶带输送机启动的充分条件 (系统张力值足够大) , 确保多电动机协调驱动的可靠。 在系统正常运行时, 一旦张力 (检测) 装置反馈张力数值异常 (如张力值动态时骤降10%~15%) , 电控系统将做出故障或紧停的相应处理, 避免发生“断带”。

6 制动装置

结合现场带速、运料量、倾斜角度、停车时间、电动机启动力矩等因素, 系统采用盘式制动器作为整条胶带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并将其安装在胶带输送机尾部; 同时在胶带输送机头尾变频器都配套了制动电阻, 在胶带输送机制动的过程中, 制动电阻将部分动能消耗掉, 从而起到辅助制动的作用。

盘式制动器在系统启动和停车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在启动时, 为了避免“皮带溜车”, 系统尾部的盘式制动器不能马上打开, 要配合头部两台变频器启动的相关参数相应打开;停车时又分为正常停车和紧急制动。 正常停车为胶带输送机系统带速降低到设定值后动作, 而紧急制动时, 盘式制动器马上动作。

由于本系统落差为37.217m, 倾角为-4°~4°, 存在“势能发电”的情况。 当带料启车或系统处于力矩严重不平衡状态时, 如果发电电能不作处理, 将对变频器和电动机造成损坏。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 在系统设计初期, 考虑能耗制动 (制动电阻配套制动单元) 和回馈 (再生) 制动 (变频器增加 “能量回馈单元”选件) 两种方案。 考虑到系统正常使用后, 诸如力矩不平衡和带料启车的情况很少出现, 兼顾成本投入和发电应用回报的因素, 最终采用将“电动机发电”能量消耗在制动电阻上的方案, 保证变频器母线电压值恒定。

7 电控系统

本系统现场传感器以通讯方式完成数据传输, 不仅降低了施工作业的成本, 而且避免了电压、电流信号长距离传输导致的衰减和信号干扰;机头和机尾两套PLC通过以太网通讯, 保证所有连锁、数据状态的快速可靠传输。 电控系统拓扑图见图5。

胶带输送机头尾电动机启动后, 进入加速状态, 根据动态分析结论, 采用S型曲线启动, 如图6 所示。

安全控制距离 篇8

在实际输水工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 定量描述和把握不确定性对工程的影响对保证工程的畅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长距离输水工程规模大、线路长, 实现各泵站之间水池水量、泵转速之间的协调关系备受关注。传统的调节水池液位是根据超声波液位计指示的高低靠启停泵的台数来控制, 这种启停泵频繁将是对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1]。

PID自动调节具有原理简单, 易于实现, 使用范围广且不需要精确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等优点, 故在大多数工业生产控制过程中得到广泛利用。积分作用能对误差进行记忆并积分, 有利于消除系统的静差, 微分作用有助于减小超调, 克服震荡, 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的速度。通过对偏差进行微分, 能感觉出误偏的变化趋势[2]。通过现场实践检验, 在液位控制系统中采用常规PID调控, 其效果不太理想, 系统响应的调节实践较长, 不能满足宽范围控制的要求。模糊PID控制具有模糊控制灵活且适应性强的特性, 在工业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是对于缺少成功输水控制过程的水泵站, 其PID控制参数的选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笔者针对上述情况采用RBF神经网络模型结合PID技术对某水泵站水池液位进行自动调节, 该种方法具有在被控对象存在扰动情况下控制系统仍然能保持良好的性能特性。

2 神经网络PID控制器

RBF网络是一种利用径向基函数的三层前向网络, 由输入到输出的映射是非线性的, 而隐含层到输出层是线性的, 从而大大加快了学习速度并避免了局部极小的问题, 具有唯一最佳逼近和无局部极小的优点。与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的缺点相反, RBF神经网络的学习速度很快, 更适于实时控制, 是水池液位控制的理想模型。

通用的水池PID控制器的离散格式可表示为[3]:

式中, k为采样序号, k=0, 1, 2…;Kp为比例系数;Ki为积分系数;Kd为微分系数;e为目标水位与当前水位差。

用一个单神经元构造控制器, 神经网络的输入为:

神经网络输出为:

式中, w1, w2, w3为网络的加权系数。

将式 (2) 、 (3) 、 (4) 代入式 (5) 可得神经网络PID控制的输出:

式 (6) 就是具有神经网络功能的PID控制模型。可见, 这种神经网络PID控制具有和常规PID一样的结构形式, 但具有神经网络自学习的功能, 通过学习来调整参数, 实现自适应、自组织功能。

3 RBF网络PID输水控制器设计

控制器采用三个输入单元神经元, 采用线性激发函数输出, 其控制偏差为当前监测水位y (k) 和设定的目标水位r (k) 之差。

采用增量式PID, 控制器的三项输入分别为:

控制量为阀门开度, 以增量形式表示:

即:

神经网络整定指标为:

Kp、KI、KD系数采用神经网络自适应调节, 采用梯度下降法[4]:

式中, 为被控对象的Jacobian, 可通过神经网络的辨识得到。PID控制系统及RBF网络整定PID控制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

4 算例分析

利用Matlab工具对PID控制模块以及RBF神经网络结合PID进行仿真, 假定水池液位不超过水池总高度的85%, 取水池液位分别为3.5m, 4.0m和4.5m进行计算, 常规PID控制参数经过优选取Kp=2.15, Ki=0.14, Kd=4.2。计算结果如图3a、3b和3c所示。

通过模拟给出在不同目标液位工况下比例系数, 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的优选取值, 如表1中数据所示。

由图3模拟结果可知, 采用RBF神经网络模型结合PID法较单纯使用PID调控缩短了调节时间, 超调量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经过现场试验, 采用RBF神经网络模型结合PID控制法, 效果良好, 降低了运行成本。

5结论

本文考虑到传统的水池输水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需工程技术人员才能完成, 对于存在时滞、非线性系统更难整定, 容易出现超调、震荡等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现象。根据RBF人工神经网络学习速度很快, 更适于在线实时控制的特点, 提出了将传统水池液位PID控制和RBF人工神经网络结合的非线性输水控制模型, 使输水控制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调整的功能。通过非恒定流模拟表明, 基于RBF网络的PID输水控制方法, 能够通过不断学习, 自动调整控制参数, 使输水控制过程超调量小, 相应速度快, 具有不需要特意选择或计算控制参数的特点, 比较适合输水过程这样的高度非线性系统的实时控制。

参考文献

[1]吴薇, 顾洲.变参数PID混合控制算法在变频空调中的仿真研究[J].流体机械, 2007, 35 (12) :76-79.

[2]Julio Ariel Romero, Roberto Sanchis, Pedro Balaguer.PI and PID auto tuning procedure based on simplified single parameter optimization[J].Journal of Process Control, 2011, 21 (6) :840-851.

[3]W.K.Ho, Y.Hong, A.Hansson, et al.Relayauto tuning of PID controllers using iterative feedback tuning[J].Automatica, 2003, 39 (1) :149-157.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